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资源”巧练笔

2010-12-31叶群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0年11期

  随文练笔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具有开掘文本内涵、迁移语言表达的功能。特级教师张化万认为,如果能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韵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点尽可能地重叠在一起,就能达到练笔的最优化。确实,要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练笔,对练笔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在随文练笔中切实提升学生写的能力。
  一、结合生活,练得有趣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鲜明的文本,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所以,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将文本与儿童的生活世界贯通,使练笔变得生动有趣。
  如人教版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有一段阅读链接:“鲁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作家萧红观察细致,将鲁迅先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得极其传神,寥寥几句,却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笔者意识到这是写人的好例子,抓住时机引导道:“萧红把鲁迅先生的特点写得如此鲜明,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过有特点的人呢?”学生一下子列举了好多:班上同学的尖嗓门,同桌的臭脾气,小弟弟哭泣的样子,爸爸抽烟的神态,这一幅幅画面刹那间在学生脑海中活了起来。文本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平日对生活的无意观察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所以这一练笔学生写得非常轻松。
  二、一文多练,练得有法
  随文练笔是根据文本特点设计的,同一篇课文既可以练习文章的语言,也可以模仿段式结构,或者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练,或者训练目标不清,就会使练习变得泛泛,只会浪费文本资源和宝贵的教学时间。“一文多练”就是要求教师把握课文的特点,对多个练笔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写作知识的渗透精而有用,在练笔中让学生学到习作的方法,提升习作的能力。
  如人教版六下《手指》一文,五个平常的手指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达方法,严谨的结构,使文章别具一格。笔者对此文的练笔进行了如下整合:
  (1)仿句练习:“在五指中大拇指是最肯吃苦的: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排比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的特点。据此设计练笔:联系生活再仿写几句表现拇指或食指作用的句子,注意用上以上句式,动词要准确。
  (2)仿段练习:文章写手指的段落都抓住了各个手指的特点,围绕手指头各有的姿态、性格、长处和短处来写。学习课文的这种写法,选择五官(眼耳鼻舌口)中的一个,写写它的特点。
  (3)仿篇:集体合作写文。在四人小组内,把每人所写的一段话串联起来,进行修改,并加上自己的感悟,组成一篇写物的文章。
  从五指到五官,学生易学易仿,句子仿写紧紧抓住了语言训练的重点,为段落仿写打好了基础。段落仿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围绕几个方面来写的段落结构,而生生之间的组合将段整合成篇。学生的练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既练得轻松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下面是学生仿写的片段:
  五官中长得最清秀的莫过于眼睛了,“丹凤眼”“桃花眼”都是用来形容眼睛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喜悦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伤心时,泪水从眼眶中涌出;欢笑时,它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两弯月牙儿。眼睛又是五官中最养尊处优的,上头有眼睫毛、眉毛保护,下面又有鼻子、嘴为它撑腰。但是五官中,眼睛也是最脆弱的:眼药水是为它准备的;眼镜是为它“配置”的;眼保健操也是为它设计的。
  三、多文一练,练得有序
  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了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教师可以紧扣本单元或本册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既突出整体性,又有所提高,有所提升,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学会作文。
  如人教版六上有多篇写人的文章,笔者在备课时将这几个单元的练笔设计成一个序列,每一个练习都有侧重点,又有一个序列,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写的效益。
  练习一:《唯一的听众》。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读后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老妇人的形象描写。练笔的目标定位于通过合理的想象学写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到老妇人,如“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有文本的语言基础,这一形象描写学生能抓住特点。
  练习二:《用心灵去倾听》。阅读描写苏珊语言的句子,描绘你想象中的苏珊的形象,可从外貌、神态、举止几方面来写。文中没有苏珊形象的描绘,让学生通过阅读构建苏珊的形象,没有文本的语言依托,教师要关注学生表达的条理性。
  练习三:《青山不老》。请你依据文中的描述,安排背景,想象老人的外貌、神态、举止等,给可敬的老人画幅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文中对老人所住小院的描绘。文中景色描写的句子给了学生一根拐棍,降低了练笔难度,使他们轻松地掌握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更丰满了。
  以上三个练笔是多篇文章的同一类型的练习,意在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训练。这一册中对人物描写的练笔还有多处,如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有多次涉及。练笔的设计既要考虑文本的特点,也要兼顾到学生的需要,层层推进,不断巩固,不断提高,不断深入,使整个学期的练笔成为一个体系,为写人的文章打好基础。
  四、关注语言,练得有点
  读写结合中的“写”,其内在的心理机制通常表现为“模仿——迁移”这样一个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这种仿写应该是多元的:修辞、句式、结构、观察方法、语言风格、文章立意等都是仿写对象。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进行多元的仿写。
  如托尔斯泰在《穷人》中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细腻,笔者据此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作者身无分文在书摊偷偷看书时的心理活动。这一练习充分关注到文本典型的心理描写特色,将前文学到的方法与后文的材料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了细致描摹的训练。
  简洁精练的语言同样也是小学高段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笔者在教学《詹天佑》时发现,课文的开头作者仅用了三句话高度概括了詹天佑伟大的一生。如此简洁准确的语言值得学习,笔者据此让学生模仿《詹天佑》的开头介绍鲁迅先生。
  叶老曾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既要关注例子的多样性,又要关注例子的典型性,让所选的例子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让每一个练笔就是一个训练点,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习得章法,熟练运用。
  随文练笔作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语文教师要熟透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对教学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练笔有的放矢,序列清晰,方法巧妙,趣味横生,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
  (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 3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