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知识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2010-12-29谢贝妮

中国市场 2010年35期

  [摘要]高校知识女性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家庭付出辛苦,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高校的学术环境为知识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也有一些不利于知识女性发展的因素。广大知识女性只有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原因,才能找出应对策略,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高校;知识女性;机遏;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54-01
  
  1 高校的发展机遇
  
  1.1 高校性别观念比较开放和进步
  在社会上,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一道校园围墙,隔开了社会的喧嚣和嘈杂,把宁静和平和带给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其中的高校教师,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普遍都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否定了中国两千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在性别观念上实现了开放和进步。
  父系氏族建立源自于是男女天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男性健壮、勇敢、果断,适合外出打猎,女子娇弱、敏感、细腻,适合从事家事劳动。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的原则打破了传统观念,并在我国《宪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妇女能顶半边天”也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高校作为一个重视知识力量的群体,更是消融了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高校重知识而不注重体力,重智慧而不重鲁莽。这些使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了真正的实现。高校中的女教师中不乏高学历的杰出人才,涌现了大量的女博士和女硕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高校为女性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知识女性在高校中实现自我价值,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烦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得益于高校重视知识重视科学研究的特殊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女性体质弱的竞争劣势,使有志于实现理想的女性取得与男性相同的机遇。高校给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优越和特殊的环境,是高校知识女性一显身手、大展风姿的平台。相当一部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出自于她们之手,高校名师中女性已不是凤毛麟角了。
  1.3高校环境更适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
  高校环境与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相契合之处,这也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习气比较少,适合学术发展。而女性虽然体质较弱,但是心思细腻敏感,做事仔细认真,能够静下来潜心研究,而且女性的注意力本身就比男性集中,更容易专注于学术研究,而较少受外界干扰。这些因素都使女性比较容易取得研究成果,而且也是高校中女性知识分子的优势。
  
  2 知识女性的发展困境
  
  2.1 双重社会角色使知识女性负担的压力增大
  面对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高校工作中的知识女性往往不堪重荷。她们不仅要承担着传统女性操持家务,结婚生子的任务,而且同时承担着与男性知识分子一样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就意味着知识女性要想取得与男性知识分子同等的认可度,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如此,在职场中,知识女性由于性别角色的影响必然会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升迁的道路中,越是向上压力越大。综观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女性参政议政的渠道仍然不是很畅通,女性领导干部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高层领导岗位多为男性出任,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多为中层、副职,且她们还是众多知识女性中的凤毛麟角。
  2.2 传统的旧观念、习惯势力束缚知识女性的发展
  传统的旧观念、习惯势力仍然是束缚知识女性的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在关键问题上,牺牲的仍然是女性的利益。在高校,女教工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晋升职称的标准,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养老金的发放,退休工资等都与男教工是平等的,体现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但在住房的分配上却以男方为主;在晋职受到指标限制、男女条件基本相同时,先男后女;在退休年龄上,男大于女;这直接意味着在工资提升的机遇上,男多于女。这些问题既与某些政策规定的不合理性有一定关系,又与社会资源的相对不足相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分配与享用的平等,把法律原则落到实处。
  2.3 自身弱点限制知识女性的提高
  首先,依赖心理就使女性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女性体质本身就不如男性,女性心理上脆弱敏感。而且社会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倾向于女性依赖男性。这些都使女性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使人缺乏自信,显得悲观、被动、消极。这种依赖心理限制了女性知识分子自我决断力,凡事不相信自己,不能自作主张、自己决断,工作上不能独当一面,也不会有独创力。只有自强、自立、自尊的人才能打开成功之门,依赖心理使知识女性失去更多成功的机遇。其次,自卑心理使女性不能勇于开拓事业的新局面。依赖心理和自卑心理总是相伴而生的,所以知识女性的发展还受到自卑心理的束缚。尽管知识女性获得了较高的学历和学位,但是她们仍然有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社会和他人。高校知识女性接受完学校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都已经二十六七岁了。年龄增大,但是事业却刚刚起步,而同龄女性却已经事业稳定发展,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3 高校知识女性的发展出路
  
  3.1 解决女性现实生活中切身的困难
  女性在现实中的困难包括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冲突。高校女性知识分子往往要面临这种痛苦的选择。选择家庭,就要牺牲事业;选择事业,就要牺牲家庭。这个难题光靠女性自己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社会要形成一种对女性知识分子包容理解的观念,同时,在具体问题上要制定倾向于女性知识分子发展的政策。比如:晋升政策、福利政策、招工政策、退休政策、生育政策。真正做到想女性之所想,急女性之所急。
  3.2 为知识女性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首先,要建立性别平等的工作环境,为知识女性成就事业营造公平氛围。男女平等就业权利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却还是不平等。这需要政府承担起责任,保证妇女的就业权利,培训晋升、生育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等方面制定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宣扬男女平等的观念和意识,推行公平合理的竞争方式和激励机制,为知识女性事业成就提供平等、充分、自由发展平台。
  其次,为建构一种进步的性别文化体系。这种性别文化体系有利于性别平等。使女性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就接受正确的性别意识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文明的角色观念。倡导正确的恋爱观和平等、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鼓励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性别分工,使之成为知识女性成就动机强化的精神力量。并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发扬先进性别文化,引导知识女性克服传统文化和传统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克服依赖性、随从性和同调性,保持思维的独立自主品格,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女性自强值得理解尊重、女性创业值得欣赏、女性成功值得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江.夏娃的探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2]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强海燕,张旭.从社会性别角度探讨女大学生和女教师的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