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关系研究
2011-01-25陈传锋
赵 晶,陈传锋
(1.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浙江杭州310012;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和自尊(self-esteem)是研究当前初中生心理的重要课题,对学困生来说,对他们自我意识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显得更为重要。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作出的总体评价[1]。自尊通过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进行表达,是个体通过口头报告和其它外显的表达性行为传递给他人的一种主观体验[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心理表征,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形式[3]。良好的自我意识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一个保护因素[4]。
学习困难是困扰初中学生的常见问题之一。学习困难学生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但学业成绩明显低于预期,并伴有较多的社会适应不良及情绪和行为问题[5]。学习困难学生比普通学生出现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困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6]。McNulty(2003)采用叙述分析法对诵读困难学生的研究发现,随着诵读困难学生在学校经历的学习成败,他们会意识和感受到自尊问题[7]。Singer(2005)研究发现,诵读困难对学困生的自尊存在积极作用,学困生通过和父母的谈话而恢复自尊,成人的补救性帮助给他们希望,学困生对自己的很小进步感到自豪[8]。
已有的有关学困生自我意识的研究集中在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9],没有深入探讨学困生的自我意识与自尊的关系,也不明确学困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本研究从自我意识的多维性和整体性出发,尝试全面地考察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高自尊学困生和低自尊学困生自尊水平的差异,以期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和实证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选择被试时,根据I CD-10中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诊断要点和国内对学习困难研究的经验所普遍公认的操作标准,对学习困难学生制定如下筛选标准,同时具备上述条件者确定为学习困难学生:(1)智商在90分以上;(2)没有被剥夺学习机会,有正常的学习能力;(3)上学期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在同班学生第10百分位及以下;(4)班主任评定其为学困生;(5)无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病史。
按照以上标准,从杭州市6所中学和湖州市的1所中学选取初中学生共700名,并发放问卷册,包括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自尊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三种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58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48名,女生310名,学困生285名,普通生373名。所有参加测试的初中生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 IQ成绩都在90分以上。
(二)研究工具
1.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来评定初中学生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总体自尊的工具。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张文新(1997)研究了该量表和Coopers mith自尊调查表的相关,发现二者相关非常显著(r=0.4583,N=176)[10]。在蔡华俭(2003)的研究中,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r=0.76,α系数为0.77;和Coopers mith自尊问卷的相关值为0.36,和自卑感量表(FIS)的相关为0.68,均非常显著[11]。
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来评价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状况,该量表包括6个因子,共80个项目的是非选择问题,分别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以及幸福与满足。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r=0.8176,Cronbach的α系数为0.8580[12]。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该量表主要用于测试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商,以筛选符合学习困难学生标准的被试。
4.学业成绩
采用被试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语文和数学,计算其平均分,然后再将平均分转化为标准T分数,作为被试的学业成绩指标。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男、女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比较
对男生和女生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及自尊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男生在行为和合群因子中的得分低于女生,行为因子达到极其显著,合群因子呈显著水平;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和焦虑因子中的得分高于女生,其中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达到显著水平,焦虑因子呈极其显著水平。男女生在自我意识和自尊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学困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分析
1.学困生和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比较
对学困生和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及自尊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学困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中的得分低于普通生,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生,而学困生的自尊显著高于普通生。
2.学困生自我意识与自尊的性别差异
对学习困难的男、女学生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及自尊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学困男生在行为因子中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学困男、女生在自我意识和自尊的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男生与女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比较
表2 学困生与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比较
表3 不同性别学困生的自我意识及自尊比较
(三)学困生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1.学困生自尊与自我意识各因子的相关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意识各因子做皮尔逊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自尊与自我意识总体情况以及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表4 学困生自尊与自我意识各因子的相关
2.学困生自尊与自我意识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学困生的自尊为自变量,分别对自我意识的6个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对自我意识总分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自尊对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自我意识中的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的回归方程为:自尊=-0.251×智力与学校情况-0.328×躯体外貌与属性-0.205×行为-0.110×焦虑。此外,自我意识对自尊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表5 学困生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回归分析
3.高自尊学困生与低自尊学困生自我意识差异分析
