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

2010-12-25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胡洁

中国轻工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态度技能大学生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胡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秦虹

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胡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秦虹

本文从分析创业能力形成的条件入手,通过剖析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建立了创业能力形成过程模型图,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条件;形成过程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笔者试图从分析创业能力形成的条件入手,通过剖析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建立创业能力形成过程模型图,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创业能力形成的条件

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是有条件的。单项创业能力形成的条件,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态度,而综合创业能力的形成条件则需具备相关单项能力。

1.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指对创业实践活动过程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的知识系统,它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可以运用并能发挥作用的知识种类和知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对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直接产生效果的创业知识结构多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专业和职业知识,即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特定的知识范围。它是人们从事某一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专业和职业知识是与专业、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来发挥作用的。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理应两者兼备,但事实上要做到却绝非易事,因为具有某一专业和职业的有关知识,未必具有某一专业和职业能力,而具备了某一专业和职业能力,则必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因此,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基础。

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即从事经营管理所必需的知识。它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特定的知识范围,具有对创业实践活动的运筹性特征,但该知识必须与经营管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能够为实践主体解决经营管理范围内的具体技术性问题;二是为实践主体提供领域内的最新知识与信息;三是为实践主体创造性地提出管理范围内的新问题,并为解决新问题提供参照体系。

三是综合性知识,是指由多种专门知识构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知识。其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政策、法规、工商、财务、税务、金融、保险、投资、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其主要功能有:一是为实践主体解决与社会环境沟通和联系的具体技术性问题;二是为实践主体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提供知识、信息渠道和网络;三是为实践活动过程加入社会运行机制和得到社会条件的保障提供知识、信息参照体系;四是为实践主体及其成果获得社会承认和社会地位提供知识经验和范例。

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实践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因此,创业能力的顺利运作,是以整合各种创业知识为前提的。创业知识系统是个体创业能力发挥的工具系统,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经常的作用,且直接产生效用。尤其是有关与社会发生关系、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的综合性知识,对创业能力至关重要。比如,柳传志和张瑞敏,如果他们没有各方面知识做支撑,绝不会创造出联想和海尔这样的业绩,王永志的成功更是建立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基础上的。

2.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创业本领的综合概念,它不同于一般意义所讲的狭义的技能概念,作为广义概念的创业技能,笔者认为,其结构构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技能

创业技能是通过手的操作来完成的。如何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使用好手,发挥好手的功能,是形成创业技能的重要内容。学会用手,不仅能做好事情,而且能发展大脑,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研究表明,手在大脑皮层定位图中所占的位置很大,手的使用和操作对于大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动手操作是有规律和有规则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技能。

动手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操作实践为途径并运用一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的。因此,高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用手做事,多参加实验室操作和创业实践操作。现实教学中正在推行的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好方法。

(2)设计的技能

创业活动是系统的活动,事先必须有设计方案,为此,需要设计的技能。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对创业目的、条件、手段、过程、预期结果等因素的谋划、组合。尤其是将现代设计技术应用于创业活动,例如计算机设计技术,更需要专门的技能,才能完成好设计。

对于设计技能的培养,既需要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掌握,又需要在设计实践中通过练习来培养。目前,关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很丰富,应在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同时,让学生多参加实际创业活动的设计,进行设计实践的锻炼,这是培养设计技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解决问题的技能

创业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应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包括分清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确定验证假设的方法步骤,分析结果,做出评估等方面。这项技能反映了学生面对多变的情境,能够做出有效应对的本领。而在创业成功的案例中,包含有大量成功解决问题的事例,其中的技能技巧,可以通过案例启示和实际锻炼来培养。此外,要在教学和创业实践中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技能。特别是通过设计棘手的复杂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不仅对学生的创业技能有培养和提高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其他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创业态度

心理学研究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它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

创业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创业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当学生对创业持肯定或赞成态度时,才有可能产生创业意向。创业意向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其对环境的察觉和解释的结果。在产生创业意向的过程中,有的人基于对创业的理性思考,有的人则基于对创业产生的情感冲动,而创业意向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业行动的可能性,它又取决于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强弱程度。

其次,创业意向会引导创业者为追求某一目标,而投入大量资源、精力和行动。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受到内心强烈愿望的驱动,并且自我驱动超过别人的驱动,他们受获取成就的渴望,追求富有挑战的目标,敢想敢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善于开拓创新的领域或新的局面。用通俗的话讲,创业意向就是大学生创业者想创业、敢创业和会创业的一种心理状态。

创业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创业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它对创业能力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充满激情,创业意愿强烈并付诸行动时,他们对创业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如饥似渴,对任务的坚持能更持久,即使在失败情境中,他们也能更多地看到机会,表现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

创业态度的行为倾向性成分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意图,即准备对创业做出的某种反应,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心理状态。而创业行为是形成创业能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创业行为,创业能力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创业态度的认知成分决定了创业意向的产生,情感成分决定了创业意向的强度,行为倾向性决定了将创业意向变为创业的行为,而创业行为成就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认知功能在创业行为结果上的反映,创业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就表明创业能力高,创业认知功能强,反之,则表明创业能力低和创业认知弱。

综合所述,个体的创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经过内化、整合、实践,形成了创业单项能力。其综合能力是在单项能力的基础上,经过内化和多级整合与实践磨练而形成的。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

二、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

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具有不同特点的较为复杂的过程。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1.创业知识学习的过程

创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指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知识的掌握是创业知识传递系统中,个体通过接受和选择、整合和转化、迁移和应用三个环节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对大学生如何从学习和环境中获取创业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在头脑中对创业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最终形成认知结构,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1)对知识的接受和选择

