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12-29段万春

中国市场 2010年35期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许多学科领域均有所应用,本文在对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二者的契合点,讨论了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教学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步骤。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63-02
  
  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单一的讲课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以及对部分理论不能深刻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对本科生如何进行组织行为学的讲授,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类管理学科,融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通过观察、访谈、体验等手段对具体组织进行研究并总结提炼出组织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广义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的这些内容决定了组织行为学本身具有如下特点。
  1.1 理论的形成来自于管理的实践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演进到各种流派的出现和理论的形成,无不伴随着一个理论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后再反馈并完善理论的过程。
  1.2 实践对理论的完善有促进作用
  对组织开展的各类方式的研究伴随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由于组织是一个系统,存在动态性,因此实践对完善理论以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理论有效性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体验,它既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体现在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体现在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经验总结,并可能指导今后的学习与实践,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与传统讲课方式的区别和特点所在。其理论模型如图所示。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有如下突出特点。
  2.1 强调实践,用实践理解理论
  与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理解和记忆不同,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体验环境下去认识、感悟某些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一些组织理论。对这些理论通过实践有一个感性的、具体的认识,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2.2 强调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讲课,教师担当主角,向学生灌输知识;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则是学生作为体验者,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引导。
  2.3 寓教于乐,记忆深刻
  学生在经过大学学习的过程后,在若干年的工作中可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记忆模糊,但是对曾经亲历的一些实践活动和教师授课过程中所举的某些经典案例记忆犹新。产生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为获得的学习结果,达到学习目的整个过程的快乐,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记忆深刻的教育效果。
  
  3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3.1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契合性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特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在本科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非常必要。
  首先,经历了高考选拔的本科生具备较好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缺乏对社会、企业和组织管理等的具体认识,对组织的理解更多局限在班级、家庭和学校范围内,对有关涉及企业管理中的激励、员工个性化管理、各种组织结构有效性评价、员工绩效管理等理论问题理解起来有_定的困难,更多停留在理论记忆,而这种记忆容易遗忘。
  其次,体验式教学可以改善本科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学习理解的困难,通过体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体验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益,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3.2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3.2.1 体验式教学的类型
  直观感受型(音像、诗歌、小品等)
  动手操作型(课件制作、收集资料等)
  社会调查型(公益活动等)
  师生置换型(案例讨论等)
  角色模拟型(模拟采访、招聘等)
  3.2.2 体验式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中的实现步骤
  本科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力量、创造力和组织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些优势,激发他们的潜能。
  首先,按照教材章节由教师提出体验类型,进行大类设计。这个设计要注意所进行的大类设计一方面要贴合章节内容,不拘泥于形式和规模;另一方面注意教学学时数总量的控制,不能因体验而无法完成理论授课,造成本末倒置。
  其次,大类设计形成后,将学生按照团体人数进行分组,满足体验总数量的要求,原则实现一组负责一个方面的体验设计。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学习力,完成体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的初步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修订,形成实施方案。
  再次,由方案设计者(组)负责方案实施,教师参与完成体验、发表观点、反思与总结、验证和形成理论、应用的指导工作。在可能的情形下,对实施方案进行讨论,进行修正和完善,为下一次顺利使用奠定基础。
  最后,教师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将涉及的有关理论再和学生共同梳理一遍,巩固记忆。
  实施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很重要。此外,教师要注意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积极营造学习和讨论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见解,
  激励学生自己悟出道理,并注意总结学生的论点。
  进行体验式教学,在经历上述的步骤后,教师可以对整个过程事后进行再次总结,形成一个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整体性方案,在相关设计、具体实施内容等完善后,可以直接由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的方案实施者进行方案实施,这样做可以避免实施过程中答案被学生提前获知,影响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unna,D.Tradition and Change in Ihe ELT cutrioulu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J严奕峰认识论视角审视体验学习的认知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86.
  [作者简介]段万春(1956— ),男,云南大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傅红(1975— ),女,河北清河人,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