APP下载

中医刮痧、按摩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疗效比较

2011-01-30朱红香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酸痛刮痧手法

朱红香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指个体从事不熟悉、不习惯的动作或者强度突然增加所出现的运动后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尤以从事反复离心收缩运动后为甚[1]。酸痛症状常在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24小时~48小时达到顶点,持续五至七天或更长时间后疼痛缓解至消失。由于DOMS对运动训练及运动寿命均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其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拟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入手,通过实验对照分析,多角度比较中医刮痧、按摩对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功效,旨在为运动后机体恢复提供有效的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体育教育班学生60名(男38,女22),实验前一个月无运动损伤史。随机将60名学生分为刮痧组和按摩组,基本情况见表1。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和原地掷铅球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学生实验前基本情况比较表(n=30)

1.2 建模方法

在经过一个暑假后的新学期开始阶段,对实验观察的60名学生安排一次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致痛模型,训练内容以大强度身体素质为主,运动方式有最大用力蛙跳30m,共10组,组间休息1min~2min;持哑铃(优势臂和非优势臂轮换)屈肘后慢慢放下,用本人最大力量的70%、80%、90%、100%做最大等长收缩离心运动,每等级负荷强度做15次,组间休息1min,运动时间为40min。之后采用Guenzel Borg制定的判断疲劳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评定受试者的主观感觉,问卷基本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造模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2 造模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表(N=30)

1.3 治疗方法

1.3.1刮痧疗法患者取俯卧位,用消毒棉棒蘸取红花油与20%的甘油混合液,均匀涂于穴位或痛点处,操作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角,沿着穴位或痛点处区域进行刮拭,从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压痛点要重刮、多刮,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点是刺激穴位,线是经脉循行线,面是作用皮部。刺激量以患者能耐承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仅停留在皮肤表面。刮痧处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重者出现呈斑片状特征,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这就是所说的“痧”。一般第一次出现的痧较多,随着治疗逐渐减少,二到三天后可自行消退。初次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刮至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最佳。每天一次,每次30min,九天为一个疗程。

1.3.2按摩疗法患者俯卧位,对痛点处进行按压、推拿、揉、点、拨筋、滚、揉捏、按揉。取涌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点按压等手法,每天一次,每次30min,九天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显效:休息时疼痛消失,但活动时略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与分析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3。建模后刮痧组有24人出现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经过九天的刮痧治疗后,其中10人治愈,七人显效、六人有效、一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5.84%;按摩组有26人出现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经过九天的按摩治疗后,八人治愈,10人显效、七人有效、一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6.15%。可见刮痧和按摩对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有明显疗效。

表3 刮痧组、按摩组疗效对照表

从治疗次数上来看,刮痧组21名学生即87.50%的学生经过1~4次刮痧后效果很明显,身体完全恢复;一例重度肌肉酸痛学生在一个疗程以后仍有轻微的疼痛,或许是因过度疲劳、肌肉或韧带受伤等原因,经一个疗程刮痧结束未见明显疗效(占4.16%)。按摩组中88.46%的学生经过2~6次按摩后效果显著,身体完全恢复;一例重度肌肉酸痛学生或许是因为肌肉拉伤、软组织损伤等原因,在一个疗程后未见明显疗效(占3.85%)。由数据可知,每天一次,每次30min,九天为一疗程刮痧或者按摩,对于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非常明显。

从恢复时间长短上来看,经过第一天的治疗后,刮痧组有11人即45.83%的学生恢复,而按摩组仅有两人即7.69%的恢复,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1)。第二天的治疗后刮痧组有六人恢复,而按摩组仅有三人恢复,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第一天、第二天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恢复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刮痧治疗相比按摩治疗,见效更快。

3 讨论

3.1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

目前,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的机制认识不一,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其中有乳酸堆积说、组织撕裂说、肌肉痉挛说、结缔组织损伤说、组织液流出说等。