在创业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有选择地接受新的信息,并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形成联系,被储存下来。在知识的接受和选择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的,对于程序性知识来说,接受和选择是它的前身,即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这里所说的陈述性知识用于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

(2)对知识的整合和转化

在接受和选择阶段获得的新知识有两种发展方向:一部分知识储存下来,通过与原有知识的整合形成创业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部分知识经过各种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知识的整合和转化是形成创业认知结构的重要条件。

(3)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知识的应用阶段,不同类型的知识被用来解决不同的问题。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出来,用来解决“是什么”一类的问题。程序性知识被提取出来用来解决“怎么办”问题。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是一个有意识的依据线索的提取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提取往往是一个快速、自动化的激活过程。

上述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是学习者的内心活动。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经过整合和创新后的综合性知识。因此,先前的认知结构是制约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和掌握的关键。大学生创业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形成的,而大学生的创业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其学习新的创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基础和能量。

2.创业技能形成的过程

创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形成的创业本领,包括操作技能、设计技能、解决问题等技能。这些技能在创业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对机会的识别、资源的整合、创业团队的组建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创业技能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它不仅包含着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过程,更多体现的是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这里笔者依据心智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

原型即事物的原样,创业技能的物质原型是指实际的创业操作活动程序、实践模式。原型定向是指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技能结构、各技能成分及其顺序等。通过原型定向,个体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创业技能活动方式的定向映像。

(2)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就是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技能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为原型内化做准备。

(3)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指创业技能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内部语言,个体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

实践对创业技能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有效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创业技能,使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对创业进行谋划、学会识别和掌握机会、学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学会合理地组建创业团队、学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依据创业技能形成的规律,笔者设计了以下实践过程模式。

在应用上述实践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创业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因此,在创业技能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讲授丰富的创业知识,以促进学生对新信息的加工,保证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为促进各种技能的整合,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前提。

第二,创业技能的形成是由外部活动逐步内化的过程,外部实践即创业实际操作形式的确立,直接决定着创业技能形成的难易程度和水平。由于创业技能是内潜、简缩、自动进行的,通过外部观察难以把握和推断其整个过程,又由于创业实践需要的环境多数高校难以实现,这无疑为创业活动的实际操作形式的确立增加了难度。为保证实践模式的有效、合理,可以应用心理模拟活动分析的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实践模式。目前,一些高校采用的计算机模拟创业和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孵化器等方式,都是值得推广的创业实践模式。

第三,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创业环境中进行独立操作,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创业技能与策略。在这一阶段,学生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开拓思维、整理思路,将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前后顺序组织起来,逐步展开,并且不断变更活动对象,使学生将创业活动的实践模式程序应用于多个问题的解决,为下一步形成技能做好准备。

第四,变换多个创业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不必以语言表述出活动程序的每一步骤,而是在头脑中运作这些步骤,运作也不必一一展开,有些步骤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难以意识到操作的每一步,但实际上确实是按照该活动程序而进行的。在该阶段,学生摆脱了实践模式,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表现在对创业的谋划、机会的识别、资源的整合、团队的组建、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以及对问题逐步解决的思维活动和方式方法上,进而使创业技能得以培养。

3.创业态度形成的过程

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社会性学习的结果。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不同情境的作用下,通过他人的社会示范、指示或忠告,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态度,并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迁移或改变。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般认为要经过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1)顺从

顺从是表明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态度受外部奖励与惩罚的影响。这种态度是由外在压力形成的,如果外在情景发生变化,态度也会随之变化。比如,个体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能够参加,但对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该个体对创业的态度是由学校组织这个外在的压力形成的,只停留在表层。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能够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因此,认同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而是主动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比如,个体通过学校创业教育活动,逐步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此时,个体对创业的态度进入了认同阶段。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愉快。这时,稳定的态度(品德)便形成了。

大学生在创业知识和创业活动的学习与实践中,只有深切地感到创业是充分展示个人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大舞台,并把自己当老板,自担风险,身体力行,从头做起,艰苦奋斗,这些巨大的吸引力变成一种独立创业的信念时,创业的态度便形成了。这种态度一旦形成,将会使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充满激情和理想,产生强烈的创业意识。

在创业实践中,只有具有强烈创业意识的人,才能主动完善自己的创业品质,才能如饥似渴地学习创业知识,才能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样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大都能够持之以恒,克服种种困难,沿着创业之路拼搏到底,并最终获得成功。

从创业态度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干中学”、“用中学”、“互动中学”等方法,启发学生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二,汇集经典案例,剖析创业的精髓,会起到榜样作用。

第三,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便培养学生的良好创业态度。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熏陶。

第五,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创业导师制,使学生感受正确的创业态度。

综上所述,创业能力的形成归根到底离不开创业实践。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1]李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8(5).

[2]房芸.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2).

[3]倪锋,胡晓娥.基于认知的创业能力发展理论模型初探[C]//拥抱创业-德意杯.中国青年创业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秦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技能结构的探讨[C]//拥抱创业-德意杯.中国青年创业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5]曾春水,毛国涛,罗红雁.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6]蒋乃平.创业能力形成的动因、前提和基础[J].职教通讯,1999(2).

[7]蒋乃平.创业能力包含的三类能力[J].职教通讯,1999(3).

G647

项目名称:天津市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TJJX08-1-090。

猜你喜欢

态度技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大学生之歌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拼技能,享丰收
态度决定一切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