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

2011-01-23杨春水李建英李雯飞杨志刚林勤郁金明月

河北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纤溶尿激酶

杨春水,李建英,李雯飞,杨志刚,林勤郁,金明月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深圳 51805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得不到及时的有效治疗,最后约有1/4至2/5的患者发展成脑卒中[1],预后不佳。本病的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包括扩容、抗凝等多方面的治疗,但是效果参差不齐。研究证实TIA在发病过程中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有关[2],因此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其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7.7±7.3)岁。分类:椎 -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11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7例;并发疾病:高血压21例,高血脂18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6.9±7.0)岁,分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例;并发疾病:高血压22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类及伴发疾病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扩容、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根据医嘱严格用药。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尿激酶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3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及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

1.2.2 检测方法:凝血分析仪为贝克曼ACL 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试剂盒为由北京富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ELISA试剂盒、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ELISA试剂盒、人纤维蛋白原(FIB)ELISA试剂盒、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所有数据均采用多次检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出。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14.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P<0.05或P<0.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和7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3d、7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3d、7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3d、7d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发作次数(次)治疗前2个月 治疗后3d 治疗后7d 持续时间(min)对照组(n=28)5.6 ±1.9 2.1 ±0.4 2.6 ±1.2 8.92 ±2.23观察组(n=28)5.7 ±1.7 1.1 ±0.6 1.3 ±0.7 3.46 ±1.18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3d及7d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 APTT、PT、FIB、PAI、DD 及t-PA水平比较: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APTT、PT、FIBg、PAI、DD 及 t- PA 水平并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APTT、PT、FIB、PAI、DD及t-PA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APTT、PT、FIB、PAI、DD及t-PA水平比较(±s)

组别 APTT(s) PT(s) FIB(g/L) PAI(U/L) DD(μg/L) t-PA(U/L)对照组 治疗前 27.4±1.6 10.8±0.9 3.29±0.42 2496.87±227.96313.28 ±15.69 320.17 ±14.45(n=28) 治疗后 28.8 ±1.9 11.9 ±0.8 3.77 ±0.50 698.63 ±102.85 372.46 ±16.85 542.36 ±15.30观察组 治疗前 27.6±1.3 10.8±0.7 3.31±0.45 2485.37±231.06316.40±17.22 319.85±13.96(n=28) 治疗后 33.5±2.2 15.5±0.9 4.89±0.52 1102.47±112.69440.15 ±17.98 449.26 ±17.06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PT、FIB、PAI、DD 及 t-PA 水平比较,P >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的FIB及PA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D及t-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虽轻,临床表现不像有些急症表现那么严重,但是如果处理不及时,发展严重,最终可在几年内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据统计,25% -4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5年内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3]。因此,医学专家们常常把它看成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在此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此过程与本病的发病过程中微血栓、血液成分(血糖、血脂等)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些因素可以导致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4]。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其可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使血栓溶解,尿激酶也同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尿激酶本身不与纤维蛋白结合,而是直接作用于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缬氨酸键断裂,产生纤溶酶而起溶栓效果[5]。内皮和单核细胞表面存在尿激酶受体可增加尿激酶催化活性[6]。

本文中通过对小剂量尿激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其较常规治疗不加尿激酶的患者的优势较为明显,尤其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凝血与纤溶系统中的APTT、PT、FIB、PAI、DD及t-PA水平的影响方面,表1及表2中的数据可以肯定其临床疗效,也表明其对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影响,也肯定了其在本病治疗中的效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田成林,蒲传强,李雪梅,等.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病学,2004,11(6):151-153.

[2]俞龙,徐耀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栓前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411.

[3]Engelter S,Lyrer P.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ng stroke and other vascular events after carotid arterectomy[J].Stroke,2004,35(5):1227 -1228.

[4]陈艳,郑峰.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短期预后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2):122 -123.

[5]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和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6):401.

[6]Abbott AL,Chambers BR,Stork JL,et al.Embolic signal sprediction of ipsilateral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a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multic entercohort study[J].Stroke,2005,36(6):1128 -1161.

猜你喜欢

短暂性纤溶尿激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