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融合互动机制探究

2010-12-17王才勇周志高南旭光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机制大学

王才勇 ,周志高 ,南旭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1.开县工作站,重庆 开县 405400;2.远程教育导学中心,重庆 400052)

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融合互动机制探究

王才勇1,周志高1,南旭光2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1.开县工作站,重庆 开县 405400;2.远程教育导学中心,重庆 400052)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互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因而有必要探索构建教学科研融合互动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策略是:牢固树立教学科研融合理念,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合理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和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坚持教研一体评价,注重完善课题立项机制和加强师资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融合;互动

一、引言

对大学教学与科研融合关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洪堡年代,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第一次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大学开始肩负起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职责。随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西方各国纷纷效仿,根据“教育与科研相统一”原则设立各种教育机构。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大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或应用型本科院校涌现,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心、科研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这一变化首先就对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关系提出了挑战。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涉及到大学的资金、管理、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则经费大部分会转向科研,反之则会转向教学。如果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那么经费的分配又会发生变化。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定位也会影响到大学及教学系的管理。对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影响着他们的晋升、报酬和工作量的分配等问题;对学生而言,两者的关系暗示着他们在哪里能更好地学习。所以,现代的大学应该在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职能时,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协调,追求“教学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教学化”,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1-3]。

在我国,目前真正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大学并不多。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受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还存在着或“重科研、轻教学”,或“重教学、轻科研”,或把科研与教学截然分开等误区[4]。本文试图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构建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的“轮式发展”模型,具体阐述相关融合策略,以期为高校实现教学科研统一作出有益探索。

二、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互动的“轮式发展”融合模型

构建教学科研的融合机制,就是要使教学和科研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有效组合,有机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学研究,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成为科研事业的后备军,为科技发展提供最主要的人才资源;同时,通过科学研究,不断丰富、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为教学改革提供知识源泉[5-6]。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两者的功能作用,是构建教学科研融合机制的核心。

构建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机制,具体可以从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坚持教研评价一体、完善课题立项机制、加强师资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本文提出构建“教学科研互动的轮式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目的在于从提升教学、打造科研、服务社会的宗旨之中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和谐互动发展。

图1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互动的“轮式发展”融合模型

三、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互动的融合策略

1.牢固树立教学科研融合理念

从理论上说,大学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从历史经验看,洪堡将科研引进大学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教学和科研本应成为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学校强调和重视科研有足够的理由。

然而,随着“小科学”走向“大科学”,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科研的重心应该移到研究型大学中,而非研究型大学的工作重心应切实转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完成大众化教育的任务。我国非研究型大学在角色上尚未完成这种转变,仍然停留在“小科学”研究模式上。因此,从政府到非研究型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在观念上必须重新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适应科研模式的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型教学是构建教学科研融合机制的最直接途径。研究型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新理念,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产生教学与科研互动。一方面,教师要带着学生所关注的研究成果上讲台;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讨,精做课题,实施研究型教学、案例式教学和菜单式教学等,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开放式教学是构建教学科研融合互动机制的直接手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学互动效应;教学既要立足课堂教学,又要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两个课堂的作用。教学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开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研体制。

现场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教学科研融合互动机制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特点是把课堂中的问题带到现场,把教学的双方带到互动的研究之中,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双向讨论,使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变为解决现实问题和理论研讨的实践结合点。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由灌输变为互动,将现场变为实践者和教师的共同课堂。

推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机制,就要积极倡导教学改革,高校应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科前沿的研究状况,将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使科研和教学互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合理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首先是选择团队平台,即选择正确的教学科研攻关方向,这是一个教学科研团队正常运行的前提。其次是选聘好团队领导人,保证教学科研团队的前沿性。最后是选择合适的组建方式,为教学科研团队的顺利运行提供条件。教学科研团队的领导人主要应由相关学术带头人来担任,他既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学术水平又决定了团队的科研风格和文化氛围,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则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团队精神。

