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财会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的设想

2010-12-29谢兰兰

中国市场 2010年35期

  [摘要]本文从目前非财会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定位存在缺陷出发,论证了在非财会类高职高专学校中设立特色会计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设立特色会计专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非财会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48-02
  
  1 目前非财会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存在的缺陷
  
  1.1 定位普通化
  时代需要把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两类:一类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一类是在特色基础上的专才,要求学生具有特色知识。到底该培养通才,还是培养特色人才,是会计专业定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高职高专学校往往为小型特色学校,因此,培养特色会计人才是高职高专学校的明智选择,然而现实中更多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选择了前者。
  1.2 定位模糊化
  从目前我国“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大专业教育层次的分工来看,由于高职高专学校会计处于相对较低层次,其学生培养定位方面也应该处于较低层次。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模糊,与其他专业教育层次雷同。
  
  2 对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的具体设想
  
  2.1 非财税类会计专业定位的目标
  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往往为非综合性、具有特色的,以某个特色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其他辅助专业为支撑的高职高专学校。相对于专业财经院校,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一般设置的会计专业没有任何特色和优势;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没有宽泛的人文、理工、经济、管理等类别的支撑学科。因此,在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设置会计专业,应结合某个高职高专学校的特色,所处的大学环境和会计学专业的本质,确定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例如,某高职高专学校的特点就是航海特色,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以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着重培养特色航运会计人才,构建航运会计体系结构,培养学生为航运会计特色专用会计人才。因此,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可以以该校核心专业为基础,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
  
  2.2 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设置为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该行业的确定取决于高职高专学校的核心专业,一般来说,学校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特色,就以该核心作为特色行业,设置该行业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让学生具有独特的理论素养,当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触类旁通,有广泛的适应不同企业会计实践的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学校,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构建如下表。
  其中,文化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与传统模块不同的是增加学校核心行业知识概论,让学生了解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的基本知识;会计技术平台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原有传统课程基础上增加学校特色行业相关经济知识概论,让学生了解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的相关经济基本知识;会计核心技术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技术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模块不同的是,在实训时重点强调学校特色行业领域专业会计技能知识的模拟,会计综合模拟实习,除了实训通用会计知识,还需以实训学校特色行业会计知识,满足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3 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的可行性
  
  3.1 从竞争优势来看.是可行的
  由于目前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定位普遍下降,再不是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应用性会计专业人才,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定位也是培养应用性会计专业人才,两类学校定位没有任何区别,导致高职高专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方面没有任何优势。为了建立竞争优势,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设置具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是可行的。
  3.2 从学校整体发展来讲。是可行的
  通过学校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实现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兼容,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往往是某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以某个行业为主,以该行业类专业为特色,拥有某个行业较为全面的知识资源和模拟实训基地。建立具有该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充分利用该行业优势,是可以促进会计专业和学校整体发展的。
  
  4 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虽然非财税类高职高专学校设置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的行业特色类会计专业是可行的,可是在教学中会面临很多问题。
  4.1 专业教材和实训材料空缺
  会计教学往往更注重单一目标的通才教育,会计教学教材大多模拟产品制造型企业来编制,而对其他具体特色行业企业几乎没有涉及;在实训方面,也没有专业的实训教材。这就要求编制一套适合具体行业的企业会计系列实训教材,满足培养行业企业会计人才的需要。可以联合几所高校,共同组织编写,但困难很大。
  4.2 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完善
  培养一支既有会计理论又懂某个行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行业特色会计专用人才的关键。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把行业特色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二是专业教师参加某行业社会实践要制度化。学校要定期将会计专业教师选派到学校特色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锻炼,了解特色行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和今后改革发展的趋势;三是从特色行业企业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师资培训,又让他们担任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4.3 会计教学实践观念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培养要求是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应该马上工作,然而现实社会中学习与工作之间肯定存在差异。美国会计学会(AAA)提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毕业本身并不表明已经进入会计职业界并掌握了会计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是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的前提,也才是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学校内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本专业的能力,学生才能不断完善具有特色行业的会计专门知识,进而完善宽泛会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