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书目概览

2010-12-26本刊编辑部

民主与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事件。90年来,有关“五四”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思想逐步解放,“五四”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从政治到思想、文化,逐层展现了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盘根错节的影响;从宏观革命叙事到回归现场,试图让人们重新触摸这段历史。

有关“五四”研究的著作卷帙浩繁。本文仅就30年来“五四”研究领域的主要著作做一些梳理,以期给读者一个概览。

一、纪念文集

30年来,关于五四运动的学术研讨会规模大、次数多、层次高、影响广泛。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每逢十年纪念日,都会召开纪念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出版论文集。1979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中国社科院主持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大型学术研讨会;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主持召开以“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六家单位联办举行“五四——中国文化的转机”学术研讨会;1994年,由中国现代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纪念‘五四’75周年”学术研讨会;1995年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发起的“‘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座谈会;1996年由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1999年,北京大学举办了主题为“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2009年,北京大学召开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些研讨成果都以论文结集出版,主要纪念文集有:

《五四运动论文集》,彭明,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全三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0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文集》,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香港大学中文学会,1979

《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论传统与反传统:五四70周年纪念文选》,汤一介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

《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郝斌、欧阳哲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牛大勇、欧阳哲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二、史料

30年来五四运动史资料的整理出版,数量甚大,种类繁多,为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性史料有: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专题性的资料主要有:

《五四时期的社团》,张允侯编,三联书店,1979年

《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运史研究室编,三联书店,1981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陈崧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新民学会资料》,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人民出版社,1980

另外还出版了反映五四运动在各地情况的资料:

《五四运动与北京高师》,北京师范大学校史资料室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五四运动在天津》,天津历史博物馆、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五四运动在武汉》,张影辉、孔祥征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五四运动在山东资料选辑》,胡汶本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五四运动在河南》,庞守信、林浣芬编,中州书画社,1983

随着五四运动研究的深入,一批人物资料也相继出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的年谱、文集、日记、传记等材料大批出版,“五四”时期重要期刊如《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建设》、《星期评论》、《觉悟》等也被影印出版。

有关陈独秀的史料主要有:

《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三联书店,1984

《陈独秀著作选》,任建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张永通、刘传学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陈独秀书信集》,水如编,新华出版社,1987

《陈独秀评论选编》,王树康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陈独秀年谱》,王光远编,重庆出版社,1987;唐宝林、林茂生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有关李大钊的史料主要有:

《李大钊文集》,李大钊著,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人民出版社,1999

《李大钊遗文补编》,李大钊著,姚维斗、杨芹编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张静如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李大钊史事综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回忆李大钊》,人民出版社,1980

《李大钊年谱》,集体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有关胡适的研究资料主要有: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葛懋春、李兴芝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胡适文集》(12卷本),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79

《胡适年谱》,曹伯言、季维龙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耿云志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1994

《胡适论争集》,耿云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胡适自传》,胡适,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胡适的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5

《胡适学术文集》,姜义华主编,中华书局,1993

《胡适全集》,季羡林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资料也陆续出版,主要有:

《梁漱溟全集》,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梁漱溟先生年谱》,李渊庭、阎秉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

《杜亚泉文选》,田建业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杜亚泉文存》,许纪霖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1904年一1932年)》,洪九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吴宓日记》,吴学昭整理注释,三联书店,1998

在人物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名的“五四”时期人物传记和人物研究论著:

《陈独秀传》,任建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李大钊传》,朱成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胡适传》,白吉庵,人民出版社,1993

《蔡元培传》,周天度,人民出版社,1984

《鲁迅传》,林志浩,北京出版社,1981

《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曾乐山,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胡适研究论稿》,耿云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胡适新论》,耿云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梁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朱成甲,人民出版社,1999

三、海外“五四”研究译介

“五四”研究也引起了海外及港台学者的重视,其中,美国和日本的成果比较显著。这些成果有很多已被大陆陆续译介出版,为内地学者研究参考提供了便利。主要有:

《五四运动史》,周策纵,岳麓书社,1999

《中国意识的危机》,林毓生,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三联书店,1988

《五四:多元的反思》,林毓生,香港:三联书店,1989

《救亡与传统:五四思想形成之内在逻辑》,近藤邦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张灏,新星出版社,2006

