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 提高实效
2010-12-31邓玉秀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0年11期
“课文长,课时少,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繁琐和肢解,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实效?”这是常常困扰小学新课程高段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要想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端,大胆取舍,化繁就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串联全篇,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以实现教学目标。人教版教材六上《唯一的听众》讲述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动人故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全文围绕老人的语言变化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质朴、清新美妙,深深打动每一个读者的心。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从整体入手,抓一变化、提一线索、质一问题、品一标点,引导学生精读细析,突破重难点,达到了长文短教、提高实效、学有所得的效果。
一、抓一变化,直奔中心,统领全文。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因此,教学伊始,教师改变了按顺序逐段教学的传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首尾段入手,从对比鲜明、首尾呼应的叙述中感受作者由一位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在成百上千位观众面前演奏的小提琴手、由沮丧变得自信的巨大的变化。在学生初感巨变、点题引出文章主要人物后,教师相机展示老妇人的照片,引导学生从长相、动作、神态、职业等方面介绍老妇人,把自己看到的和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老妇人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重组表达。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老妇人帮助“我”成功的“神丹妙药”就是鼓励与关爱,并且是通过语言和神态传递给“我”这一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后,深入探析文本也将由此展开。这样直奔中心的教法既让学生对老妇人有了初步的认知,又节省了教学文章第九、十自然段和首尾段的时间,统领了全文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提一线索,品读会文,突出重点。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教材,明确方向,深入思维,以便在课堂上真正形成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多重对话。教师设计的这一主问题的思维含量越多、水平越高,对学生的激发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会更明显。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教师设计了“老妇人一共对‘我’说了几次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品味老妇人的语言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悟意悟情。由义而句,由句而词,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老妇人诗一般语言背后的真正用意就是不断鼓励“我”自信地练琴、刻苦地练琴。在此基础上师生合作描绘朗读,形成一唱一和的课堂景观,教师饱含深情的描述和优美的琴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景中,师生在读中传情,在声中悟情,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操。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与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考解疑与作者思路合拍,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突出了重点,加深了理解。
三、质一问题,依学而教,以点带面。新教学理念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于长文,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的质疑行为走进课堂。教师在教学《唯一的听众》,品读老妇人神态的语句时,可依学而教,启发学生动脑筋设疑“为什么说老妇人那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激发学生思考、辨疑、析疑,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当“我”拉出真正的音乐时,从老妇人深如潭水的眼神里,“我”仿佛读到了她对“我”更高的期盼与要求。同时以点带面,前勾后联,想象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的用意就是再次给“我”莫大鼓舞,品味老妇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切含义。这样做,既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依学而教,突破了难点。
四、品一标点,回味升华,拓展延伸。文本细读,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字,还应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细读。教师在备课时要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把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的亮点。《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上都颇有特色。当作者从妹妹口中得知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首席小提琴手的真实身份后,什么也没说,却留下了一串省略号,作者到底省略了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省略号蕴藏的意义所在,发现课文这座“冰山”浸在水下的部分,把省略号具体化,想象揣摩当时“我”的神情、言语和内心感受,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填补空白,在具体情境中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品味省略号这一含蓄美的同时再次感受老妇人德高望重的高大形象,敬佩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再次升华了情感,为最后的拓展练笔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在激活文字、标点的同时学生不仅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还体会到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会在阅读、理解、练习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一举多得。
教学中我们发现,要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对话,需要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只有拥有自己对文本的原始体验,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参与。同时也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思想,就容易理解别人的思想,自己有感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悟,才能化繁就简,对文章和课堂教学生成大胆取舍,提炼出课堂最精确的切入点,对学生作出最有效的引导。同时,要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认知水平的提高作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福建省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3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