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2011-01-23王加军

河北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缬沙坦肾小球白蛋白

王加军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内科,湖北 武汉 4314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于糖尿病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损伤[1],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2,3]。因此,严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加强治疗,将其控制在病变的早期对患者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为58.4±3.7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为10.3±2.7年;根据Mogenso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4],糖尿病肾病Ⅲ期70例,Ⅳ期13例,Ⅴ期1例;84例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缬沙坦组、联合治疗组三组,每组28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给予所有患者除ACEI、ARB治疗以外的降低血糖、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等综合治疗方法,终末肾病患者转上级医院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将84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8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100μg加入250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每天一次,根据病情连续治疗3-4周;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晨口服,连续治疗3-4周;联合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100μg加入250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同时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晨口服,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4周。

1.3 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给予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测血糖谱2d,取平均值;血压每4h测量一次,共监测24h,取其平均值。经X2检验三组患者间的上述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再次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血压与血糖同法监测24h,观察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同组间治疗前后及三组间结果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4h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后变化,见表1。

表1 24h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后变化(mg)

将三组间治疗后结果分别进行t检验,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前列地尔组及缬沙坦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故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2.2 血糖与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

表2 血糖与血压控制情况

经检验,各组治疗前后血糖与血压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数据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血糖与收缩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的舒张压平均值要低于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另外,经统计,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控制较理想,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血压54.8%达到正常水平,29.8%接近正常,15.5%未达标。

3 讨论

3.1 24h微量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根据Mogensen的分期标准,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Ⅰ、Ⅱ期),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内压增大,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而尿白蛋白排泄多在正常范围之内,或偶有升高,此时病变是可逆的;Ⅲ期及以后,肾脏发生不可逆病变,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增多,大于正常范围[4]。故观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及控制情况时可参考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3.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达成共识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控制高血糖和高血压、调整脂类代谢、给予低蛋白饮食、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终末期给予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维生素E、C,他汀类药物、ACEI等抗氧化剂、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甲氨喋呤、咪唑立宾等免疫抑制剂、生长因子拮抗剂等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减轻肾小球硬化,防止肾小球进一步损害,减少蛋白尿,从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5]。

3.3 前列地尔与缬沙坦的治疗作用:前列地尔具有血管扩张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前列腺素E1,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游离钙离子的释放,同时减少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肾脏血流量增加,减轻肾小球内压,保护肾小球功能,减少蛋白尿;前列地尔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可保护肾脏的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使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下降,从而减少了尿蛋白的排泄[6]。将前列地尔与缬沙坦合用,同时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明显增加肾小球的血容量,肾小球内压降低明显,可大大减少尿蛋白的排泄,肾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疗效显著提高。

[1]张金黎,陈飞,周艳,等.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新认识与新进展[J].云南医药,2006,27(2):170 -172.

[2]叶吉云,刘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J].科技创新导报,2009,8:230 -232.

[3]张墨,陈骊珠.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89 -1990.

[4]苏宏业,王乃尊.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J].医学综述,2008,5.14(9):1376 -1378.

[5]杨晓.糖尿病肾病治疗现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7,7(5):214-216.

[6]姚红.前列地尔、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5):698-699.

猜你喜欢

缬沙坦肾小球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