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漫辐射光线方法探究

2011-01-25罗玄徐聪

物理通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折射角抛物面抛物

罗玄 徐聪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223)

罗志平

1 引言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然发展趋势[1].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认为是平行光线,可以通过凹面镜反射聚焦[2~3],提高能流密度,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我国正在八达岭建设的兆瓦级塔式太阳能发电站[4],就是基于这一基本原理设计的;即太阳光照射到自动跟踪太阳的定日镜,经定日镜凹面反射聚焦到一座高塔的塔顶吸热器表面,形成800 ℃以上的高温.再由传热介质把热量带到塔底,产生500 ℃以上的蒸汽,由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显然,在没有太阳直接照射的场地,空间弥漫的是不同方向的漫辐射光线,这种靠凹面镜反射聚焦而获得能流的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探究聚焦漫辐射光线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2 结构与功能

如图1所示,聚焦装置由增透膜、抛物线回转体、抛物面反射镜、光线吸收球四部分组成.其中增透膜作用是让入射到其表面的光线,尽可能透射进入透明抛物回转体内部,为了达到更高的透射率,增透膜可由多层构成[5].抛物回转体是由折射率较大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让进入其内部的光线尽可能向平面的法线方向靠拢.抛物面反射镜是在抛物面上涂了全反射膜,让内部的光线反射回内部,外部的光线不能进入内部.光线吸收球安置在抛物面的焦点处,用来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光线.

图1 聚焦装置结构图

3 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空气中光线AO从界面O点进入折射率为n的光密媒质时,按几何光学折射定理,折射光线OC的折射角γ与入射角α满足如下关系

(1)

上式表明,若光密介质折射率足够大,则折射角γ将很小.本漫辐射光线聚焦装置正是按这一基本原理设计的.

图2 界面光线方向变化

如图3所示,来自空气中漫辐射光线,通过增透膜进入折射率较大的回转抛物体,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将向法线方向靠拢.当回转体的折射率足够大,无论漫辐射光线入射角多少,折射角都很小,折射光线几乎平行,这些准平行光线达到抛物回转体的抛物面时,只要抛物面参数选择合理,光线就会反射达到安置在焦点的光线吸收球F,从而达到了聚焦漫辐射光线的目的.

图3 聚焦装置光路图

4 数据分析

理想模型假设:

(1)增透膜可以使全部光线透过;

(2)抛物回转体不吸收光线;

(3)抛物面反射镜发生全反射;

(4)光线吸收球能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全部光线.

同时为了简化问题,只对经过回转体中心轴截平面内的光线进行分析.

4.1 最大折射角

按照公式(1)可知,自空气进入折射率为n的抛物回转体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当入射角最大等于90°时,折射角最大,最大折射角δ其值由下式决定

(2)

上式表明,来自空气的漫辐射光线,进入抛物回转体后光线偏离法线方向不会超过最大折射角δ.

4.2 吸收球最小半径

光线吸收球的目的是吸收抛物面反射来的光线.由于抛物体的折射率并不是无尽大,因此光线不会全部聚焦在焦点F上, 球半径必须达到一定值,才能将光线全部收集.如图4所示,设抛物线的焦距FO=P,则抛物线方程可以表示为

x2=4Py

(3)

垂直界面射入的光线IJ经点M(x,y)反射到焦点F, 平行于表面的光线AM和BM在抛物体内的最大偏折角δ,经点M(x,y)反射到光线吸收球的A′和B′.由几何关系得吸收球最小半径r为

r=A′F=FMsinδ

(4)

按抛物线基本规律可知,FM=y+P, 并结合式(2)和式(3),化简得

(5)

图4 吸收球半径与折射角间几何关系

4.3 能流密度放大率

本方法聚焦的目的是放大能流密度.在理想模型假设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得平均能流密度放大率可表示为

(6)

将式(5)带入上式得能流密度放大率表达式为

(7)

5 总结

综上所述,漫辐射光线可以通过抛物线回转体内部来聚焦.聚焦的程度不仅与材料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密切相关,而且与抛物面的大小、形状有关.材料越透明且折射率越高,能流密度的聚焦率越大.在理想模型下,当抛物面焦距为抛物体底半径的一半时,平均能流密度放大率最大,且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侯竞伟,殷攀攀,张国.太阳能发电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05)

2 陈晓夫,高援朝,任宏琛.我国太阳灶技术进展和应用. 可再生能源,2002(03)

3 成珂,韩迪.旋转抛物面误差对聚光性能的影响.太阳能学报,2009(04)

4 于丽爽, 王文兰.八达岭太阳能电站定日镜安装完毕.北京日报,2010(12)

5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折射角抛物面抛物
高空抛物罪的实践扩张与目的限缩
大气层内载体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定位可行性分析
FAST照明口径分析*
超声波弧面探头入射点和折射角的测量方法
关于抛物-抛物Keller-Segel类模型的全局解和渐近性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折射光路”问题的探讨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TMCP钢各向异性对超声波折射角的影响
复合抛物面-渐开线聚光的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