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如何引用“拓展性材料”
2010-12-31叶蕴玉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0年11期
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当的拓展性阅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言简意丰,短短几十个字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包含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链接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好古诗文做好充分的保障。拓展性阅读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关于作者生平的,可以是关于写作背景的,可以是关于诗中关键词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资源整合……
但是,拓展性材料的选择并非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喧宾夺主。笔者就以我校青年教师执教的《渔歌子》为例进行剖析,来谈谈对古诗词教学如何引用拓展性材料的一些看法。
[案例呈现]
一、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 出示诗题,读题,正音。
2. 说说词与诗的区别。
(师出示关于诗、词区别的术语)
3. 介绍作者姓名由来。
二、诵读词文,初感词义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诵读2次。
三、词中赏画,深入感悟
1.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不须归?
2. 张志和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位画家。(出示颜真卿的评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3. 他的词就是一幅画,这幅画中有什么景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位置写下9种景物)
4. 老师这儿有几个填空,你们能填吗?可以填颜色,也可以填样子。
出示填空:()的白鹭、()的西塞山、( )的细雨……
5.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吗?(出示《渔歌子》画面flash)
6. 指名读词2次。
7. 全班齐读。
8. 读着读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赶紧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9. 交流练笔。
四、走近山水,融入山水
1. 如果你置身其中,你愿意回去吗?张志和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2. 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他哥哥对他的不归有些着急,写下了这么一首词。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