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原司长白益华让弱势儿童也能成才
2010-12-27王新玲
本刊记者 王新玲
孤儿从来都是弱势中的弱势。仅就2005年普查统计数字看,我国有孤儿57.3万人,占总人口的4.43,其中,6.9万人生活在国家儿童福利机构,29.3万人得到国家制度性救助(低保、五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还有20万孤儿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救助。49.5万孤儿在农村,占总数的86.3%。在地区分布上,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的孤儿比例在13以上;城市中,北京、上海、天津的孤儿比例只有1。
5月2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栋极为简朴的小楼里,记者见到了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白益华,他曾经担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司长、计财司司长。今年64岁的白益华刚刚从开封SOS儿童村回来,作为我国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河南是孤儿最多的地方。担任会长5年来,白益华管理并服务着我国10所SOS儿童村和由儿童村延伸出来的两所格迈纳学校。中国报道:目前,我国需要救助的儿童主要有哪些,参与救助他们的机构是哪些?白益华:一类是生活无着落的流浪儿童。他们大多在街头乞讨,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救助,他们的安全及社会稳定都会出现问题。针对这些孩子,各地设有救助站,收留并照顾他们,直到帮他们找到父母或送回家,实在找不到的,会把他们送到福利机构。
还有残疾儿童和被遗弃儿童。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残疾后,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抚养孩子时,会把他们放在公安局、医院或者福利院的门口,有时还会留下诸如“救救孩子”的纸条,这些孩子都属于被遗弃儿童。其中的残疾儿童主要由福利院接收,SOS儿童村救助的主要是6周岁以下的健康儿童。农村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农村的敬老院和县一级福利院也会收留他们。
一些综合性的社会福利院也有儿童部,收养和照顾这些孩子。
这些救助机构大多是国家创办的,有一部分是集体办的,比如农村敬老院,还有一些是企业和爱心人士以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的。
中国报道:一些基金会和社团机构也在为儿童救助提供帮助吗?
白益华:关注儿童的机构和社团组织很多。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政府共同办的慈善团体,他们对社会福利机构包括儿童福利机构给以资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主要进行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社区儿童康复等项目,并对儿童福利项目给以资助,资金来自联合国方面。中华慈善总会也有针对儿童的资助。此外,还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各地妇女儿童基金会等,都在为弱势儿童的救助发挥作用。
中国报道:在这些救助机构中,SOS儿童村有哪些不同?
白益华:第一所SOS儿童村由奥地利科学院院士赫尔曼 · 格迈纳1949年在奥地利建立,主要收养二战后的孤儿,直到他们完全独立。现在,132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470多个儿童村。1984年11月,由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赞助,我国在天津和烟台建立了SOS儿童村,并于1986年开始收养孤儿。
和其他儿童救助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考虑到医疗条件和日后学习等因素,儿童村只收养健康孤儿。其二,儿童村的收养理念是家庭式抚养,在城乡结合部建一个小村落,让这些孩子过最普通生活,由一位男性担任村长,处理社会事务,独身妈妈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庭里,这些孩子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第三,SOS儿童村是我国民政部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合作项目。中国政府提供建设地皮,国际组织承担地面建设、儿童生活费、妈妈的工资和生活费,村长和工作人员等的工资自1998年以来也由中国政府承担。儿童村困难的时候,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也会给以资助。
中国报道:在您看来,和该领域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哪些差距?
白益华:在儿童救助方面,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其一,国外福利机构里,对孩子进行护理和照顾的大多是从护理学校毕业或学习护理专业的,我们缺少专业的护理师、营养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还需要改进。其二,发达国家的儿童救助法律体系和法律保障比我们更健全,对诸如孩子的生活费随着物价上涨要怎样进行调整等细节,也都有规定。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福利机构。其三,福利彩票资金、社会筹集等社会力量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支持还需要加强。香港每年的彩票资金和跑马会的钱,一大部分都会用于儿童福利事业需要。其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现在的干部都是党委和政府分派的,没有十分强调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国外,有专业职称的人才可能担任福利机构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