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二维产权制度模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010-12-26

天府新论 2010年6期
关键词:产权制度效用产权

邱 爽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二维产权制度模型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邱 爽

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防止私人收益 (成本)与社会收益 (成本)发生背离,克服“外溢性”,是激励创新的根本制度。由于权利归属明晰,产权制度可以保护创新租金不致耗散,给创新者带来稳定的预期,从而刺激其创新的热情。产权制度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与运用,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创新的机会。同时,产权的有限性也为创新提供了机会。知识产权制度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外部产权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劳动,是激发人力资本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本效率的内生力量。

创新型国家;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本产权

引 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正在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智力资本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创新需要激励。创新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尤其是创新成果——知识及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使创新主体的私人收益 (成本)与社会收益 (成本)不一致,外溢性强。“知识外溢”最终演化为“利益外溢”,导致创新者所获回报与他们付出的努力水平不相称。这将严重削弱创新主体从事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使创新者创新乏力。从长远看,必将导致社会创新能力的衰竭。

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防止私人收益 (成本)与社会收益 (成本)发生背离,克服 “外溢性”,是激励创新的根本制度。由于权利归属明晰,产权制度可以保护创新租金不致耗散,给创新者带来稳定的预期,从而刺激其创新的热情。产权制度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与运用,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创新的机会。同时,产权的有限性也为创新提供了机会。知识产权制度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外部产权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劳动,是激发人力资本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本效率提高的内生力量。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

创新型国家概念来源于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or)提出的关于国家竞争发展的理论。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 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 (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 GDP比例一般在 2%以上;(2)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高达 7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 30%以下;(4)创新产出高,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 (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具有突出的国际竞争能力。〔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利用市场换技术,但实际上却并没有获得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国际发展大势与我国基本国情也告诉我们:中国不能再走资源耗费型和技术依赖型的发展道路,而只能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到 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党的十七大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温家宝总理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的作用机理

知识产权制度是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总和,包括知识产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制度、传播和使用规则、检索、检验制度、评估制度、保密制度、经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等。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激励技术创新。激励功能是知识产权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就在于,通过利益驱动,将技术创新溢出的外部性内化于市场关系中,提高技术创新投资的私人收益率,刺激投资与智力创造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2〕知识产权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知识和技术发明人或持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排他的独占权,以防他人任意使用,即使他人侵权,知识产权人也可以凭借权利获得赔偿。这样,知识产权人可以通过经营其独占性资源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形成—个“创新—获利—再创新—再获利”的良性循环链,从而解决知识产品的外部性问题,避免“搭便车”行为。

2、推动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交易制度,通过调整知识产品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与利用,实现对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智力成果只有拿到市场上经过交换,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其效用和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

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创新成果公开化,使得创新成果尽快为社会所了解,可以避免重复研究,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研发起点,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创新全方位、跨越式的发展。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必造成重复研发,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低水平的重复对科技发展也将造成障碍。在宏观层面上,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可以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预测科技发展的方向,为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行业确定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源泉。可见,充分运用专利文献,能有效配置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3、实现对创新利益关系的调节。“效率最优”和“制度平衡”是知识产权体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私权对智力成果创造者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进行保护,以激励其进行智力创造;另一方面,通过对权利人给予一定的限制,以防止由于保护过度而带来的权利垄断,甚至阻碍智力成果传播、抑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后果。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对这种专有权以适当的、公正的保护,克服私权保护不足和保护过度两种极端,在二者之间确立一个均衡状态,每一方都同时达到最大目标而且趋于持久存在。〔3〕

4、促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参加商业运营成为可能。一方面,通过出售、许可、转让、抵押等方式,创新者可以进行资金周转,获取高额利润,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创新者也可以通过生产、销售其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取得收益,对技术创新中所付出的智力劳动、物质消耗及风险进行补偿,进而获取高额利润,并转化为下一轮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进入良性循环。

5、促进创新的良性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鼓励公平竞争。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建立起公平竞争的规则,犹如体育比赛的规则,对所有参赛人员都是公平的,也是必须遵守的,这就为技术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依法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实施保护。对于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行为,各国政府都通过行政或司法的方式予以惩处。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最基本的法律保护机制。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技术的发展本身又具有非线形的特征,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技术、市场和道德方面的风险。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定了技术创新主体被授予相应的知识产权,即具有该项知识产品的独占权,可凭借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的高额垄断利润,收回投资成本,这就使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技术、市场风险与可能的高额回报相对应。同时,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了对各种侵权行为的制裁措施,能够有效地惩罚仿冒、搭便车等不道德行为,减少道德风险对创新动力的威胁。这样,能够促进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保障技术创新良性发展的机制,保证创新源源不断,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4〕

