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1-01-06单文娟
单文娟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单文娟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通过对我院2008级学生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即UPI)调查,在总体上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转化不良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心理;调查;对策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强调,高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如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恋爱和性的问题等[1]。以上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调适,极易引发大学生厌学、焦虑甚至自杀[2]。实践证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心理调查是为了解我院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通过调查可以及时筛查和甄选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全面宣传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二、调查工具及调查方法
(一)采用量表
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人格问卷)的简称。调查表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是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应用的一种心理健康调查筛选量表。实践证明,UPI能有效地筛选出心理方面有一定困扰、障碍和病态的学生。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筛选有效性高、问卷处理迅速,而且在测量过程中不易引起心理抵抗。
(二)调查方法
以系(分院)为单位集体施测。首先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教师,介绍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情况。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并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特别强调将对所有调查内容及结果严格保密,从而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发放操作要求,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UPI调查学生人数
我院应测学生2362人,实测学生2274人,施测率为96.27%。
(二)UPI调查情况
1.根据UPI调查得分,我院总体分类情况如下:
表一:UPI分类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心理问题的第三类学生(即UPI总分在20分以下)占受测人数的67.11%,这部分学生平时也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或苦恼,但他们的问题多属于“成长中的烦恼”,因而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可以不必过多关注。
第二类学生(即总分在20-25分之间)占受测人数的25.77%,属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同学。与第三类学生相比,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较为明显。表现在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以及由恋爱引发的问题等。虽然有种种心理问题困扰,但仍然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应适当予以关注。
在我院2008级学生中,有7.12%的学生属于第一类学生,这些学生可能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提请系(分院)负责同志和辅导员老师给予重视和关注。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老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对第一类学生进行认真观察、重点跟踪,适当时候预约面谈。在此基础上,形成反馈意见,对有心理咨询需要的学生,尽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同学,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还要作为重点跟踪对象长期关注。对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要正确看待调查结果和对三类学生的划分。有的学生可能调查时正处于情绪的低潮期,因此得分比较高,如经观察未发现异常问题,只需做一般疏导,就可以当作一般问题处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出于规避心理,在调查中没有如实回答问题,因而没有归类到第一类。所以既不能否认UPI的科学性,也不能将调查结果作为唯一的依据。
2.自卑、焦虑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表二:在UPI某些项目中的作肯定性选择百分比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到自卑,“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心”的比例均超过40%。可见,大学生中的自卑、焦虑等不健全的人格特征虽程度不同,但还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四、问题与对策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08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确实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对大一部分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更是非常必要的。要积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1.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在每年新生入学初,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十分必要的。它帮助我们摸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重视调查结果的分析,重点关注第一类学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工作,可以了解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分析其变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2.建立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干预模式
要积极构建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工作要从班级、寝室抓起,积极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通过系(分院)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系(分院)与班级之间心理信息的相互沟通及交流体系。
3.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与不合理的认知和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心理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通过为求助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可以帮助他们及时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
为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和效果,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咨询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咨询水平和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与网络咨询相结合,全方位服务于学生。注重利用大学生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电子邮件咨询及在线心理咨询等网络咨询服务,拓宽心理咨询渠道,以利于学生及时与心理咨询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各种心理困惑[3]。
对于存在的较为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素质。当然,要认识到学校咨询机构和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对于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4.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承担着对广大学生教育、关心和保护的职责。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更要注重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学生管理者,可以说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素质修养、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和办事原则,无疑也是学生们的仿效对象。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情感熏陶、意志锻炼、性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式,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4]。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节、适应社会的能力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课程,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等部分组成。它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5]。
我院目前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及相关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时还尝试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提高对自己心理的“认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转变了观念,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采用正确方法面对心理问题。
当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取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学科教学课程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的编制、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
要积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社团,要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上下工夫。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学生自觉参与意识。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心理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达到助人与自助的目的。
利用广播站、校刊校报、墙报等多种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体谅别人的情感,主动协调、改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要利用主题班会、辩论会、信箱、报纸、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互助组、心理健康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影响着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6],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与社会支持缺乏存在正相关关系[7],大学生尽管已达到成人年龄,但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上的依赖、情感上的依托、特别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和挫折体验的缺乏、贫困生的无助感,使得部分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包括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团体支持在内的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科学研究和有关资料说明,那些心理存在明显心理缺陷的学生,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8]。如果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认知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和睦、愉快、开明的家庭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氛围。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环境,全面客观地看待子女的成长。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让家长能够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以及和谐的家庭气氛来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张金彦,王建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彗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谢炳清,伍自强,秦秀清,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4.
[6]李伟,等.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7]陶 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5).
[8]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5).
G44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152X(2011)03-0058-03
2011-03-12
单文娟(1967-),女,安徽巢湖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心理学。
作者简介: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sk531)研究成果。
刘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