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张纸的别样复习课
2011-01-24钟礼珊
钟礼珊
(南京29中致远校区 江苏 南京 210029)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是叶圣陶写给所有教师的一句名言,一直激励着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攀登.
初三的物理复习课,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教师的研究课题,笔者也不例外,要在一节复习课上完成复习若干个知识点不难,难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让题目多、实验少的一节复习课充满生机,让学生不仅懂得做题,而且更多地收获到题目之外的那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这也是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尝试与研究的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复习课上加了一张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情景再现——那一张纸的首次出现,一天笔者在一节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上复习到关于力的知识时,发现不少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好;于是就想到需要找一个实例,借助一个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第一个班级正好看到了学生桌上的一个易拉罐,于是借来一用.先是用手捏使其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再将易拉罐向上抛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随着实验演示的进程,学生很快给与了反馈,看到现象的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出现象中所反映的主要物理知识,实现了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的有效复习.可到了第二个班级,同样复习到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时,笔者发现手头竟然找不到一个易拉罐,怎么办呢?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张16开的纸,笔者将这张纸抬高到能让所有学生看到的高度,用力将其揉成一团,并且问道:你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笔者还在为自己的随机应变暗自高兴的时候,下面有个学生高声答道,谁不知道呀,不就是振动发声嘛!太简单了.其他的学生听了大多点头表示认同.笔者一听傻了眼,这就是常态课下即时生成的“想不到”.明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的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但就学生这个答案本身并没有错,所以不能随便否定他的答案.笔者镇定地说道:“很好,你的回答让所有同学又多了一次复习振动发声知识的机会,是老师刚才表述不清,其实我想问是什么原因使一张纸片成了一个纸团,也就是它发生形变的原因.”学生立即回答,施加了力使纸片发生形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力的作用效果问题上来了.接着,笔者不急不忙地做了两次将纸团上抛的实验,再次提问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很快给与反馈,即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再往后,关于剩余内容的复习就变得很顺畅;课堂氛围也很好,学生掌握得也不错.
波澜再起——那一张纸又一次闪亮登场.原本上完那节关于力的复习课之后,那张纸出现的环节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节复习课上笔者又有了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是关于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复习课,课上有一道题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惑,题目是将重为4 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 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______ N;足球在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也为1 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 N.不少学生的答案是第一空3 N,第二空5 N.而正确答案是第一空5 N,第二空3 N.
图1
笔者课前设计的环节是画图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受力分析图进行分析与指导,如图1所示.但是,在转身面向黑板的那一瞬,笔者看见了桌上装有实验器材的那个筐,上一节课用的那个纸团还没有扔掉,这时,一个设想即时生成了.笔者拿起那个纸团,心里感到很高兴.当那个纸团重新回到学生视野的时候,有个学生说,老师,那不是昨天那个纸团吗?您怎么还没有扔掉?笔者微笑着说,当然不能仍,因为我要用它模拟刚才那道题目中的足球,请大家一起帮我分析一下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它的受力情况.
首先,“足球”静止时受力情况如何?学生很快回答,受重力和手对它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其次,当“足球”竖直向上抛出后受力情况又如何?学生又答道,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其实笔者很清楚,困扰部分学生的正是这时空气阻力的方向.于是就先重新做了两次将纸团竖直上抛的实验,然后很夸张地慢慢将纸团抬高,模拟纸团向上运动的情景,虽然事实上纸团上抛时手是不应该接触纸团的,但是学生很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时笔者问道:“足球”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方向向哪呀?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向下.教师提醒,竖直上抛,表述要准确.学生很配合,心领神会,更正答道,竖直向下;最后,当“足球”竖直向下运动过程中,笔者只是放慢语速,用纸团加以配合,问这时重力方向有没有改变?阻力方向又如何?下面的学生即时回答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变,阻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此时,笔者看到那个小小的纸团却凝聚了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之后,笔者把画图进行受力分析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下面的学生在题目旁边空白处画.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复习到位,已经攻克了这个难点.接下来笔者再通过几道巩固练习训练,发现学生表情的变化由起初的皱着眉头到此刻脸上洋溢着自信,心里感觉比自己做对一道难题还要高兴.
后来复习二力平衡的时,笔者用一个纸团模拟静止在桌上的鸡蛋;复习压强的时,用一张普通的纸配合分析将一张报纸平摊在桌上对桌面的压强,并演示对折后的情景,分析后一次压力、压强的变化情况;复习浮力知识时,将一张纸先后做成小船和揉成纸团,对比放入水中后的浮沉情况,配合说明轮船能在水上漂浮的原理.
笔者完成加了一张纸的复习课之后,竟然有学生课后主动与笔者进行交流,设计出了另一些可以加一张纸的实验,这是笔者最初想都不曾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