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2011-01-19陈娜陆连生史万英康梅宋巧杨香敏

河北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阿普帕罗西意义

陈娜 陆连生 史万英 康梅 宋巧 杨香敏

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陈娜 陆连生 史万英 康梅 宋巧 杨香敏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48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24例,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 8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定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 2组 HAMD表,HAMA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 8周末 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起效快,在第1周和第 2周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多能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症起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治疗上是可行的。

帕罗西汀;阿普唑仑;糖尿病;焦虑抑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9年 12月至 2010年 6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 48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20例,女 28例;年龄 34~62岁,平均年龄(54±5)岁。入组标准:(1)入选条件: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20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18分;(3)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

1.2 方法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 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帕罗西汀合用阿普唑仑组 24例。帕罗西汀10mg/d晨服,3 d后增至 20 mg/d晨服。阿普唑仑 1.2mg/d,分 3次给药,晚睡前服 0.8mg/d。对照组为单用帕罗西汀组24例,疗程均为 8周。入组前及治疗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不能合并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 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6,P<0.01),HAMA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前后 HAMD和HAMA评分比较n=24,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 HAMD和HAMA评分比较n=24,分,±s

组别 HAMD HA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3.4±2.6 16.4±2.4 19.1±3.0 17.8±3.0对照组 24.1±2.7 17.8±2.5 20.3±2.9 19.6±3.5 t值 0.127 8.482 0.227 8.412 P值 >0.05 <0.01 >0.05 <0.01

2.2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前 2组FPG、HbA 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FPG、HbAI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PG、HbA 1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分比较n=24,±s

表2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分比较n=24,±s

组别 FPG(mmol/L)HbAI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9.20±1.42 6.40±1.39 7.91±1.28 6.25±1.02对照组 9.43±1.70 7.15±1.02 7.82±1.06 6.34±1.59 t值 0.118 3.318 0.265 3.664 P值 >0.05 <0.01 >0.05 <0.01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次为恶心 4例,厌食 3例(12.5%),便秘 3例(12.5%),头晕 2例(8.3%)。研究组主要为恶心 5例(20.8%),厌食 3例(12.5%),便秘 2例(8.3%),头晕 2例(8.3%)。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可耐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症状可自行缓解,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转归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同时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有学者报道,60%的糖尿病患者有抑郁症状[3]。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抑郁的同时也存在有严重的焦虑问题。焦虑抑郁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和病情转归造成消极影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所以,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也倍受人们关注。

帕罗西汀,是一种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抑制突触前膜对 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强 5羟色胺,从而改善情绪。帕罗西汀对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影响较小,对胆碱能受体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每日晨服 1次,依从性好,可安全用于糖尿病患者。因此该药与阿普唑仑合并使用可增强抗抑郁焦虑作用,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且多可耐受,部分症状可在 7~10 d后减轻。此研究提示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1 高北陵,龚耀先,戴晓阳,等.紧张性生活事件对人类 2型糖尿病发生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138.

2 卢宁.几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60.

3 宁布.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与社会事件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四川精神卫生,1996,9:157.

4 赵真,王淑萍.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22-324.

5 陈彦方主编.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第 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

R 587.2

A

1002-7386(2011)03-0367-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3.022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许多研究结果证实,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糖尿病发病和血糖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许多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充分认识并积极治疗焦虑抑郁症状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在本院收集了 48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病例进行开放性研究,旨在观察本研究观察了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010-07-18)

猜你喜欢

阿普帕罗西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怀念哑巴阿普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