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调适措施
2010-12-29丁晓雯钱施光孙作清
中国市场 2010年35期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认知能力也有待提高,产生了种种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26-01
1 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心理分析
第一,群体中从众心理的存在。如果身边很多人都在谈恋爱,那么剩下的人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女大学生,当想到在周末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相约而去,自己却要孤苦伶仃、独守空房,心里就会产生莫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女大学生择友时出现轻率性和盲目性。第二,依赖心理。当前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耐不住寂寞和孤独,为了弥补空出来的感情地带,一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开始寻找一个恋爱伴侣来作为自己的依赖对象。第三,群体中的攀比心理。相对于社会来说,大学校园生活着一特殊的群体,其主体是年龄、经历和文化等大体相当的大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一般虚荣心都比较强,攀比男女朋友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第四,游戏人生心理。有些学生处理感情很不负责任,他们的恋爱观就是以满足其对心理和生理的好奇心、追求性刺激。第五,失恋的挫败心理。由于部分学生恋爱动机的不端正,由此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有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张“不成恋人成朋友”为47%,“找新的对象抚平创伤”为10.6%,发奋学习驱散失恋痛苦为36.5%,“悲观厌世”为1.6%,“报复对方”为2.4%。感情受挫后,在一段时期内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是仍有一些学生把失恋的原因扭曲,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更是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家庭环境、相貌等客观条件上,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和焦虑心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有的大学生失恋后产生轻生或报复的念头。
2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措施lolsvmEtVeSM9aB/vCpQ9Q==
2.1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可以说: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端正恋爱动机,营造健康的爱情。真正的恋爱绝对不是缺了就找,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这种责任和奉献不是外在的压力,而是内心的自觉。只有理智地认识才是深刻爱情的基石。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对方能否吻合、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这些都是在青年大学生付出真情时需要明确的。第二,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坚持“学(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事)业”。而抛开学业只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更是对爱情的一种不负责态度。
2.2 正确处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
友情和爱情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这就要求大学生能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友谊是广泛的,而爱情是专一的,虽然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会开出爱情之花,但两者绝不能画等号。男女大学生的交往,由于判断的失误,误把友情当爱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由于双方之间不够了解造成的。发生了这种误解不必过分地悲伤和痛苦,应该冷静地分析。也许产生误解的一方会感到痛苦,但不应该因自己感情受到伤害而去报复对方,正确的做法是消除误会,吸取教训,增进友谊。
2.3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诸如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种种心理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对待爱情挫折的正确方式是增强理智感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进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
2.4 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性成熟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大成熟,性健康发展不稳定,使得大学生恋爱中性过失呈上升趋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性教育,揭开罩在性问题上的神秘面纱,纠正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性意识的偏差,使其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