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教师管理
2011-01-06唐向锋张宏国
唐向锋 张宏国
(1.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教师管理
唐向锋1张宏国2
(1.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其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的需要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民办高校教师的五种需要,并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将需要层次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相结合,提出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相应的办法。
需要层次理论;民办高校教师;需求;管理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2000年至今,民办高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随着民办高校办学力量的壮大,民办高校教师需要与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借助需要层次理论,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的需求及管理。
1.需要层次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
1.1 需要层次理论简介
马斯洛1943年就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即认为人的行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需要是以宝塔式层次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一个低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这个层次的需要就成为激励他追求的力量;当一个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便出现高一层次需要,而前一个层次的需要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而且需要层次越低,激励的力量越强。随着条件的变化,高低层次的不同需要可以反复交替产生。所以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需要层次理论为人的需要激励提供了参考模式,并且为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1.2 需要层次理论照应下的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
(1)民办高校教师的界定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师资聘用主要采取公开向社会招聘的方式,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类。教师来源复杂,包括离退休的干部、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公立学校、科研单位及一些公司的在职教师、在读学生、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和一些民办高等学校的毕业生。
民办高校为了自己的发展前途,逐渐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则是其中的生力军,而兼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的数量正在逐步减少。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
(2)民办高校教师需要
本文参照袁双龙等[2]关于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需求的调查方式,结合民办高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安徽省内3所民办高校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有效回收率为89%。此外,本文作者本身就在民办高校任职,所以经常有机会走访一些教师。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我们将民办高校教师需要概括为:经济收入的需要、工作稳定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与荣誉的需要、学习与成就的需要。我们将层次需要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师需要对照如下:
层次需要理论 民办高校教师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与成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尊与荣誉的需要归属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工作稳定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经济收入的需要
民办高校教师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经济收入的需要,经济收入是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课时费,监考费等,兼任班主任的另外有一些班主任补贴。接受访谈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1400左右。这些收入是维持教师本人和家庭必需的物质条件,如住房,医疗,教育以及教师自己完成工作的物质条件。就单独住房而言,民办高校教师就面临许多压力,一方面民办高校不象公办高校能够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从而没有资金投入到教师的住房建设,所以民办高校教师住房基本上都是货币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因为民办高校多数集中在省会城市,所以房价相对较高,许多教师望而兴叹,多数只能租房或高额贷款买房。分析结果显示,93%的教师担心工资低,认为应该增加工资,55.8%的教师认为经济拮据。民办高校教师对收入有着迫切的需要。
民办高校教师安全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工作稳定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毕业生和各种人才聚增,人们对工作缺乏安全感。数据表明,有76%的教师希望工作稳定,75%的教师满意或基本满意工作状况,尤其是被认为是“冷门专业”的民办高校教师,如公共课程部的政治老师、数学老师和文学院的中文老师,更高达90%担心工作不稳定。此外,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尽管有些教师的专业很“热门”,但由于毕业于非重点大学或者通过成人教育方式取得本科学历,这部分老师也相对“安分守己”。但同时也存在10%左右的民办高校教师或计划离职或迫切跳槽。
民办高校教师第三个需要是社交的需要,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领导的关心和护爱,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并且希望有一种归属感,融入院系和学校的大家庭中去。教师天性热爱校园,关心学生,也想通过学校实现自己的抱负。如前面分析,多数教师能够摆正位置,给自己合理的定位,与同事教学的合作与探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形成和谐、真挚的人际关系。根据调查结果,近70%的教师感觉人际关系融洽,只有23%的教师担心同事和师生关系,即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近30%的教师表示由于民办高校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任务都比较重,教师的交流机会不是很多,所以人际关系一般,甚至疏远。另外,极少数教师还认为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师薪金方面采取的非公开做法,可能出现一些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部分教师之间产生误解,并且缺乏集体荣誉感或归属感。
自尊和荣誉的需要是指民办高校教师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如名誉和声望。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异常显著,整个社会对教师格外尊重,但这种尊重大多数属于公办学校的教师。人们似乎很难将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教师和“教育的摇篮”和“人类的灵魂师”连在一起。结果显示,只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比较高,74%的教师自我感觉地位一般,而近23%的教师感觉地位低。由此可见,民办高校教师的他尊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但是,出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教师事业的热爱,很多教师还是选择了这份工作,还是努力地工作,兢兢业业,形成了强烈的自我尊敬。
民办高校教师需要的最高层次是学习与成就的需要。教师从事的是教育事业,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民办高校教师也不例外,“教书育人”是民办高校教师追求的目标。民办高校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是国家目前紧俏的专业,教师有责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技术性人才,而且是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才,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才,也为自己“桃李满天下”。当然,教学与科研并重,所以民办高校教师还得从事科研活动,但由于目前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为繁重,而且学历层次不高,所以很难从事一定的科研任务。调查问卷显示,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在民办高校中占主导地位。民办高校所统计的高级职称绝大多数是外聘或离退休教师,而在专职教师中却是凤毛麟角。本科学历的教师几乎占到3/4。有些教师还只是专科毕业,他们大多数是民办高校自己培养的学生,然后留校,一般担任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显然,民办高校也注意到教师学历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性,在近两年的招聘中,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在上升。此外,民办高校通过和公办高校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采取合作,从而提升自己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提高了学历。通过走访和调查,有57%的民办高校教师渴望学习。但是,科研意识在民办高校教师中显然很淡薄,很多教师的科研几乎为零,所以科研需要不明显。
