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1-04-09张瑞红
张瑞红
儿科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张瑞红
儿科;心理护理
1 针对儿科疾病特点和病种[1]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及儿科心理护理内容
1.1 整理了儿科心理护理时机与技巧基本知识手册 主要内容有:(1)对于刚入院的患儿,家属的心情是尽快减轻患儿病痛,此时,就不能机械的进行心理护理,要等医生为患者诊治,家属情绪稳定、心平气和后进行心理护理、住院须知等;(2)喂养知识要在母亲开始给患儿喂奶时进行,并讲解如何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预防鹅口疮等知识;(3)药物知识要在患儿安静病情好转时进行,口服药给药法要在开始为患儿喂药前为家属讲解示范;(4)协助换尿布时,为患者宣教臀部护理知识及脐部护理知识;(5)晨间查房时为家属讲解小儿疾病知识、保温及卫生知识;(6)巡视查房时,根据患者家属需求为患者家属宣教有关各方面知识;(7)患者痊愈,将要出院时宣教基础免疫计划、健康体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知识等等。
1.2 根据婴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2](1)住院婴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和恐惧感,如哭闹,反抗,避开和拒绝生人。住院时间长时,可表现为表情呆滞,抑郁及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护理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婴儿和母亲正在建立信任感的过程不致中断,如住院期间让母亲陪伴在患儿身旁,保证母乳喂养。通过母婴对视、照顾增进患儿舒适,安全感。给婴儿以身体上的接触如怀抱、抚摸等,以满足患儿身心需要。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放一些明快而轻柔的音乐,在病室布置上力求做到不单调,有色彩。配置一些适当而安全的玩具,这样能使患儿不觉约束,感觉象在家中一样。除上述措施外,护理人员应做到:①向父母了解患儿在家时的习惯,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如把患儿喜爱的玩具带到医院,以减轻患儿的焦虑;②要加强巡视观察,必须强调的是患儿的心理变化是观察的重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等是否有效,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生命体征的观察;③做好母爱的替代工作,做到爱心,细心,热心,耐心,恒心。(2)住院儿童心理特点患儿住院后会产生害怕新环境,害怕与父母分离的情绪,对医院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分离性焦虑及神经心理发育发生退步现象.其可能形式有:羞怯,疑虑,甚至产生孤独和反抗。所以,向父母了解患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尽量适应其习惯;对儿童病房尽量多摆放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卡通人物为主,使人心情愉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使患儿随时得到护士的帮助。
1.3 倡导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3]对患儿来讲,护士扮演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患儿及家属造成深刻的心理影响。护士要注意仪表和风度,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热情和蔼,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让患儿感受到母爱。加强非语言方式与儿童沟通,如护士通过和蔼表情态度,温柔语言声调等,增加患儿积极信任的情绪,对患儿起到安慰作用.选择机会让患儿适当表现其自主性,如让患儿自己吃饭,与小病友一起做游戏等,让患儿对护士有姐姐、老师、朋友的感觉。责任护士应象母亲一样关心接触患儿,以缓解其因疾病,陌生环境引起的恐惧和不安;对那些执拗,骂人,踢打的患儿尤其要宽容,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不能用一种不理不睬的态度对待患儿,要用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去接受、感化患儿,以促进治疗顺利进行,体现护理人员的高尚情操。对婴幼儿可抚摸、搂抱,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道理、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1.4 结合患儿心理特点 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减轻患儿对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适时安慰鼓励患儿。运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解释住院的原因,告知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就可以不用打针,使患儿确信住院是为了治病而并非惩罚。诊疗操作完成后,鼓励患儿勇敢坚强、漂亮干净等,并表示坚信他会越来越棒的。这样,很多患儿能顺从地接受治疗。
1.5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4]由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儿童患病后家长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情绪倾向可以转化为患儿的情绪倾向,会直接影响医患配合和患儿自身的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家长的抱怨都忍让在先。适时地向家长介绍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诉他们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配合,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利于疾病的康复。
1.6 建立了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制度 确保心理护理有效落实。进行每月一次的“心理护理有效率”调查,采用患儿和家属对心理护理内容知晓率的调查问卷,由专职的调查人员,每月一次对心理护理的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率的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总结,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均有大幅度提高。
1.7 经验反馈 将总结的有关经验内容由护理部反馈给儿科并对儿科全体护士进行经验培训,同时充实、改进了“儿科健康宣教时机与技巧”学习手册的内容,成为儿科护士对患儿心理干预的“掌中宝”,要求儿科全体护士尽快改变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和习惯,要求宣教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时刻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为患儿着想。
2 体会
儿科是一个专科特点比较明显,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的科室,因此,在进行各项服务工作时,都应认真考虑各方面因素,用心分析患儿和家属心理需求,掌握心理护理时机,适时进行心理护理,才能确保心理护理效果[5],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认识到: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6]。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小儿由于疾病本身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原因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需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我们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和加强,不但使患儿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了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了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收益匪浅。
1 刘晓虹主编.护理心理学.第 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6-61.
2 刘香英,刘玉环.浅谈婴幼儿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6,2:23.
3 张会娜.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8,20:562.
4 刘芩,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1.
5 王月霞,浅析儿科心理护理.当代医学,2009,15:17-18.
6 车彩娥,车仁芹,李娜.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12:27.
R 473.72
A
1002-7386(2011)03-0467-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3.093
054500 河北省平乡县人民医院
我院自 2004年起,在做了一些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儿科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