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创新研究

2011-01-13金素

天中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人才河南

金素 梅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河南 周口 466001)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创新研究

金素 梅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分析了河南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措施,即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调控管理,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构建科技人才培养开发的激励机制,创造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为科技人才引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建设,等等。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创新

进入21世纪后,国际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各省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近年来,河南省在全国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其培养人才的总量逐年增多,但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每年都有大批重点院校的河南籍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流失。鉴于上述情况,河南省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营造科技人才培养和开发利用的良好环境,以扩大本省的科技人才队伍。

1 河南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

从广义上来看,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促进、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1]。科技人力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河南科技人力资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

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分布于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2001―2007年河南省科技人才数分布情况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河南统计年鉴2008》和《北京统计年鉴2008》数据比较分析可知:2003年河南省全部科技活动人员为146 364人,在全国排第10位,其中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技人员数量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0%、11.2.%、10.6%。而到2007年底,河南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已达19.2万人,其中大中企业科技人才数占的比例高达63.2%,科研机构为8.11%,高等院校为6.93%。而在全国科技人员454.4万人中,2007年这三种机构的科技人员总数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4%、10.5%、11.9%。可见,河南省科技人力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技人员分布较少,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稍有差距,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这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但不利于技术创新信息的传递,影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出,并最终影响科研理论或成果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转化[2]。

表1 河南省科技人才人数分布情况表 人

另外,近年来河南省科技人才资源的分布也不甚均衡。如表2所示,2008年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南阳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城及省城周边中等城市,这种分布虽有利于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却可能加剧各地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表2 2008年河南省各地区科技人才分布情况 人

1.2 科技人才资源专业结构失调

研究表明,河南科技人才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靠河南各高校输送。从河南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来看,文史、数学、财经、外语等常规专业人才偏多,而急需的工程技术、新产品开发、数控技术与应用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紧缺。这说明河南高校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基础性专业过多,而急需的应用专业设置比例偏低,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造成了毕业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和人才过剩与人才紧缺并存的人才结构性失调。

1.3 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不足

河南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在《大学》杂志发布数据显示,河南共有本土院士13人,而湖北、山东和陕西则分别有67人、34人和53人,这说明河南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与环境、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2 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创新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创新能力的高低是由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决定的。只有通过政策调控、制度创新和机制激励,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

2.1 加大调控管理以促进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合理

(1) 实施科技人才流动办法,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河南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城及省城周边中等城市,靠市场机制来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很难有显著效果,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调控。第一,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对经济落后地区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到经济落后地区干事创业。第二,在科技人才使用上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科技人才互派交流制度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共享制度。

(2) 立足企业实际,对企业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河南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企业,其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一些科技人才认为在国有企业社会地位高,工作有保障,从而导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剩或闲置,社会需求与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相脱节。政府一方面要引导有关部门立足企业实际,对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严格要求,严格选拔,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分流,并委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社会急需、紧缺的专业后备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同时,领导干部要有胆有识,爱才聚才,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效益以及科技人才的结构、数量、质量等因素,对企业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努力营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

2.2 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针对激励问题所做的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可发挥20%~30%;而如果实施激励,其能力可发挥80%~90%以上[3]。构建科技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第一,要建设专业性的科技人才市场及信息库,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合理流动,为开发、利用和管理科技人才资源提供保障。第二,要创新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功能,保障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第三,政府应建立开放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管理功能,在科研、技术开发等关键岗位,引进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幅度提升河南省科技人才的水平。

(2) 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能客观地反映创新成果的潜在和实际经济效益,杜绝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估的粗放方式。第一,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合理构建科技人员评价标准。在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测算科技人员的近期的显性的价值,还要关注科技人员长远的潜在的价值实力,避免科技创新价值的短期行为。第二,对科技成果的评价要以获得发明专利作为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员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去获得科研成果,真正让有实力者得实惠,能者上,庸者下。第三,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注重研究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实际贡献,改变按照课题组排序进行奖励的做法,以促进科研人员协作关系的构建和研究团队的形成。第四,在运用评价结果时,要依据考核结果对科技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切实保证科技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4]。

(3) 建立能够吸引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要留住科技人才,必须遵循科技人才的价值规律。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可采取长期薪酬激励、股票期权激励、项目提成激励、设立津贴激励和事业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

2.3 创建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

河南省在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中原崛起”发展规划的历史进程中,创建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1)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才培养中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科技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为科技发展提供足够的、多元化的人才保障;要鼓励教师真正把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创新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的能力;要积极鼓励学校办学方式多元化,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合理的专业研究课程学习和有意识的科学研究训练,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的使用开发具有持续性,通过学习和工作,科技人力资源能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丰富。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科技人才的终身教育,特别是加强后期培训与开发。要本着“学习―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循环模式,使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技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是提升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4 为科技人才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进人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吸引人才的制度,建设一个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软硬件环境。河南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省,但科技人才比重却远远靠后于其他省份,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经济落后,缺乏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缺乏凝聚人才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硬环境,缺乏科技人才价值实现的宽松软环境。因此,河南省必须加强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人才凝聚点”建设,形成对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5]。河南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已成为共识,要想改变河南省两院院士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的态势,在科技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改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1] 杜谦,宋卫国.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4(5):136―140.

[2] 林涛.欧盟的 14项科技评价指标[J].全球科技经济燎望,2002(12):7―9.

[3] 陈海秋,韩霞,杨健安.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4):72―73.

[4] 陈丹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宏观构建与微观实施[J].企业经济,2006(10):34―36.

[5]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F243.2

A

1006-5261(2011)02-0029-03

2011-01-04

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200810478031)

金素梅(1968―),女,河南项城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牛建兵〕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技人才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