《现代中国的思想冲突》,纪文勋,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舒衡哲,新星出版社,2007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陈万雄,三联书店,1997

《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魏定熙,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五四研究论文集》,汪荣祖主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革命之再起——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对新思潮的回应(1914~1924)》,吕芳上,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王跃、高力克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台港及海外五四研究论著撷要》,刘桂生、张步洲编纂,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刘桂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五四新论》,余英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

《从五四到新五四:文化中国续编》,余英时,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9

《从五四到河殇》,余英时,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92

《五四与中国》,周策纵、周阳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9

《新思潮与传统——五四思想史论集》,周昌龙,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

《社会改革的思潮:纪念“五四”八十周年》,张忠栋主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纪念“五四”八十周年》,张忠栋主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五四后人物、思想论集》,刘笑敢,台湾:正中书局,1996

《中国启蒙的历史图景》,顾昕,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

《启蒙的价值与局限》,萧延中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郭颖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四、专著

30年来,学术界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一批通论性的著作,彭明的《五四运动史》是建国以来关于五四运动史料最翔实、论述最系统的一部著作。与此同时,有关五四运动的专题性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刘永明的《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分析了国民党人在五四运动中的活动、作用和历史地位;欧阳哲生的《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论述了五四新文化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朱志敏的《五四民主观念研究》则对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民主”的观念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这些著作主要有:

《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1卷《伟大的开端》),李新、陈铁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五四运动史》,彭明,人民出版社,1984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萧超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李龙牧,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刘永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欧阳哲生,湖南出版社,1994

《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汪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朱志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启蒙与革命:五四“激进派”的两难》,张宝明,学林出版社,1998

《忧患与风流——世纪先驱的百年心路》,张宝明,东方出版中心,1999

《变迁中的心态:五四时期社会心理变迁》,王跃,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欧阳军喜,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历史与思想:中国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欧阳军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五四的思想世界》,高力克,学林出版社,2003

《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欧阳哲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欧阳哲生讲胡适》,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陈平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丁晓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陈平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张天行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林贤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董德福、史云波,人民出版社,2008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丁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重回“五四”起跑线》,丁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袁伟时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五四思潮史》,马以鑫,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五四精神新论》,王东,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王章维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沙健孙、龚书铎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

《五四图史》,丁守和,辽海出版社,1999

《五四运动——历史聚焦》,廖大伟、马军编,上海书店,1999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罗志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张耀杰,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张耀杰,文汇出版社,2008

纵观30年,五四运动研究从单纯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的视角转向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五四运动的研究领域、研究层次、研究阶段、研究路向呈广泛化、深入化、明确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从研究领域看,随着各门科学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推进,国内五四运动的研究从政治领域向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扩展,各领域内具体问题研究大大开拓,各学科方法相结合,交叉运用。从研究的层次看,逐渐突破仅从“五四”事件本身、仅将其作为具体历史事实进行研究历史事件的比较浅显的研究层次,转向尝试着从历史本体论、史学理论等更高层次地进行探究。从研究路向看,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并非“政治运动”、“爱国运动”、“启蒙运动”等简单的词语所能囊括和诠释的,而是影响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的很多方面。所以,学界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路向由政治史范式,到政治史与文化史相结合范式,革命研究范式、思想史研究范式以至反思评价范式,研究范式逐渐走向成熟。

从微观层面看,“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五四运动的名词提出时间、五四运动的阶段划分等具体问题也得到深入探讨。例如关于“五四”精神,历来是学界探讨的重点,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还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近来,陈敏荣认为“五四”精神就是“从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袁庆新认为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强调人的价值,宣扬人的主体性,主张人的自由自主”,而“民主、科学、爱国都是围绕着人的觉醒和解放提出来的”。其他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方法问题,救亡与启蒙的关系问题,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全盘反对传统主义问题,中西文化争论问题,也得到深入的讨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出版的陈平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和罗志田的《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陈著“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在从事“现场”叙述的同时,追求现场“周围”和“前后”的情景与语境,丰富了对历史过程的认识。罗著从新的视角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地位、政治追求、文化关怀以及心态转变等方面深入的探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以往研究中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与结论,深化和推进了五四运动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五四运动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抉择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