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学习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2010-12-27杨宪福蒋安贞
杨宪福,蒋安贞
(1.中共山东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272003;2.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教育办公室,山东邹城273518)
邓小平的学习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杨宪福1,蒋安贞2
(1.中共山东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272003;2.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教育办公室,山东邹城273518)
邓小平的学习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共产党、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要善于学习,重新学习;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着重抓紧学习经济学、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管理;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在干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邓小平;学习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邓小平十分重视全党的学习问题,他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其对当前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
邓小平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1980年1月16日,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指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1]270这三个“总是要学”,在空间上体现了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在时间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无限性,充分说明了加强学习对于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学习可以使我们党不犯大错误,不迷失前进的方向。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上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犯大错误,不栽大跟头”是可能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党是不是善于学习,学习得好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2]264相反,“如果不好好学习,不总结经验,我们也会在建设问题上栽跟头”,[2]263也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加强学习。新老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3]147我们党只有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学习得好,才能不犯大的错误,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其次,加强学习可以澄清各种混乱的思想,防止思想庸俗化。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党面临着从革命到执政的重大考验,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加强学习的任务。1950年6月6日,邓小平在中共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讲到,“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学习可以使我们向前看,可以澄清各种混乱的思想。”[2]16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邓小平再次呼吁全党同志要加强学习。1962年2月6日,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讲到:“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际的空气。”[2]316同年11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再次提出,“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要在全党努力“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2]332
最后,加强学习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更是大力倡导全党要大兴学习之风。1978年10月10日,他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谈到,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4]399同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5]30-31只有善于学习,重新学习,努力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把学习与党的生死存亡,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联系起来,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新机遇的召唤和新挑战的压力,时时催促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他说:“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5]30为我们学习党的理论树立了光辉典范。
首先,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终生矢志不移。邓小平十六岁到法国勤工俭学,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6]10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七十五年。晚年,邓小平信仰更加坚定,并为自己的一生感到自豪。在南方谈话时,他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382-383表达了一个老革命家的坚定信念。1992年7月12日,他对自己的弟弟邓垦说:“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7]1348邓小平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马克思主义态度。
其次,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邓小平多次指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3]173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个是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倾向,一个是否定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自由化倾向。针对这两种错误倾向,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3]369邓小平不能丢老祖宗的思想,使我们党顺利地度过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危机,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
再次,邓小平强调“我们必须准确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的领导人割裂毛泽东思想,极力宣传“两个凡是”,致使对长期盛行的“左”倾错误无法全面彻底地加以纠正。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8]26我们不应该像林彪那样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而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体系来看待。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6]153邓小平的论述,为我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最后,邓小平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他深刻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114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的关系问题愈加凸显出来,“两张皮”现象越来越严重。邓小平的这段话,对如何克服解决这一问题,正确处理理论学习和现实实践关系的问题作了科学回答。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邓小平不但自己热爱学习,而且教育年轻人、党员干部努力学习,教育人们不但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要学习专业知识,主要是“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邓小平是热爱学习的典范。他五岁进私塾,十一岁进高小,学习孔孟经书及《古文观止》,接受传统文化的严格训练,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邓小平的女儿说:“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事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统统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9]102“文革”期间,邓小平被疏散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从北京带去了大批的藏书,装满了“几个沉甸甸的大书箱”。邓小平每天晚上“躺下来后,还要看一个来钟头的书,然后关灯。长年以来,父母亲的生活一直规律,在这里,他们仍然保持了这个习惯”。[10]147-148在谪居江西三年多的时光里,邓小平“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其他书籍”,“用劳动和读书来充实生活,陶冶精神”。[11]129
