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2011-01-30黄国良肖和伟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倒数角度力量

黄国良,肖和伟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之后核心力量训练传入中国。对于人体“核心”位置的界定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是位置界定基本上都是在围绕人体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根据这些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体重心位置的关系,笔者将人体核心部位界定在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的所有肌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男子跳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旨在为不断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水平男子跳高运动员五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与核心力量及核心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研究方法指导。

1.2.2实验法

(1)受试者为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五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国家一级以上),他们同在一个训练组,由同一个教练员指导训练,每周的周一、周四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取五名研究对象最好一次(每人试跳三次)试跳成绩的录像进行解析。解析后取五名运动员实验前后有关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对比研究。

(2)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周一、周四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个单元安排四周,共20周。实验期结束三天后对运动员进行专项测试检验训练效果。

第一单元安排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如直臂俯桥、仰桥、俯卧式肘脚支撑、仰卧式肘脚支撑、侧卧式肘脚支撑、“V”型静态仰卧、俯卧静态背起、仰卧肩脚支撑等。练习时保持均匀的呼吸,不能憋气。

第二单元安排前脚踩在瑞士球上的前弓步、坐在球上、跪在球上、站在球上、站在平衡板上、仰桥、双脚固定的俯桥等。

第三单元安排双脚撑球左右旋髋拉球、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单腿撑球、摆动悬吊训练(支撑点放上;枕做侧卧位的单腿上举、俯卧位的单腿外展内收、双臂支撑收腿屈髋)等。

第四单元安排非稳定下核心爆发力练习。练习方式包括坐在瑞士球上斜拉、单腿跪地弓步斜拉、站立斜拉、铃俯卧平举、在瑞士球上双臂后拉、单腿撑球摆动等。

第五单元安排核心部位的爆发式力量练习。

1.2.3运动生物力学录像测量法实验前后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摄像,拍摄从助跑的倒四步起到过杆的全过程动作。取每个人最好一次成绩,对录像进行解析。

1.2.4数理统计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求出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指标间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程度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助跑技术的变化

跑的技术是速度的基础,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运动员的跑的技术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解析发现运动员助跑摆动腿膝关节最小角度训练后明显小于训练前,膝关节最大蹬伸角速度和用力幅度、摆动腿最大折叠角速度在训练后明显大于训练前(P<0.05),踝关节最大蹬伸角速度训练后明显大于训练前(P<0.05)。可能与参与大腿前摆的髂腰肌、股直肌、大收肌股直肌、缝匠肌、阔肌膜张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等核心部位的肌群收缩功能的加强和改善有关。另外,核心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动作平稳能力得到提高,下肢向前摆动过程中大小腿折叠更紧,腿在前摆时的转动半径变小。

上臂的前摆、后摆幅度、最大向前摆臂的角度明显提高。

2.2 助跑速度的变化

助跑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整个起跳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起跳效果,在跳高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20周核心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明显加快(见表1)。

表1 运动员实验前后倒数第二步速度变化(n=5)

注:X为平均值,S为标准差,下同。

2.3 身体内倾角度的变化

弧线助跑时的身体内倾是助跑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动力学条件。内倾状态下膝关节弯曲的程度相对减少,缩短了起跳时间,使身材高大、利用助跑速度来进行起跳的运动员降低了起跳难度,为提高起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献资料显示,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时人体内顷角度达最大值为60°~66°。由表2可知,本研究结果显示,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倒数第二步身体内倾角度达到或接近优秀运动员水平,且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表2)。

表2 运动员实验前后倒数第二步身体内顷角度比较(n=5)

2.4 身体后倾角度的变化

适宜的身体后倾角度可为快速伸髋提供便利。而快速伸髋在保持起跳最后一步速度及下肢超越上体,形成良好的起跳用力结构,增加摆动力量效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表3可知,运动员实验前后倒数第二步身体后顷角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图3),训练后身体后倾角度显著增大(P<0.05),表明核心力量不但能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还进一步增强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表3 运动员实验前后倒数第二步身体后顷角度的变化(n=5)

2.5 资深跳高教练员的评价

核心力量训练的初期阶段,运动员髋关节周围肌肉有紧张、发胀、僵硬的感觉.核心力量训练中后期,运动员助跑速度快、协调、舒展,起跳腿着地支撑技术和退让(缓冲)、克制(蹬伸)能力,摆动腿的支撑、摆动技术和能力,起跳腿与摆动腿、摆动臂的蹬摆配合协调用力的技术和能力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 “反弓”程度与训练前相比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3 结论

(1)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跑的技术得到很大提高,运动员实验前后倒数第二步速度差异显著。

(2) 通过20周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倒数第二步身体内倾角度较训练前有变大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且内倾角度在60°~66°范围内,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

(3)核心力量训练发展了运动员的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伸髋肌群加强了脊柱运动的稳定性,使得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合理,倒二步身体后倾角度增大。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185.

[2]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0.

[3] 黎涌明,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训练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21.

[4] 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4 (2).

[5] 王琨,王慧,刘秀峰,等.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5):17~19.

[6] 黄健.我国跳高项目为什么下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50~55.

[7] 吕季东,龙跃玉,刘鹏.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0):52~56.

[8] 孙守正,白二宇.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89(1).

[9] 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 (1):104~108.

[10]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10):95~96.

[11] 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猜你喜欢

倒数角度力量
神奇的角度
惊喜倒数日历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麦唛力量 (一)
角度不同
人啊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