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2010-12-26刘美萍

行政与法 2010年1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 刘美萍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 刘美萍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较之其他老人,这个群体更为脆弱,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在农村空巢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被颠覆,机构养老又面临着重重困境,使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能够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护、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服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理想选择,应成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优越性;模式设计

一、农村空巢老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而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现了城乡倒置的特点。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当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城镇而言,农民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1]而在8000多万农村老人中,来自空巢家庭的老人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相对其他老人,他们是一个更为脆弱的群体。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长时间离开自己所属的社区或城市,只剩下父母留守的家庭。其中并不包括子女虽不和父母同住,但仍生活在同一社区或城市的家庭。空巢家庭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农村也被裹挟到工业化的浪潮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流向城市,于是,在我国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民工潮。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亿人,其中,外出从业劳动力约1.3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资源的25%。[2]而这些外出的农民工有相当多的是举家外迁,2006年,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中,举家外出的已经达到2644万人,占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20%。[3]由于城乡的巨大差别,城市中的收入及生活环境明显好于农村,已经城镇化的子女大多不愿再回到乡村生活,而农村的大多数老人却无法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一方面,他们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打工者来说,城市昂贵的生活费用及紧张的居住条件也使他们无力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养老。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此外,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空巢家庭的风险。目前,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已进入婚育期,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即便是不外出就业,他们也只能与一方的父母共同生活,而另一方注定要成为空巢家庭。更何况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外出就业的并不在少数。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幸福和前途就会倾注更多的精力,他们大多不愿意子女同自己一样待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都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到城里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即便考不上大学,也会千方百计地让子女到城里打工,学技术,以使其脱离农村艰苦的环境。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外出就业,家里还有其他的孩子,并不会出现空巢现象,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就不同了,孩子一旦外出就业,立刻就成为空巢家庭。虽然最早一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还没有进入老年,但他们都已经是50多岁的准老人,不久的将来会陆续进入老年,而且数量会不断地增长。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尴尬处境——问题的症结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机构养老。但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家庭养老已经失灵,机构养老的道路又障碍重重,这就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被颠覆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在农村空巢家庭中,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地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被颠覆。因为养老所必需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经济供养、生活照护、精神赡养,农村空巢家庭都难以提供。具体表现在:

⒈经济供养不足。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中,老年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其经济供养主要来自子女。但在空巢家庭中,外出就业子女对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能力却不尽一致,除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及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者因有较高的收入,能够对农村的父母提供较为充裕的经济支持外,大部分农民工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只能依靠体力挣得一份并不丰厚的薪水,因此,他们对农村留守父母的经济支持很有限。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 ,800元以上的占27.90%。[4]这样的收入水平或许高于在农村种地的收入,但与城市昂贵的生活费用相比就微不足道了,特别是举家外迁的农民工,他们要支付住房、子女上学等费用,即便是收入相对较高者,在扣除了一切开销后,最后能给父母的钱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有些打工者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因此,他们对老人基本没有经济支持。没有了子女经济支持的农村空巢老人,当他们处在低龄阶段时,尚能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一旦进入高龄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处境就令人担忧。

⒉生活照护缺位。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中,子女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照护者,由于子女都生活在老人的周围,绝大多数老人都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关心。而在农村空巢家庭中,因为子女都外出就业,这种来自子女的照护便不复存在,他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或者配偶之间相互照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减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生病时就更需要来自他人的照护。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5](p413)而这些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有一部分生活在农村空巢家庭中,他们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护,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丧偶的农村空巢老人,一旦生病或是生活不能自理,其境况更加糟糕。孤身老人在家中暴病却无人救助,甚至是死亡多天而无人知晓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偶有发生。

⒊精神赡养不够。虽然农村老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并不像城市老人那样高,但他们也有着自己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他们希望同家人一起享受晚年的时光,希望子孙都能承欢膝下,一家人过着和和睦睦的生活,而且他们的亲和动机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强烈。但是,农村空巢家庭却难以满足老人这种最基本的精神需求。绝大多数农村空巢家庭的子女一般是年初外出,年终回家,在家待的时间很短,老人与子女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有限。条件好的农村,平时尚能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但有许多农村条件很差,而且越是贫困的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多,这就意味着很多农村空巢家庭没有能力装电话,当然也就阻断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重要渠道。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变的空间、不变的面孔和单调的生活,自然就很容易想念子女,感到孤独和寂寞。此时,如果配偶尚在,夫妻双方还能彼此相互慰藉,一旦丧偶,失去对方的沉重打击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引发身体疾病和精神障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再婚率一直很低,这使得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孤苦。

(二)机构养老的道路障碍重重

目前,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乡镇敬老院,二是老年公寓。但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踏入养老机构的大门。