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人力资本创新价值的实现

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人力资本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贝克尔 (1964)认为,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缔造者,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源泉,没有创新人才,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创新成功经验看,99.12%的企业家认为高素质人才是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①据国家统计局 2007年上半年进行的首次工业企业创新情况抽样调查。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 stats.gov.cn/tjfx/dfxx/ t20071102_402442267.htm第一,人力资本不仅具有生产要素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发明与创造的功能,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第二,人力资本是技术扩散的必要条件。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存量越大,技术扩散的范围就越广,扩散的速度就越快。第三,人力资本是技术应用的先决条件。新技术的应用与人力资本是互补的,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本条件,任何技术都将不能应用或不能有效地应用。第四,人力资本是技术积累的重要载体。事实证明,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呈正向变动关系。〔5〕

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对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人力资本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1、人力资本的激励首先取决于有效的产权制度。人力资本的使用需要激励。这是因为活生生的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而每个人的行为受到主观意志的支配。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 20%-30%,如果施以激励,则可发挥到 80%-90%。可见,激励可以使 1个人顶 4个人用。由于人力资本载体是创新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因此,创新需要人力资本激励制度与之相配。

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首先取决于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而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受益者是一个扩散的序列,这个受益者序列除了投资者本人外,“作为邻居和纳税人的其他家庭都将得到某些收益”,“还有一些与雇佣相联系的收益,它们归属于在一起工作的工人和雇主”。②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37;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这种正外部效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新经济增长理论正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基础之上的,即经济的持续增长源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卢卡斯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和 “外部效应”,前者是指人力资本能给其所有者带来收益,后者是指人力资本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其所有者并不能因此而获益。人力资本外部性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而且常常是正外部性。

人力资本的强外部性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造成损害并导致其使用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解决方法除了政府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承担一部分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外,明确人力资本产权是主要手段。人力资本产权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人力资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使人力资本的私人收益接近于社会收益”。如前所述,产权规定了人们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明确了责任和权利,这自然使产权成为激励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制度。产权的明确界定及结构优化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产权的法权性、稳定性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人力资本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激励。同时,人力资本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当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了明确的产权后,也就具有了维护产权的责任。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与约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长远利益的角度去关心产权的运营效率,从而产生出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6〕

2、产权激励对发挥企业家创新职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个人对财产 (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德姆塞兹,1970)创新是一种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的内在动力发生作用的结果。Nakahara(1997)认为,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众多因素中,最高管理层 (经营者)对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经营者的激励越强,经营者就越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投资。

企业家或经营管理者的创新动机大致分为几种:经济利益、成就感、事业心、名誉和社会地位等,但获取经济利益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动因。由于企业创新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 (约 88%的创新活动是失败的。Yoser Gadhoum, 1999)、信息不对称性、过程非程序性,缺乏既定的规律可资借鉴,并且对创新活动较难监督,对参与者的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因而,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关心程度如何,对企业创新非常重要。

创新动机与其对创新收益的预期和收益的占有比例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取决于他们与其人力资本收益的产权关系。而产权激励较之其他激励机制而言,提供的正是一种内在利益激励,通过确立企业家与其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关系来推动企业家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进一步分析,确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重要性还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本,其经营和管理背后不仅仅是劳动,而是各种自我投资的综合形成企业家素质后作用于企业,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企业经营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凭借着对其人力资本的投资,应当享有同物质资本所有者同等的产权,合法取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只有这样企业家人力资本才能成为企业创新主体,承担创新风险。在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可抵押性的条件下,企业家人力资本经营低效、无效甚至亏损的状态下,不仅得不到产权收益,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物质和声誉的代价。〔7〕

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二维智力产权模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为立足点,构建一个二维产权的无差异效用模型,将影响创新的二维产权因素——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纳入其中,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观点。

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创造者,是创新的主体;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创新活动的产物,属于创新的客体范畴。因此,在影响创新的产权体系中,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是两个最重要的支点,是促进自觉创新行为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二者共同构成了对创新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根据二者对创新主体的影响,可以认为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外显维度,人力资本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内在维度,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激励创新的巨大合力,从而可以构建一个激励创新的二维产权制度模型。①、模型简介这里的内外之分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如下图:

激励创新的二维产权制度模型

(1)创新水平 (产出)的影响因素是可以分解的,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共同决定的,并且可以用一条连续变化的效用属性曲线 U来表示。排除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只有单一的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创新产出曲线无限靠近纵轴;二是只有单一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支撑,创新产出曲线无限靠近横轴。

(2)创新水平 (产出)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不是直线,并凸向原点。这条无差异曲线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一个国家 (地区、企业)的不同产权配置组合的效用水平,即创新产出水平或制度的效用水平。同一条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 (创新产出水平)相同,不同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 (创新产出水平)不同,距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如U1<U2,U2<U3。

(3)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制度预算投入呈正相关。斜线C表示制度投入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完善程度决定的,它决定了创新水平 (产出)的高低。

(4)知识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效用互不冲突。至于在创新产出中,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大一点还是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大一点,并不是创新产出效用属性的本质,关键在于它们共同以一定的组合来决定和体现用某一条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创新水平。

