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1-01-16辛连峰赵聚钊薛玉良
辛连峰 赵聚钊 薛玉良
门冬氨酸钾镁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辛连峰 赵聚钊 薛玉良
钾镁天冬氨酸 心脏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近年来,镁在心血管病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镁可增加肌浆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收缩力,促进心功能的恢复[1]。此外,镁可降低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提高室颤、室性早搏的阈值,有利于抑制异位和折返心律,防治心律失常[2]。门冬氨酸钾镁是一种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其在心血管麻醉中的应用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术中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效果进行观察,以评估门冬氨酸钾镁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5月—2008年8月择期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瓣膜置换手术24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例。术前窦性心律33例,房颤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心率、心功能分级、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使用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批号A8I310A:10 mL含103.3 mg K+、33.7 mg Mg2+),B组使用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钾注射液(批号:9F78D1,0.1 g/mL)。使用Stat Profile CCX诺瓦血气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血血钾和血镁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术前药,入手术室后常规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麻下穿刺左侧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和舒芬太尼。气管插管后穿刺右侧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间断注射芬太尼、哌库溴铵并间断吸入异氟烷麻醉维持。体外循环采用Stockert-C心肺机,Medtronic氧合器,非搏动灌注。血/氧流量比为1∶0.8,预充液为勃脉力-A 500 mL,万汶1 000 mL,乌司他丁1×107U,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下行体外循环,灌注压保持在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外期间常规补硫酸镁。外科操作结束后,开放主动脉。术中观察血气分析指标,当血钾浓度≤4.0 mmol/L时即可补钾。2组均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于术前(、麻醉诱导后即刻()、体外循环前即刻()、体外循环后即刻()和关胸后即刻(T5)测量2组患者的血钾、血镁值,同时监测并记录术后12 h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计算手术过程中(除外体外循环期间)K+的补充总量。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n=2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单位:300457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2 结果
2.1对血钾、血镁的影响 A组患者在T3、T4和T5时间点血镁值均明显高于B组(P <0.05)。与T2相比,A组在T3、T4和T5时间点血镁值均有所增高,而B组在T4和T5时点较诱导后增高(P<0.05)。2组补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2相比,2组在T3、T4和T5时间点血钾值均有所增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术中不同时间点血钾、血镁比较
表2 2组术中不同时间点血钾、血镁比较
血钾:F组间=0.577,P>0.05,F时间=12.566,P<0.05,F交互=0.763,P>0.05;血镁:F组间=41.828,P<0.05,F时间=9.806,P<0.05,F交互=0.894,P>0.05;*P <0.05
指标组别 T1 T2 T3 T4 T5血钾血镁ABtABt 4.20±0.37 4.05±0.36 1.443 0.87±0.12 0.88±0.09 0.132 3.83±0.46 3.72±0.37 0.968 0.53±0.09 0.55±0.09 0.770 4.06±0.39 4.19±0.46 1.132 0.65±0.10 0.55±0.08 4.070*4.36±0.53 4.35±0.34 0.095 0.90±0.14 0.80±0.12 2.775*4.30±0.44 4.28±0.43 0.162 0.87±0.13 0.74±0.08 4.250*
2.32组患者自动复跳及术后转复窦律情况 A组患者的自动复跳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患者术前房颤10例,术后2例;B组患者术前房颤7例,术后2例。术后转复窦律率A组患者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自动复跳率及术后转复窦律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使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增加,可通过Ca2+的抑制作用,增加冠脉血流。同时,Mg2+可增加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也是其间接扩血管的机制之一。Mg2+在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Matsusaka等[3]报道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给予Mg2+可缩小梗死面积。如果细胞内Mg2+缺乏,在缺血-再灌注之后,可加重细胞内Ca2+超载及其细胞损伤的过程。研究表明,升高的细胞外Mg2+是通过改变Ca2+通道附近膜表面电位来有效地降低Ca2+电流的[4]。如果在再灌注之前应用Mg2+,可通过对Ca2+的抑制明显保护内皮功能和缩小无再灌注面积[5]。同时,Mg2+与K+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主要由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产生,心脏病患者更需要保持心肌细胞膜的电稳定性。而细胞内外K+的平衡是通过钠泵来维持的,其能量由Na-K-ATP酶提供。Mg2+可激活该酶,若体内低镁,则会导致细胞内低钾,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还有研究显示,Mg2+可降低窦房结率,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和不应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Alghamdi等[6]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静脉补Mg2+可以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房颤发生率。
本研究中,由于体外循环期间常规补镁,使得在体外循环后期,无论A组还是B组,体内血镁含量均较诱导后有所增高。但是在诱导后到体外循环前这段时间中,由于A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使其与B组血镁浓度有差异,说明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补充体内Mg2+的需求。而B组在这段期间体内血镁含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为术前利尿剂的应用,肾脏对镁的消除率增加,排泄增多,再加上术前患者多数精神高度紧张,导致镁摄入不足,使患者诱导后血镁浓度偏低。
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门冬氨酸可作为载体促进K+、Mg2+进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内K+、Mg2+浓度,同时激活Na-K-ATP酶,为钠泵提供能量,促进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对跨膜电位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也表明门冬氨酸钾镁对抗心律失常有一定作用。此外,各时间点2组患者血钾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与普通氯化钾相比,门冬氨酸钾镁的补钾效果并无区别,但由于其特殊药物机制,使补钾更加安全。
[1] 王新民.卡托普利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18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0,15(1):44.
[2] 宋文宣主编.实用内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8.
[3] Matsusaka T,Hasebe N,Jin YT,et al.Magnesium reduces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via enhancement of adenosine mechanism in rabbits[J].Cardiovasc Res,2002,54(3):568-575.
[4] Song Y,Liu QY,Vassalle M.On the antiarrhythmic actions of mag⁃nesium in single guinea-pig ventricular myocytes[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1996,23(9):830-838.
[5] Tofukuji M,Stamler A,Li J,et al.Effects of magnesium cardioplegia on regulation of the porcine coronary circulation[J].J Surg Res,1997,69(2):233-239.
[6] Alghamdi AA,AI-Radi OO,Latter DA.Intravenous magnesium for prevention of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J Card Surg,2005,20(3):293-299.
(2010-03-18收稿 2010-06-17修回)
(本文编辑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