⒈被关闭的乡镇敬老院大门。乡镇敬老院是由财政负担的养老机构,免费供养所有的入住者,但对入住条件有严格的规定,它只接收国家规定的五保老人(即由国家和集体提供吃、穿、住、医、葬保障的无人抚养、无生活来源和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有子女,所以不符合入住乡镇敬老院的条件,当然也就无资格入住乡镇敬老院。

⒉难以入住的乡村老年公寓。在农村,收费的乡村老年公寓还比较少,而为数不多的乡村老年公寓由于入住率低,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农村空巢老人不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费用问题。乡村老年公寓的费用一般是每月几百元钱,仅包括老人的食宿,不包括医疗费用。这样的费用对于城市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不算多,但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还是难以承担,因此,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都没有经济能力入住老年公寓。二是观念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生活的村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老人认为,养老院是无儿无女的老人去的地方,有子女的人去会给子女丢脸。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即便是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也不愿意去老年公寓。三是服务问题。目前,大多数乡村老年公寓的硬件条件较差,服务水平较低,工作人员多是临时雇佣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照顾老年人的技能和责任心,基本上就是管吃住,谈不上护理、保健和康复,不具备长期护理的功能,这样的服务质量也使得农村空巢老人望而却步。[6]

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理想选择——社区养老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尴尬处境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寻找新的养老模式与途径。社区养老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选择,它能够解决经济水平低而又缺少子女照护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其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一)农村社区养老的含义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多·滕尼斯首次使用了“社区”这一概念,其后人们对社区的表述多种多样,美国的芝加哥学派赋予了其现代意义。即社区是社会团体中个人及其社会制度的地理分布,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其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7](p169)根据上述定义,我国的农村社区主要是指一个村庄或者几个联系较为密切的村落群,其主要特点是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人口密度低、人口规模小、同质性强,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社区成员血缘关系浓厚。[8](p10)

农村社区养老就是以村庄或村落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动员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在家中、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

(二)农村社区养老的优越性分析

农村社区养老既可以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缺位,又可以克服机构养老的弊端,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⒈农村社区养老成本低,负担轻。农村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因为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充分发掘社区内的养老资源,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不需要兴建大量的房舍。对于大多数空巢老人来说,可以实行居家养老,这样就不用承担入住养老院而产生的诸如房租、水电等一系列费用。即便是集中养老,也可以充分利用村里原有的空置房舍兴办小型的看护中心,这样成本自然会降低。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也不需要雇用太多的工作人员。我国农村社区的血缘关系较为浓厚,人们非亲即故,同村的邻里之间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密切,社区成员很容易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9]

⒉农村社区养老能够顾及老年人的传统心理,更具人性化。中国有句古话叫“叶落归根”,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家庭以及世代居住地的眷念。而农村社区养老并没有改变老年人生活的人文背景,老年人生活在家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村落里,仍能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左邻右舍保持接触,精神上充实,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与机构养老相比,生活在农村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可以获得社区内的情感支持,更容易接受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

⒊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各地农村社区可提供的养老资源的差异,而生活状况、思想观念的差异也使得不同的农村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同。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养老服务措施,如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社区可以低起点,从空巢老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入手 ;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社区可以高起点,满足空巢老人多种多样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可以针对空巢老人的不同状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养老形式,如生活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可以居家养老,由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可以采取集中供养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阶段性入托的形式;等等。这种高度的灵活性便于社区养老模式在各地农村展开,从而使农村空巢老人摆脱养老的尴尬处境。

(三)农村社区养老模式设计

农村社区养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能给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资源从何而来,如何运营和管理,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村社区养老就会沦为空谈。

⒈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虽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及形式可以依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但以下三方面的服务是社区养老模式必须提供的。

生活照护服务。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生活照护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低龄、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村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护的需求较少,仅在某些力所不能及的方面需要帮助;高龄、生活不便的农村空巢老人就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成立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组建老年服务队,为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生活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向社区服务中心申请某种有偿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既可以向社区服务中心申请长期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也可以适当进行集中养老,以提高服务效率。

医疗保健服务。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较多。由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尤其需要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此,各地农村应当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老人在社区内得到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对于生活不便的空巢老人,可以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

精神慰藉服务。由于既没有来自子女的精神抚慰,又缺少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空巢老人较其他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社区养老可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这方面的需求。各地农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老年活动室,使空巢老人在此聚集,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以消除其孤独感。还可以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秧歌队、腰鼓队、戏曲小组、钓鱼小组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⒉农村社区养老资源的供给。任何养老模式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作支撑。在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中,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为空巢老人提供相对完备的养老服务。