3、模型的进一步说明

(1)在一定的产权配置组合 (制度供给)所决定的预期收益约束下,预算约束线与创新产出效用曲线相切的点P,是此时创新行为主体实现最大效用的均衡点,即,在该点达到了既定制度供给下创新行为的帕累托最优。因此,创新行为效用大小就不是人们根据主观判断获得的,而是由现行产权制度供给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

(2)在不同的制度供给情况下,会得到不同的制度效用。如果两种产权制度的相对供给成本不变,而总的制度供给增加,则预算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新的预算约束线会和更高的效用曲线相切,从而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用(创新产出)水平。反之,制度效用 (创新产出)水平会降低。

由于每一对应预期收益水平下都会得到一个帕累托最优点,这些点的运动轨迹就是在不同产权配置组合下创新效用最大化的曲线组合。因此,随着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预期收益水平会越来越高,预期收益曲线会向外移,相应的帕累托最优点也外移,创新主体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满足,从而达到更高创新水平 (产出)。

(3)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点移动的趋势有两种:

第一,如果知识产权制度维持不变,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有所改善,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成本降低,则制度约束线的纵截距不变,而横截距增大,向右移动。如此,新的制度约束线与新的无差异效用曲线相切于原来切点的右上方,此时就能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效用,即帕累托最优点向外移动;反之,如果人力资本产权制度退化,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成本提高,制度约束线的纵截距不变,而横截距减小从而截点向左移动,此时,新的制度约束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效用曲线不能相交,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只能满足比原来的水平低的效用,或者说是帕累托最优点向内移动。

第二,如果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维持不变,而知识产权制度有所改善,知识产权的实现成本降低,制度约束线的横截距不变,而纵截距增大,向上移动。如此,新的制度约束线与新的无差异效用曲线相切于原来切点的右上方,此时就能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效用,即帕累托最优点向外移动;反之,如果知识产权制度退化,知识产权的实现成本提高,制度约束线的横截距不变,而纵截距减小从而切点向下移动,此时,新的制度约束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效用曲线不能相交,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只能满足比原来水平更低的效用,帕累托最优点向内移动。

4、基本观点

(1)产权制度是关于创新成果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促进创新的两个重要支点和维度。知识产权制度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是激励创新的重要的外部产权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劳动,是激发人力资本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本效率提高的内生力量。只有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条件下,创新才具有持久的原动力。

(2)产权是与资源配置及其配置方式有关的制度安排,它划分多个所有权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和权利界区,规定着人们相互之间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产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二维产权“资源”配置越合理,边界越适度,制度越完善,越能促进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均能体现这一点。

(3)产权配置与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相结合,形成创新的产权化激励约束机制。产权化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剩余分享系数的确定。二维产权制度的优化与创新产出和绩效增长正相关。作为一种“资源”,二维产权制度的配置向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智能资源倾斜是经济知识化时代的特征和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创新的两个重要维度,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是促进创新的两个重要支点,二者共同构成了对创新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和约束。因此,要立足国情,完善和重构我国的二维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基本思路如下: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重构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首先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创造知识产权,引导建立以科技项目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联盟。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体系,包括增强相关法律之间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激励性;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制度。第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包括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加重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规制知识产权的滥用等。第四,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第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支撑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综合交易平台,积极支持专利代理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在知识产权工作方案制定、成果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申请,到技术转让或入股等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重构我国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首先要确立人力资本产权概念,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变革收入分配制度,使人力资本的个人收入更大程度地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加大非货币激励;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约束机制。第三,建立健全有效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包括:改革人力资本流动中的行政级别转移制度;改革妨碍人力资本流动成本的各项制度;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人力资本流动;强化契约关系,规范流动行为。第四,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市场体系。包括:确立独立的人力资本市场供给和需求主体;构建人力资本市场化定价制度;构建多层次的人力资本市场;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人力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第五,完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配套环境。包括:构建人力资本产权的法律制度;优化提升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发达、规范的资本市场。〔8〕

〔1〕王冰,刘芳等.创新型国家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

〔2〕徐明华,包海波等.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39.

〔3〕[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 〔M〕.上海三联书店,1994.2.

〔4〕李进.版权对创新型国家作用研究 〔J〕.财经政法资讯,2008,(5).

〔5〕蒋天颖,王俊江.智力资本、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J〕.科研管理,2009,(4).

〔6〕潘庆华: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激励研究 〔J〕.商业研究,2005,(23).

〔7〕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 〔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8〕金帆.智力资本出资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 〔J〕.中国工业经济,2005,(1).

F014.1

A

1004—0633(2010)06—051—0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项目《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产权经济分析》(编号:SC08Z09)。

2010—09—05

邱爽,经济学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四川南充 637002

(本文责任编辑 王云川)

猜你喜欢

产权制度效用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分析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