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2011-01-18邵旭峰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民医院325005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阿片内啡肽酒精中毒

邵旭峰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民医院 325005)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内饮用过量酒精引起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95例均为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符合《内科学》急性酒精中毒诊断及程度分级标准[1]。诊断标准:①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②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状态;④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及昏迷。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纳洛酮组和联用组。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中毒程度、饮酒量及就诊时间方面相似。见表1。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高糖、胰岛素、维生素C、维生素B6,保暖、大量补液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先给予纳洛酮0.8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继之将纳洛酮1.2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联用组:在纳洛酮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自开始治疗至意识清醒所需时间,以及治疗6h时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酒后症状的消失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意识清醒所需时间比较 常规组(141.5± 33.5)min,纳洛酮组(95.1±29.0)min,联用组(72.7± 18.6)min。与常规组比较,纳洛酮组及联用组意识清醒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5、10.196,P<0.01);联用组意识清醒所需时间明显短于纳洛酮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1)。

2.2 联用组与纳洛酮组酒后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治疗6h时纳洛酮组有19例(59.4%)酒后症状消失,而葛根素组有27例(8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总之,联用组消除酒后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纳洛酮组。

3 讨论

通常口服酒精50%以上由上消化道迅速吸收,空腹饮酒则吸收更快。胃肠道吸收酒精后,仅有2%~10%经呼吸道、尿道和汗腺以原形排出,其余通过肝脏代谢。经肝脏代谢的酒精大约80%通过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20%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代谢系统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ALDH)转化为醋酸,最后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层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髓,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酒精在肝内代谢产生大量还原型辅酶Ⅰ(NADH),使细胞内NADH/NAD+比值增高,相继发生乳酸增高、代谢性酸中毒及糖异生受阻,导致低血糖。酒精的代谢产物醋酸在体内与多巴胺合成阿片肽;酒精代谢时的某些凝集产物,如异喹啉生物碱,亦具有阿片样作用。这些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引起中枢及呼吸、循环抑制。同时,阿片肽中的内啡肽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血管痉挛,脑组织供血减少而致脑缺血性损伤[2];此外,高水平的内啡肽还可抑制ATP代谢作用,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造成脑组织损伤,加重酒精中毒时的脑血流障碍。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洛酮作为羟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药,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它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远强于吗啡或脑内啡肽,通过竞争性取代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内啡肽的抑制作用,有效解除内啡肽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达到催醒及解除酒精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千金方》《药性论》等传统医学典籍均记载葛根“解酒毒”、“治酒醉不醒”。葛根素注射液系由豆科植物野葛中提炼出的一种黄酮苷,可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微循环作用,且是第一个被发现能有效可逆地选择性抑制人类ALDH-Ⅱ的异黄酮。葛根素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机制可能为:①改善内脏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氧供,利于酒精的氧化代谢;②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肾小管的痉挛状态,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加,排泄增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水平;③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使酒精中毒所致的血液黏度降低,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加速酒后中毒症状消失;④通过改善脑组织血供,改善供氧及兴奋脑细胞[3];⑤通过抑制ALDH-Ⅱ,抑制酒精吸收;⑥抑制NADH,改善肝细胞代谢,减少体内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达到醒脑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具有醒酒快、酒后症状消失快等优点;葛根素联合纳洛酮则能获得更好的协同作用,使患者迅速清醒,加速消除酒后症状等。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951-952.

[2]罗宏,张晓莉.急性酒精中毒156例的治疗及中毒机理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43.

[3]刘志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2,17(3):150.

猜你喜欢

阿片内啡肽酒精中毒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内啡肽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