农村社区养老资金的来源。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社区养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经济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二是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就这项资金而言,各地农村差别比较大。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以设立村级或乡级养老基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老人的养老补贴以及贫困老人的救助。三是老人及其家庭支付的资金。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农村老人养老的很大一部分资金要自行解决,这既包括老人自己的储蓄存款,也包括子女或亲属的馈赠。而对于自己没有积蓄、子女也难以提供经济支持的农村空巢老人则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换取养老资金,还可以通过出租房屋来获得养老资金 (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迁有闲置的房屋)。四是社会捐赠。针对农村社区养老捐赠较少的现状,农村社区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捐赠,尤其是利用故乡情结,获得从本地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的支持,以筹措更多的养老资金。

农村社区养老人力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是农村社区养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大体有两类:一是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农村社区养老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一类人既可以是有一定技能及声望的社区成员,也可以从社区外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二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为老人提供某种具体的服务,这类人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付报酬的雇佣人员,虽然从理论上讲他们可以来自于全国各地,但是一般情况下以本地人为主;其次是无偿奉献的志愿者;第三是本社区的中年人和低龄老人,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他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但不收取报酬,而是以储蓄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储存起来,等自己需要养老服务时,就可以免费享用。这样做既获得了较多的人力资源,又降低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成本。

农村社区养老设施的来源。在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中,虽然大部分老人是居家养老,但也有一部分空巢老人需要集中供养,这就需要一定的房舍,而农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的设立也需要一定的场所。养老设施可以新建,但会加大养老的成本,增加老人的负担。在农村社区中,应当充分挖掘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养老服务。例如:可以把乡镇企业闲置的厂房或者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后空置的房屋改造成适合老年人居住、娱乐的服务机构。也可以有偿使用某些空巢老人闲置的住房,把其改为小型的集中供养地。

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与管理。良好的组织与管理是农村社区养老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养老进程中各主体要素的作用,使农村社区养老取得理想的效果。

政府是农村社区养老的主导者。政府虽然是养老保障的终极责任者,但它并不是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而只是农村社区养老的主导者。政府要为农村社区养老提供法规和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引导将直接决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政府应当把农村社区养老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村域养老制度纳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将农村养老社区化明确纳入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0]此外,政府还应当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解决诸如社区养老如何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如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养老事业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农村社区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

村委会是农村社区养老的具体组织者。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都为本村的村民,和村民之间相知相熟,因此,在社区养老的具体管理中更便于开展工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村委会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不准确,在履行职能时扮演了“附属政务执行者”的角色,在村务治理中,更多地体现出政治职能,而较少履行社会职能,降低了其在村民中的威信。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税的取消等举措客观上也使村委会对村民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联系日益松散,村委会原有的权威性和凝聚力都在减弱。因此,村委会必须由政府代言人逐步向村民利益代表转化,由政府的帮手逐步向村民的管家转化,由行政强制向市场调节转化,由管理向服务转化。[11]只有如此,村委会才能担负起社区养老的管理重任,动员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为本社区的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

非营利组织是农村社区养老的直接参与者。虽然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成为农村社区养老事业的新生力量,在农村社区服务的提供以及社区活力的激发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政府应当积极培育农村非营利组织,建立非营利机构进驻农村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社区养老院、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农村社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村社区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的出现和增多是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代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于乡土中国而言,社区养老这种乡情浓厚而又低成本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当成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 /OL].http://www.china.com,2006-02-24.

[2]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http://www.stats.gov.cn,2008-02-21.

[3]陈锡文.农民工流动为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N].农民日报,2008-09-15.

[4]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EB/OL].http://news.sohu.com,2006-04-17.

[5]魏太星等.现代老年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6]陈统奎.从家庭到社会——杨团谈农村养老方式的变迁[J].南风窗,2009,(3):39.

[7](英)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邓正来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张大勇,于占杰,家庭支持网与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3):338.

[10]田宝贵.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91.

[11]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06,(2):143.

(责任编辑:高 静)

The Old Supporting in Community:the Leading Model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

Liu Meiping

In the doubl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ing,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 become more and more.This group is weaker as compared with other aged and faces the severe providing problem.In the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family caring for the old has been overturned and the care of organization faces numerous difficulties.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 land themselves in an awkward providing position.As a new model of providing for the old,the old supporting in community can mobilize all kinds of resources in and out of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services of life-care,medical health care and mental consolation for 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Because of its superiority,the old supporting in community is the idea choice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It should become the leading model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

the aged from rural empty nest families;the old supporting in community;superiority, model designing

D632.1

A

1007-8207(2010)01-0049-05

2009-08-14

刘美萍 (1972—),女,山东诸城人,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