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
2011-01-30江惠强欧鸿儒莫家彬张冠业
江惠强,欧鸿儒,莫家彬,张冠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广东佛山 528305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n),是涎腺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位于第二位。近年来有关腮腺腺淋巴瘤国内文献陆续有报道。笔者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9月具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28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腺淋巴瘤,男26例,女2例,男女比为13∶1;年龄47~71岁,平均58岁。临床上常表现无痛性肿块,具有消长史,时大可小。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Prospeed AI全身CT扫描仪。用常规平扫加增强:层厚5 mm,层距5 mm,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安射力100 ml以3 ml/s流率经肘静脉注射扫描。
2 结果
2.1 病灶数目及大小
单侧单发18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6例病灶。病灶最大 55 mm×29 mm,最小为 13 mm×18 mm,平均为 23 mm×27 mm。
2.2 部位及形态
18例位于腮腺的后下象限,位于浅叶20例,深叶4例,跨深浅叶4例。椭圆形16例,圆形8例,分叶状4例。
2.3 边界及密度
2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23例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图1),增强后均匀强化,8例增强扫描周围见点状强化的血管影(图2)。CT值平均上升31~40 HU。5例密度不均,增强后内见裂隙样或囊状低密度灶。左侧腮腺腺淋巴瘤CT平扫影像:跨左侧腮腺深浅叶的类圆形肿块,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见图1;左侧腮腺腺淋巴瘤CT增强影像: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内见裂隙样低密度灶,肿块周围可见异常强化的点状血管影,详见图2。
3 讨论
腮腺腺淋巴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涎腺良性肿瘤。据统计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10%,几乎均发生于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极少见于颌下腺,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而三大涎腺中以腮腺的淋巴组织最为丰富,故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其病理组织成分为上皮和淋巴样组织: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构成肿瘤的腺组织,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淋巴样组织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较为丰富,甚至可形成淋巴滤泡。以男性好发,男∶女为5∶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据报道腮腺腺淋巴瘤在国内以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1-2]。肿块病史较长,时大时小,有消长史是该肿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3]。
腺淋巴瘤亦属于囊腺瘤范畴,故多数肿瘤内部常含有液性成分。此液性成分的主要途径为肿瘤腺上皮组织分泌产生,因无正常导管系统排出瘤体而淤积所致;此外肿瘤生长中局部组织血供不足等因素造成变性液化亦是形成液性成分的另一途径。由于此瘤的组织特点及液性成分较多,肿瘤组织对声波吸收相对较少,因此多数腺淋巴瘤后壁回声可见增强效应[4]。腮腺腺淋巴瘤可因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囊,临床上称之为囊性变。其声像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回声实质占位区,边界一般清晰,也可呈过渡型,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回声因其充盈稠厚黏液,大部呈实质均质型低回声而很少伴液性暗区[5]。光点分布较均匀,并可见分隔多灶性,即“网格状”高回声的特征,后壁回声和后方可增强或不增强[6-7]。网格状高回声可较混合瘤高。腺淋巴瘤的彩色血流强度80%与混合瘤相似,但血管分布形式不同,70%示内部分支型,只在实质部分出现,具有良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丁莹莹等[8]报道7例超声多普勒发现腺淋巴瘤比腮腺内其他良性肿瘤血液供应明显增多。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瘤有4例边界不清,邻近脂肪间隙模糊,经病理证实合并感染。
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常位于腮腺的深叶,易合并坏死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边界不清,同时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腮腺多形性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单发多见,强化程度不如腺淋巴瘤[9]。因此对于中老年男性,发生于右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的腮腺良性肿瘤中,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1]刘其顺,梁长虹,黄飚,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406-408.
[2]Choi DS,NaDG,Byun HS,et al.Salivary gland tumors:eval uation with two phase helical CT[J].Radiology,2000,214(1):231-236.
[3]陈祖华,郑水明,周任务.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7(12):673.
[4]沈山,张国志.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3):226-228.
[5]Howlett DC,Kesse KW,Hughes DV,et al.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parotid disease(Review)[J].Clin Radiol,2002,57(6):692-701.
[6]刘其顺,梁长虹,黄飚,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406-409.
[7]苏学英,陈志强.43例腮腺Warthin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5):476-478.
[8]丁莹莹,高德培,谭静,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附7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547-548.
[9]于忠海,全勇,刘贵清,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附9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