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12-26赵艳荣
□ 赵艳荣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赵艳荣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需求,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自主创新;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6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因此,自主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巨大的力量、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本世纪头20年的机遇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一时期大国之间加强协作,使我们有可能争取到相对较长时期的和平发展环境;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为我们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乘势而上提供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广泛利用国外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科技革命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十分突出。目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为继。当前,我国正处在必须调整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并把科技支撑措施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支撑措施对于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科技支撑作用的检验,也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检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也预示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因此,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就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的作为,以形成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彻底摒弃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传统发展方式。与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相比,我国自主创新的步伐还应进一步加快,并逐步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
⒈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面临着严峻考验。据统计,目前我国是用世界30%的钢材和35%的煤创造出了世界6%的GDP。长此以往,我国相对短缺的资源将不可支持、环境将不可容纳、社会将不可承受。受产业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产业各项能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投入产出比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
⒉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高,一些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主要还依赖进口。然而,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牢牢地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获取超额利润。由于长期引进,我国企业形成对外技术的严重依赖。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虽然从70%下降到40%左右,但高端技术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在出口技术和产品中,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表明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还较弱。
⒊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每万人的研发人员数相对较低,仅为日本、俄罗斯的1/10,韩国的1/4。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也明显不足。二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够。目前,我国的发明专利逾百万件,但专利技术转化率不足1%,专利成果化更差;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流动的渠道还不畅;产学研结合还有待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⒋自主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虽然我国在研发经费总量上不断增长,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简称为“R&D”。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R&D一般都在2%以上。美国是2.6%,日本是3.09%,韩国是2.92%,欧盟要求各成员国2010年达到3%。在我国,只有广东、江苏等少数发达省份的R&D达到2%以上 ,基本达到了创新型国家投入的水平。可见,我国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使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带动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在重点产业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从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出发,选准自主创新突破口。既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也要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着力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再创新力度。
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推动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重点,高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三是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早期研发,从源头上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导向,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四是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建设以产权和利益为纽带的多形式产学研合作载体,促进产学研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健全信用制度、责任制度和利益保障制度,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⒊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责任体系,研究制订各级政府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细则,将财政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产出等作为刚性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科技创新意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订实施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为重点,形成较为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建立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开展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根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骨干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建设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
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抓住当前全球人才加速流动的有利时机,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着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加大人才激励力度,通过政府对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奖励,强化对科技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的引导激励作用。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要把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现、培育和汇聚人才,依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胡锦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自主创新[R].新华社,2010-06-08.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良好机遇 推进自主创新[N].人民日报,2010-05-18.
[3]李学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求是,2010,(06).
[4]高梁.自主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06).
[5]赵冬初.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云南社会科学,2009,(02).
(责任编辑:王秀艳)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hao Yanrong
The key change in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novation is enhanced to a certain stag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quirements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internal demand,is to continue to respond to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refore,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need to impro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establish a business-oriented,market-oriented,a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on,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building.
innovation by oneself;capacity of innov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F120.3
A
1007-8207(2010)12-0032-03
2010-10-12
赵艳荣 (1962—),女,吉林大安人,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理论。
本文系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校 (院)级重点课题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加速推进长吉图地区一体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