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
2011-01-02
浙江人大 2011年6期
禅茶一味
■张 望 摄影 撰文
“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
“禅茶一味”,既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禅与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茶禅文化兴起于唐代。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中,专门记载了“饮茶”一事:“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茶文化在兴起之初便与禅文化紧密结合,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茶的提神、益思功用,也就是封演书中所说的“学禅务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荡昏寐,饮之以茶。”茶对于“坐禅五调”(调食,调睡眠,调身,调心,调息)有一定的帮助。
茶与禅在特性上的相通之处,则是茶禅文化长期融合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苦”是佛教四谛之一,而茶味苦,这是茶与禅表面的关联。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宗禅更是强调顿悟。品茶时,并没有多余的语言,人们只是专注于体会茶的味外之味,这与禅的精神一致。静默率真是禅的精神之一,而茶不同于酒的浓烈,具有单纯质朴的性质,并可解昏聩。质朴清幽的性质,或许是茶禅融合的最重要因素。
“自古名寺出名茶”。古代,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传承茶文化。
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
一缕青烟,一杯清茶,禅和茶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