乳酸堆积说认为,因肌肉作业强度过大,使得酸性代谢副产物乳酸堆积,而引起肌肉的痉挛、疼痛和局部水肿等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情形。组织撕裂说认为,运动后发生的肌肉酸痛可能是由于肌肉和/或结缔组织撕裂所致[2]。未受过训练的肌肉参与长时间的工作或训练可能会使肌肉内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肌肉痉挛说认为,运动引起参与工作的肌肉局部缺血而引起疼痛,疼痛导致肌纤维痉挛,从而使更多的致痛物质产生[3]并堆积。结缔组织损伤说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机械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而诱发疼痛。Smith的鼠跑台实验发现肌纤维间隙内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4]。组织液流出说认为,在离心运动中,肌肉所承受的强度过大,肌细胞膜及周围结缔组织被重复拉长致使细胞内蛋白质及其他原生质流失,导致细胞水肿及一系列延迟性反应。其他还有代谢失调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收缩/弹性成分张力学说、钙离子损伤学说、肌肉温度上升、“肌膜亏负”观点等。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DOMS是运动疲劳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运动应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运动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而导致的运动性疲劳[5]。

3.2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机理

刮痧疗法是台湾预防医学专家吕季儒教授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将古朴的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法和西医的研究成果——分子矫正医学相结合,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使用水牛角刮痧板和活血剂,在人体的一定部位,实施循经走穴的刮拭,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中医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颇具特色,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体育保健和康复医疗中一项重要技术。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均通过人的经络腧穴作用机体,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6]。在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二者的作用机理又各有侧重,除此之外,在技术的难易、对器具的选择、手法操作、疗程疗效、实施后的反应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普及性程度等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1)两种方法作用机理相通。刮痧对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主要通过腧穴与经络,即通过点与线的作用使气血畅通调理周身以通达肌肉,从而促进酸痛修复。中医按摩也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消肿止痛、改善血液、皮肤和肌肉的生理变化等作用[7]。而按摩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是通过外力作功和能量信息转换,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按摩可使肌肉纤维被动活动,使被牵拉的肌肉放松,消除疲劳,由于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使肌肉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促进了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提高了肌肉的运动能力。由此可见,按摩作用于身体是面而非点与线,直接受益的肌肉而非经络气血,但二者所起的最终作用是相通的。

(2) 刮痧以“器”操纵,按摩多为“徒手”。首先,在工具的使用上,刮痧和按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将借助于一定的器具,只是刮痧无法脱离器具,而按摩属于可以借助于工具但很多情况下是徒手操作的。二者在所使用的工具上差别很大。刮痧所用工具有刮痧板和活血剂。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古人用汤勺、铜钱、银圆、瓷碗、瓷调羹、木梳背、小蚌壳、檀香木等进行刮拭;现代刮痧的工具多用水牛角制成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8]。刮痧板一侧为薄面,多用于治疗时使用;另一侧为厚面,多用于保健时使用。按摩时所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有专业特制工具,也有用日常生活用品替代工具,如用钢笔尾部代替按摩棒的一端使用等,只要是大小合适表面光滑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被选器具来用。当然,按摩器具有专业电动的也有手动操纵的,现在已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按摩仪器,但是都各有局限性。除此之外,有时为了减少直接接触皮肤摩擦而产生的疼痛现象,还可以涂以按摩乳或冬青膏,以缓解疼痛和增加疗效。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消除选择方法时,主要考虑的有疼痛轻重程度,疼痛部位等,如果属于周身的可选择按摩手法与刮痧局部加强一起治疗为好,若是局部的刮痧作用简便且显著。

