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的研究
2011-01-19田丽(,)
田 丽(, )
1 前言
“健康着装”已成为时尚服饰流行的重要消费理念,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以纯棉为主的天然纤维服装。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人们更加崇尚自然、环保、舒适与健康,回归“纯棉时代”已经成为人们内心中最强烈的渴求。纯棉针织物吸湿性好、柔软、对皮肤无刺激,当汗量不大时,棉针织物能提供较满意的舒适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纯棉针织物在舒适性方面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如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或是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纯棉针织物虽然能够大量吸收汗液,但却不能将汗水及时排入大气,衣服粘体,既不舒服又不雅观。在大量出汗情况下,棉针织物导湿、放湿慢,且因吸湿纤维膨胀,阻塞气孔而妨碍了皮肤与服装间的微气候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和湿交换,使汗液、汗汽很难通透,令人有闷热感;而当人体停止出汗时,由于棉织物放湿较慢,水分将织物内部空气挤走,织物保温性降低,人又有阴冷感,故此时纯棉针织物舒适性并不佳。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合成的高分子亲水化合物SR-C,它的主要成分是亲水性的聚硅氧烷。高分子亲水化合物SR-C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高分子聚合物,满足德国Eco-Tex标准100(生态纺织品)的要求。
高分子亲水化合物SR-C可以解决全棉织物的吸湿排汗的问题,SR-C既可赋予全棉织物优异的吸水性能,又能限制全棉织物在水中的溶胀,因此提高了全棉织物的快干性能。
2 实验部分
2.1 试验材料
织物:18.2 tex全棉单面珠地网眼布。
药品:吸湿排汗整理剂SR-C(自行设计合成),醋酸(化学纯)。
2.2 整理配方及工艺
2.2.1浸轧法
吸湿排汗整理剂SR-C:20~60 g/L;
用醋酸调整整理浴的pH至4.5~5。
工艺:浸轧(带液率约为80%)→烘干(100℃×1~2 min)→定型(150℃×2.5 min)。
2.2.2浸渍法
吸湿排汗整理剂SR-C:2%~5% (o.w.f.);
用醋酸调整整理浴的pH至5左右。
浴比:1∶5~20
工艺:常温浸渍30 min→脱水(带液率约80%左右)→烘干(100℃×1~2 min)→定型(150℃×2.5 min)。
2.3 测试方法
2.3.1水滴扩散时间(s)
将水滴在试样上,从水滴接触试样至其完全扩散并渗透至织物内所需的时间。参照国标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方法测试。
2.3.2水分蒸发速率(g/h)
将一定量的水滴在试样上后悬挂在标准大气中自然蒸发,其时间—蒸发量曲线上线性区间内单位时间的蒸发质量。参照国标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方法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的用量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为了确定吸湿排汗整理剂SR-C在全棉织物吸湿排汗上的较佳用量,本文采用不同的用量分别采用浸轧和浸渍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浸轧法中不同的SR-C用量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注:浸轧法工艺参照2.2.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SR-C用量的增加,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性和水分蒸发率随之提高,但当SR-C的用量超过40 g/L后,整理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的提高不明显,因此,采用浸轧法时SR-C的用量为40 g/L较为合适。
表2 浸渍法中不同的SR-C用量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注:浸渍法工艺参照2.2.2。
从表2同样可以看出,随着SR-C用量的增加,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性和水分蒸发率随之提高,但当SR-C的用量超过4%后,整理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的提高不明显,因此,采用浸渍法时SR-C的用量为4%较为合适。以上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R-C处理全棉织物后其吸湿排汗性能均可以达到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的要求。
3.2 耐水洗性的研究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服装吸湿快干耐洗性的要求,本文还研究了SR-C在全棉吸湿排汗整理中的耐水洗性,结果见表3。
表3 SR-C在全棉吸湿排汗整理中耐水洗的研究
注:浸轧法工艺参照2.2.1。
表3表明SR-C处理全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10次水洗后,整理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指标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4 结语
4.1通过SR-C处理织物后,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性能。
4.2试验表明采用浸轧法整理织物时,SR-C的用量为40 g/L较为合适;采用浸渍法整理织物时,SR-C的用量为4%较为合适。其整理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均可以达到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的要求。
4.3试验还表明了SR-C处理全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10次水洗后,整理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指标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1] 赵恒迎,王其,俞建勇.Coolbst纤维针织物导湿透汽功能的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2003,(3):14—18.
[2] 翟涵,薛斌等.吸湿排汗纤维及其作用原理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2):6—8.
[3] 关燕,刘亦军等.Coolplus纤维的吸湿速干性能及其产品的开发.纺织科学研究,2002,30(4):16—19.
[4] 高加平,陈占强,宋建军,等.吸湿排汗纤维coolplus的纺织实践[J].山东纺织科技,2004,45(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