2.需要层次理论在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2.1 民办高校教师需要的特点
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与公办教师的需要既有共性特征,也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地方。
共性首先体现在需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地用物质产品和劳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3]话句话说,经济收入的需要势必影响工作的完成。在一次访谈中,一位教师抱怨学校工资太低,而自己因高额贷款买房而负债累累,为了增加收入满足经济的需要,自己不得不在下班后在其它地方兼职,从而没有时间备课,批改作业,更无从谈起攻读学位和从事科研的活动了。反之,如果教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了,职称问题解决了,那么他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工资待遇,经济收入的需要也容易满足。
共性其次体现在各种需要的层次性。基础需要就是经济收入和工作稳定的需要,是经济方面的体现。较高层次是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是社会方面的体现。最高层次是自我发展和成就,是精神方面的体现。
民办高校教师需要的个性特征表现为需要的强度大,很难实现。比如,民办高校大多处于创业阶段,体制的限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教师的需要。又如,民办高校教师经济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完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买房当中,享受不到公办教师所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
2.2 需要层次理论在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1)满足经济收入需要——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科学、合理的薪酬定位永远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前提。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情况下,教师到民办高校工作的风险情况,应在待遇上有所补偿,或者至少应该模仿公办高校薪酬方面的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民办高校教师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课时费、超课时补贴、奖金和福利。基本工资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发放。教师任务课时要给予适当的课时费,保证工作量按时按量优质完成。超课时部分的课时费应该多于任务课时的课时费,目的在于奖励,调动大家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平时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应该予以奖金的发放,同时亦可满足教师学习和成就的需要;年终时,更应该对教学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满足教师荣誉的需要。福利的发放主要体现在过节,如中秋节、端午节、教师节、“五一”劳动节和春节等,以及生病和女教师的怀孕、哺乳期等,营造出“学校是我家”的良好氛围,满足教师社交的需要。
薪酬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注意“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同工同酬要得到体现,以效率促进效益。
(2)满足稳定工作的需要——人才岗位规划
教师队伍的稳定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在进行人才招聘之前,民办高校制订明确的人才数量、岗位、待遇等;严格面试应聘者,拟录用后,学校与教师签订用人合同,扫除教师担心工作不稳定的后顾之忧。其次,民办高校有着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思路,与教师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大部分的教师是把民办高校作为自己全心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因此民办高校要让教师了解学校灿烂的明天,激发教师的事业心。要让教师知道,学校发展有每一位教师辛勤工作的功劳,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教师爱岗敬业。
(3)满足社交需要——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校区远离市区和公办高校,所以客观上割裂了和外界的联系,因此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是满足民办高校教师社交需要的主要手段。校园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仰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4]为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同事关系,民办高校应该管理透明、奖惩机制合理、评估机制公正,在竞争与合作中,使教师有爱和被爱的感觉。此外,民办高校还应该鼓励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即教书又育人,即教学又科研,从而得到学生更多的爱、理解和支持。
(4)满足自尊与荣誉的需要——转变观念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满足民办高校教师的自尊和荣誉需要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分别找解决方案。
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加大宣传,以配合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积极政策,改变人们对待民办高校的传统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民办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棋子,进而改变人们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态度,表达对教师的尊敬。
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和承认满足了教师的自尊和荣誉感。相反,如果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就会极大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和荣誉感,影响他的积极性。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由学校、单位领导、同事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避免某一方单独操控,其中教师授课学生的评价可占到50%。对于获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加以物质鼓励和宣传报导。高校教师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乐为人师的优良禀性,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5]
(5)满足学习和成就的需要——促进内省和树立榜样
满足民办高校教师学习和成就的需要同样可以从内因和外因找根源。
民办高校应该经常邀请外校的专家和学者,定期地举行科研讲座,渲染科研气氛,促进教师内省,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民办高校在政策上要鼓励教师进修、攻读在职研究生,并且帮助教师支付委培费用。
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号召大家向“科研先锋”、“教学名师”、“博士研究生”等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和影响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学习和成就的需要。
3.结论
随着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民办高校教师的需求及管理等研究极具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相结合,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本文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本文定量所收集的数据局限在安徽省的三所民办高校,研究所得结果的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刘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6-108.
[2]袁双龙,屈正良,袁带秀.需要层次理论与农村职校教师压力缓解[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1-63.
[3]韦曙林.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4]张彬华.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23.
[5]张 燮.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46-147.
G648.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152X(2011)03-0046-03
2011-06-14
唐向锋(1980-),女,安徽枞阳人,安徽新华学院电子通令工程学院教师;
张宏国(1977-),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大外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安徽省级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调查与实证研究》(编号:2009sk055)成果,负责人:张宏国。
倪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