其次,由于工具的不同,在手法上二者差异性较大,手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疗效是否显著。刮痧手法是:手握刮板,拇指与四指分别放在刮板的两侧。治疗时,厚面的一角抵住掌心,用薄的一侧的前1/3刮拭;保健时,薄面的一角抵住掌心,用厚的一侧刮拭[9]。根据刮拭的部位情况,决定采用面刮或角刮。面刮是用于身体平坦部位,用刮板一侧边缘接触皮肤,刮板与皮肤间的角度约成45°进行刮拭。注意刮拭方向应为单向刮动,不可来回刮动。角刮用于身体凹凸部位,用刮板的角部在穴位上以较短的距离进行刮拭。刮痧手法力度的把握,可根据肌肉酸痛程度灵活选用,轻者可采用泻法,中度酸痛可采用平补平泻法,重度可采用补法进行刮拭。其中,补法力度小、速度慢;平补平泻法是大力度慢速度或小力度快速度;泻法力度大、速度快。按摩手法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保健按摩手法和治疗按摩手法。每一类手法又包括十几种具体方法。如按压法、推法、拿法、揉法、点法、拨筋法、滚法、揉捏法、按揉法、脊柱引流法等单一手法和复合手法。按摩手法讲究10个字,即:柔和、均匀、有力、持久、深透。手法力度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富有节奏且平稳。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达到刚柔相兼。从手法上来看,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痛患者按摩的舒适程度高于刮痧,但疗效的显著程度上刮痧能立竿见影。

(3)按摩较为普及,但刮痧疗效更加显著。刮痧和按摩目前都是人们比较青睐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普及程度与疗效上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域,不同条件下的方法选择都有所不同。

首先,在普及程度上,由吕季儒教授创立的循经走穴刮痧法,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普及,仅在极个别医院开设有刮痧专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保健休闲场所也增设了刮痧服务项目。但迄今为止,普遍程度尚有待提高,对于刮痧的学术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按摩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又称推拿。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按摩在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有着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如一般医院都设有疼痛按摩专科,运动队有专业按摩师等。按摩几乎是人人皆知,尤其是从事体育运动者对按摩的了解更多,且都对按摩缓解疼痛这一疗法广泛认可。

其次,在疗效上,刮痧与按摩虽然都能对延迟性肌肉酸痛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但是疗程与疗效却有很大差异。刮痧治疗时间的长短与疗程需根据酸痛的性质及程度灵活掌握。一般一天刮拭1~2次,若每天1次,应在晚上睡觉前刮拭,若每天2次,应在早晚各一次。刮痧疗法疗程相对较短,据临床实验表明:轻度酸痛一般1~3次为一个疗程;中度酸痛一般3~5次为一个疗程;重度酸痛一般5~7次为一个疗程[10]。刮痧一般一个疗程即能治愈,但一个疗程后往往要连刮几次以巩固疗效。按摩与刮痧相比较而言,疗程较长,每天按摩1~2次均可,据按摩实验显示:对于轻度酸痛患者一般3~5次为一个疗程;中度酸痛者5~7次为一个疗程;重度酸痛者7~10次为一个疗程。经过一定的疗程使酸痛解除后,仍应坚持按摩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增强体质,减少酸痛反复。

4 结论

刮痧和按摩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均非常明显,其中刮痧组有效率为95.84%,按摩组的有效率为96.15%。与按摩组相比,刮痧组见效较快(P<0.01)。虽然按摩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但与刮痧相比按摩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疗效不如刮痧快。刮痧手法更加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疗效显著,更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从综合优势上来看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1] 翟鹏飞.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近况[J].中国实用医药,2006(6):75~77.

[2] Hough T. Ergographic studies in muscular soreness[J]. Am. J. Physiol,1992(7):76~92.

[3] Devries HA,et al. Prevention of muscular distress after exercise[J]. Res. Quart,1961(32):177~185.

[4] Smith LL,et al. White blood cell response to uphill walking and downhill jogging at similar metabolic loads[J]. Eur. J. Appl. Physiol,1989(58):833~837.

[5] 胡柏平,王勇,刘艳秋.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与线粒体的热机效率原理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506~508.

[6] 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18.

[7] 吕季儒,吕芳宜.吕教授刮痧、拔罐健康法[Z].北京: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1996.5~16.

[8] 康而福.吕教授健康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Z].北京: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1996.28~30.

[9] 吕季儒.吕教授健康法排毒刮痧加调理[Z].北京: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1992.3~12.

[10] 于素梅.刮痧机理及对12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798~800.

猜你喜欢

酸痛刮痧手法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层递手法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七步洗手法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空调病”腰腿酸痛有克星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