按照上下27%的标准将被试在自尊问卷上的得分划分为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最后得高-低自尊学困生组各77人,然后对高低自尊组的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高于高自尊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此外,低自尊学困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和幸福与满足因子中的得分显著高于高自尊学困生。
表6 高-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比较
三、讨 论
(一)自我意识与自尊的性别差异
在自我意识的各因子中,男生在行为和合群中的表现比女生差,说明男生比女生在行为上存在更多问题,人际关系比女生差。其原因可能是青春期的男生期望自己独立自主、大胆勇敢,有较强的表现欲,往往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女生期望自己温柔、彬彬有礼,比男生更注重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和焦虑中的表现比女生好,说明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躯体抱怨和焦虑,比男生更担心学习和考试,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13-14]。其原因是进入青春期,女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学习,更关心学习成绩,因此女生的学习和考试焦虑比男生多。从男生和女生在自我意识因子中的分离中可发现,初中生开始接触社会,社会又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机会,使两性各自的角色期待现实地分离了两性的行为。
(二)学困生自我意识与自尊分析
学困生在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中的表现比普通生差。学困生更可能学业失败,并对学业进行错误的归因,产生更多的违纪行为;学困生对学习和考试存在焦虑,不喜欢学习,对学校也会产生很多负面的评价。从整体自我意识水平看,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比普通生低。与普通生相比,学困生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较少得到同伴支持,适应性差,对客观世界缺乏信心,发展了较低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概念。另外,学困生与普通生的自尊存在显著的差异,学困生的自尊水平高于普通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跟所采用的学困生被试的差异有关,本研究所定义的学困生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不好的差生,而Bender等(1999)采用非语言型学习困难(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青少年为被试[15],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非语言型学困生在学习过程遇到无法克服的问题时,他们的自尊会降低,学习问题会严重影响其自尊。对于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的“差生”来说,他们对学习保持无所谓的态度,而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焦虑,他们希望付出的努力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成绩,几次考试失误就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因此,“差生”的自尊高于普通学生。
从性别差异上看,学困男生在自我意识的行为因子中的表现比女生差,焦虑比女生少。学困男生比女生更易冲动,自控能力更差,表现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学困女生则比男生更害怕学习,对学习产生恐惧,对考试存在恐惧心理。学困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三)学困生自我意识与自尊的关系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学困生的自尊水平越高,他们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以及幸福与满足等因子中的得分越低,表现越差。回归分析表明,学困生的自我意识对自尊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意识中的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一般认为,自我具有三个功能,即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和决定人们的期望,因此自我意识引导着人们行为。学困生的自我意识直接与他们的行为自律特征有关,当他们认为自己紧张、焦虑时,就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从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
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高于高自尊学困生,说明高自尊学困生有严重自我意识受损倾向,自我评价较低,有更多的焦虑,人际关系较差,学校幸福感和归属感差,对生活的满足感差,伴随着更多的行为问题。高自尊学困生害怕与人交往,被同学和老师疏远,进而自我封闭,对学校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和反面评价。高自尊学困生总想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貌感到不满意,他们的自我控制水平低,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高自尊学困生一旦遭遇一定的生活事件无法处理,自尊的社会适应机制容易崩溃,因此发展了较低的自我意识;而低自尊者往往自我悦纳程度低,对自尊的冲击较小,因而更能适应逆境。
四、结 论
(1)学困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比普通生低,自尊水平比普通生高。
(2)学困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3)自我意识中的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存在预测作用。
(4)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高于高自尊学困生。
[1]Rosenberg F R,RosenbergM,McCord J.Self-esteem and delinquency[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78,7(3):279-294.
[2]冯建英,杜学元,曾云华,等.内隐、外显自尊分离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92-96.
[3]聂衍刚,丁莉.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47-54.
[4]Steinhausen H C,Metzke CW.Risk,compensatory,vulnerability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1,30(3):259-280.
[5]赵晶,陈传锋.学习困难:概念演变、认知表现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研究,2010,3(3):19-24.
[6]王永丽,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75-679.
[7]Mc Nulty M A.Dyslexia and the life course[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3,36(4):363-381.
[8]Singer E.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Dutch children with dyslexia to maintain their self-esteem when teased at school[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5,38(5):411-423.
[9]冯维,孙丽君.学习不良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9):52-56.
[10]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6):504-508.
[11]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12]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31-34.
[13]Crain R M,Bracken B A.Age,race,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self-concept:Evidence from a behavioral-acquisition,context-dependentmodel[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4,23(3):496-511.
[14]RätyL KA,GerryL,Söderfeldt B A,et al.Psychosocial aspects of health in adolescence:the influence of gender,and general self-concept[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5,36(6):530.
[15]Bender W N,Rosenkrans C B,CraneM K.Stress,depression,and suicide amo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Assessing the risk[J].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1999,22:1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