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1-30张刚林梁彩建王启平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药剂科深圳518104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4期
关键词:注射剂例数抗菌

孙 丽,魏 旭,王 宾,张刚林,梁彩建,王启平(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药剂科,深圳 518104)

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要求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因此必须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收集并上报的152例ADR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的由临床医师、药师和护士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155份ADR报告,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后,再由深圳市ADR监测中心对ADR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后得到有效报告152例,全部被评价为“很可能”及“可能”。

1.2 方法

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判断。对收集的每1例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发生率、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与ADR的发生

152例ADR报告中,男性 68例,占 44.7%,女性 84例,占55.26%,男女之比为1∶1.24。年龄最小者为11月,年龄最大者为93岁。ADR出现年龄构成比最大组为青年组(18~40岁),有92例,占60.53%;构成比最小的年龄组为65岁以上的老年组,有7例,占4.61%。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见表1。

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及构成比Tab 1 Age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ADR cases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152例ADR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 ADR为113例,占总ADR例数的 74.34%,其次为口服给药方式,有29例,占总ADR例数的19.08%,不同的给药途径致 ADR发生的构成比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发生比例Tab 2 Percentages of ADRs caused by different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其构成比

所报告的ADR病例中,其中发生ADR数量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8种,中药制剂2种,头孢唑林居首,有20例,占 ADR总例数的13.16%,见表3。

表3 发生ADR例数排序前10位的药品Tab 3 Top 10 drugs ranked by the number of ADR cases

2.4 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中所提及的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39例,占ADR总例数的25.66%,见表4。

表4 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4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3 讨论

3.1 ADR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152例 ADR报告中,女性84例,占55.26%,多于男性,与林晓莲等报告相一致[2]。可能由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生理特性,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因此提醒医务人员对其用药应慎重。由表1可知,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人群,但18~40岁青年患者ADR发生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我院地处深圳,患者以企业外来青年劳务工最多,因此其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也最高。因此,在一些青年人群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应加强对青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ADR发生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由表2可见,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有很大关系,152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113例,占ADR总例数的74.34%,口服给药发生不良反应29例,占 ADR总例数的19.08%。其主要原因是静脉滴注给药基本在医院进行,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比较重视。静脉滴注给药时,与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血药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有关,还可能与药物及溶媒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以及其他外部原因如药液放置时间、光照、滴注速度等多因素有关。如青霉素钾或钠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开环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加速,裂解为无活性而具有致敏性产物青酶烯酸和青霉素噻唑酸,所以其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应用[3]。医务人员应尽量减少使用静脉给药方式,遵循“可口服勿注射,可肌内注射勿静脉注射”的基本原则,另外必须正确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配制的药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引发的 ADR[4]。而且 ADR的发生与药物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和用药不合理等多因素密切相关。联合用药往往产生拮抗作用,合用的品种越多,ADR发生的几率越大。合并用药是导致ADR的重要原因,而且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5]。因而建议临床遵循能用1种或2种药品达到疗效的,尽量不多种药品合用的原则。

3.3 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对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必要保证。但随着其不合理应用日益严重,致使越来越多的致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同时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次调查显示ADR发生前10位中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不良反应位于第1位,有20例,占ADR总例数的13.16%。其次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有物18例,占ADR总例数的11.84%。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贯手册》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定。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超适应证和超剂量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规范围手术期用药等,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3.4 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增加,近年来其引发的ADR呈上升趋势[6]。由表3可见,发生ADR数量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2位为中药注射剂,仅次于抗感染药,这与不少人包括医务人员存在“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的不正确认识及使用率高有关。目前,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炮制、运输、储存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均有可能引发ADR。因为“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卫医政发[2008]71号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就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做了规定。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3.5 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由表4可见,我院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频率最高,有39例,占 ADR总例数的25.66%,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7]。临床表现以皮疹、多形性红斑、瘙痒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反应,分别占ADR总例数的17.11%和14.47%。尽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但是多数病情较轻,一般给予停药或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过敏后症状即可消退。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 ADR如肝损害、血小板减少等,虽发生例次较少,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结论

目前我院ADR报告主要来自门诊输液区、住院病房和社康门诊,报告量较少,监测力度尚显不足。一些不易观察到ADR漏报率较高,严重的ADR报告率也很少。因此,我院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药学服务,对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加强ADR知识宣传,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提供合理化用药服务,需要皮试的药物按操作规范做皮试并观察和记录皮试结果,皮试结果阴性者才使用相应药物,并且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 ADR。我院制定了贯彻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对ADR报表填写要求和及时上报或漏报ADR作出了奖惩措施,以督促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并上报ADR,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药物。

[1]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

[2]林晓莲,罗海金,吴杨冰.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4):31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3.

[4]娄育红,范广健,付丽红.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555.

[5]王光明,王志高.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J].四川中医,2007,25(4):35.

[6]李 铮,张亚同,纪立伟,等.我院 2007年 3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7.

[7]李伟煊,李鹏翀.我院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5.

猜你喜欢

注射剂例数抗菌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