邓小平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倡导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结合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认为,要围绕加强军事斗争、夺取全国胜利而学习。1941年5月,邓小平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的报告中提出:“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习是绝对不能少的”,[2]28人民群众或部队都要加强学习,“尤其需要加强部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使科学为指战员所掌握,创造现代化的正规兵团”,[2]25“要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水准,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增进新的知识”。[2]29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倡导党的各级干部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加强读书和学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前夜,邓小平提出,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走在时代前列,要驾驭复杂局面,就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1]153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的干部,“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管年龄多大,必须力求使自己学会本行”[2]263。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又红又专”思想,认为专不等于红,红一定要求专,不专、不懂行、搞瞎指挥,就谈不上红。他分析了当时干部队伍的状况,认为“我们需要一些专家、懂行的人,现在不懂行的人太多了,‘万金油’干部太多了”。[4]564为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长期安于当外行,要钻研进去,逐渐成为内行”[1]99。
【致《意林》】亲爱的《意林》,超喜欢“时间胶囊”这个栏目,2019年高考即将来临,愿追梦之人得以如愿!愿《意林》越来越好!时光总是不会辜负珍惜它的人,就像我们不曾辜负它!来自爱你的:花。(131****8057)
邓小平认为,学习是进步的前提,全国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一切事业的继承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他希望青年“要结合建设祖国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学习各种劳动的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青年团员必须带动广大青年,尊敬年长的一代,从他们那里学会各种有用的本领。”[2]277
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邓小平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敏锐观察,通过对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结论,认为“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邓小平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2]276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迅猛地发展,各国经济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更紧密,开放程度更高。邓小平敏锐地把握这一客观历史发展进程,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3]513这一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的认识论基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78是邓小平对我国长期停滞落后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后,就遇到了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列宁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14]167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认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3]90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必须对外开放,必须向外国学习。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邓小平对外开放、向外国学习的两个科学结论。前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认识到了这两个科学结论的重大意义,他说:“世界不能忽视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如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没有希望很快发展起来。”[15]26
“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是邓小平为我们向外国学习指明的前进方向。邓小平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133全球化趋势下,能否吸取人类的先进成果已经成为所有民族或国家性命攸关的问题。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373邓小平基于对我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为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我们应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强调“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1]91
“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邓小平对我们的殷切希望。邓小平指出:“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没有一点创新不行。”[1]131“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16]31977年,邓小平在会见英籍作家韩素音时说,我们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损失了20年或30年的时间,但我们相信中国人是聪明的,我们要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有希望。[8]44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建立学习制度,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在干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学习制度,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在干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第一,认真建立学习制度。邓小平特别重视制度建设,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33在学习问题上,邓小平要求,“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市委、直属党委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2]160广大职工要勤奋学习,“要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要组织他们学习,对他们进行培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逐步把这种培训变为适用于全体干部和工人的经常制度”。[1]137、361-362
第二,要善于学习。邓小平认为,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无论是学马列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得读些书,但在学习上的量和质相比,质是第一位的。学习上重质就表现为要求精。马克思主义的书很多,它之所以正确,并不在于大本子多,而在于它是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科学真理。我们要掌握它,也不完全在于读好多大本子,而在于有精深的理解,在于把握它的精髓和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要善于总结。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我们不仅应向书本学习,更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邓小平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总结经验,尤其推崇勤于写作。1950年5月16日,他在西南地区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讲到,“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领导同志要克服畏难情绪,勤于动笔,“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2]145邓小平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捕捉群众实践中反映事物本质与带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和推广。他反复说,“改革开放中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7]1350他只是作了总结和倡导的工作。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是邓小平为我们指出的一条正确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
第四,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学。邓小平提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3]258-259在他看来,边干边总结,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和学习型理念中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原理是一样的,干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把学的过程包含在干的过程之中。邓小平认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372邓小平“在干中学”的思想,敢闯敢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主体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的学习观涵盖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为全党树立了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自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7]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9]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1]毛毛.在江西的日子里[C]//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M].武市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闫生金]
A849
A
1002-7408(2010)11-0059-04
杨宪福(1967-),男,山东邹城人,中共山东济宁市委党校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邓小平理论;蒋安贞(1962-),男,山东邹城人,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教育办公室,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