对教学科研团队成员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对成员完成的工作作出正确评价,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团队成员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使考核真正起到作用。如果个体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同,就很容易出现“社会懒散”现象,即个体由于参与团队工作而使其在团队的工作效率比自己单独工作时的效率大大降低。在制订团队成员考核表时,首先要明确团队达到高绩效产出都需要成员具备什么样的要求,其次要明确达到这些要求的程度是什么,再次是把这些要求和程度作为绩效考核表的考核维度。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团队成员的特点,在对成员进行绩效考核时,要确立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任务绩效包括与员工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直接相关联的绩效产出,是员工劳动的直接结果;周边绩效是指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首创精神、合作精神等对员工绩效产出具有间接作用的因素。在对团队成员管理过程中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根据团队成员在实际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表现实行“能上能下”的管理。对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成员,团队负责人要对其进行帮助和重点指导,对较长时期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和科研任务,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成员,则应及时解除同其的聘用合约。

4.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完善推进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关键在于在机制中融入教学与科研 “双重”任务和目标,以此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例如,建立“双重”考核机制、双份工作量安排机制和双挂钩激励机制,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职称晋升聘任竞争制度等。在“双重”考核机制方面,要有比较完善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做到考核程序公开公正,考核结果公道客观。对教研人员要求实行教学定岗和科研定向制度,既有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要求,又有质量的要求;既有教学评奖,又有科研评奖。教学组织奖和科研组织奖应并设,并在教研评估考核中加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向教学和科研结合得好、实绩突出的教研人员倾斜。在双份工作量安排机制方面,要核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与科研最低工作量,对专兼职教师每年需要完成的教学与科研的数量与质量予以明确,给专业技术人员以一定的动力与压力。对于取得优秀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人员,应在外出考察、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实行双挂钩激励机制方面,要使工作业绩与利益分配直接挂钩,坚持科学建制,以制治校,考核制度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导向。在建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职称晋升聘任制度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重要的教学岗位公开竞岗制度,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全面推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实行择优授课,择优中标科研课题。

5.改进和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为加强教学,从政府到学校都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政策本来是以强化教学为初衷,但最后落实到科研上,成为科研的激励政策;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立项时强调学术梯队和学术研究成果,验收时主要标准也是体现在科研上,而实际教学质量、课程基本建设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当前,必须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政府和社会对大学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为教学工作争取社会地位,为高职院校之间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竞争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一旦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学校必然回归到教学中心上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回归到教学工作上来。当然,目前的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应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研究。

6.坚持教研一体评价

由于希望提高学校社会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科研成果都实行各种奖励,譬如按照承接项目或发表文章的等级和数量进行奖励,并没有对教学效果作科学客观的评价,而是将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上。这就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即教师都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都想利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获取更多的奖励。

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应坚持教学科研评价一体化,评价重点毫无疑问要放在教学上,侧重于其教学成绩,而不应像目前一样主要凭借科研成果晋升职称。因此,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必须充分体现教学工作应占的分量,使教学与科研形成合理的比例,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以促进教师教学科研双丰收。

7.注重完善课题立项机制

加强对教学科研融合互动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把教学专题转变为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在抓好各类纵向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管理的同时,应重点完善校级课题的立项机制,把建立校级课题立项制度作为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在校级课题立项工作中,要明确规定对于紧密结合教学工作的课题给予优先立项,鼓励教师精心研究主体班次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推动科研进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以不断激发教研人员承担课题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科研含量,又能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取得“双赢”效应。

8.加强师资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考虑执行一些创新性的教学科研交流计划。比如,实施三大计划,即建立三大交流平台——其一是“相聚周末计划”,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其二是“璀璨烛光计划”,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搭建教学业务交流平台;其三是“学术沙龙计划”,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特别是拥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搭建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通过搭建这些平台和开展活动,有利于教师逐渐增强职业共同感,逐渐形成较强的团队,并积淀独特的学校文化底蕴。

四、小结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互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原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改变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是确立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对科研理论生成的直接促动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必须运用于实践,在对实践进行指导的同时接受实践的验证,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从教学到理论、再由理论到教学的良性循环。

[1]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2]任立亚,佘立飞.构建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的创新机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2).

[3]黄一帆.科研融合教学的机制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李珺.高等教育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5]张汝根.教学型高校科研促教学的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

[6]郝书辰.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G420

A

1008-6382(2010)06-0014-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6.004

2010-10-20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9GZ-0005)

王才勇(1975-),男,重庆开县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县工作站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冉 红)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机制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