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0-12-29常鑫李慧敏
中国市场 2010年35期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认识,探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23-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模式逐步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就目前新的形势来看,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对改进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1 新形势下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的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新形势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新的改进和诠释。
“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关键是要发挥好学生中党团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当前,“自我管理”应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同时,在参与协同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使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物质服务更主要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各类生活的需求。当前,“自我服务”更重要的是精神服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这需要积极组织各种能够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高品位、高层次活动,通过鼓励广大同学的参与达到熏陶和渗透的作用。
2 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要求
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提高自身素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工作的需要。
首先,辅导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武装自己的头脑。
其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学生工作,培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辅导员要摒弃各种世俗观念的影响,做到心理平衡,爱岗敬业,专心致志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养成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
再次,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与学生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要把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来培养,听听专业课,自学一些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最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既要认真学习,掌握基本原理,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又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要在总结中勇于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式、内容、体制和方法。
3 强化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
辅导员对学生的培养,除了思想品德的塑造外,更主要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辅导员而言,在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发挥管理中蕴藏的教育因素,把管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
3.1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管理中的师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在实施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辅导员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受教育者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3-2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辅导员的管理行为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完成。成功的班级管理,要从学生的自尊自重抓起,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自尊心,教育他们自觉爱护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自尊和名誉的事。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行为,要使管理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辅导员应经常把各种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向学生做宣传解释。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更要使学生懂得为何要这样做,真正把行为规范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3.3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
班级是社会组织的雏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班级里,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学生在班集体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社会角色的学习。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各种关系。因此,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就成为学生能否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就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课题。
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才为主线,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琮玫,孟旭沽,宗伟.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U].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李娟,黄成兵.浅谈大学生自我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杨艳利.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4]刘云,邓玉林,王超,高珍.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大众商务,2009(4).
[5]周志荣.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初探[J].社会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