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论

2010-12-17张万仪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岗位

徐 江,张万仪,张 佳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重庆400052)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论

徐 江,张万仪,张 佳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重庆40005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应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该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贴近相关职业岗位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沿袭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很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要求。因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沿用本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设置的课程体系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职业需求尚未建立起有机联系,导致经过三年专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难以真正形成,不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就业率偏低,而企业也招不到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学科系统化课程,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采取本科“压缩型”的知识体系,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建筑透视→手绘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基础→建筑装饰材料考察→3DMAX效果图设计制作→Photoshop图形处理等课程,这种知识体系很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

其二,职业岗位导向定位不明。制订教学计划时针对性不强,职业岗位课程群设置结构松散。专业教师对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状况缺乏真正的了解。

其三,学生能力培养定位不准。主要表现为没有分清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能力的界限、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能力的界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毕业生不能迅速顶岗上岗。

因此,必须针对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使毕业生能够“零距离”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理念

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其构建总是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总是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体系和结构[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备的建筑空间设计及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等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按照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职教界针对在传统“双元制”模式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偏离职业实践和滞后于科技发展,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它对欧洲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职教育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基本特征,职业的内涵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吻合的。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征。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发生的自杀、致伤、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何谓工作过程?姜大源教授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以针对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

1.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开发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对每一个学习领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场所等多方面进行描述,设计出学习领域所属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

2.构建课程体系的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需按职业需求,制定科学步骤。即:研究设定目标职业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单元[3]。

(1)研究设定目标职业群

深入企业调研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目标要求,设定“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目标职业群及核心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据此确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2)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工作过程和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指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景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为了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过程的分析并细化到立项、资讯、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完整的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是不相同的,因而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以景观园林设计为例,根据实施和维护过程,分析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最后形成景观园林综合性阶段设计、景观园林模型制作、景观园林AutoCAD运用、景观园林综合设计、景观园林3Dmax运用、景观园林Photoshop后期等六个行动领域。

据此建立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行动领域与课程体系的内在有机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序化

(3)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转换是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在完成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行动领域进行重组、简化和序化,以最简化的语言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情境描述。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导入实际的工程项目,真题真做,任务驱动,并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细则,对设计作品的完成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4)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它是教学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

3.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职业导向,划分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家居空间设计三个职业岗位课程群。积极与企业共同合作,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工作流程的调研、讨论、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生核心学习领域的课程门类,进而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两大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针对景观设计岗位(群)、居住空间设计岗位(群)和公共空间设计岗位(群),都同时开设素描、色彩、二维设计基础、立体构成、建筑透视、风景写生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每个岗位(群)根据设计工作流程形成6~7个行动领域,并转化为6~ 7门单元课程。譬如,居住空间设计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居住空间综合性阶段设计、居住空间模型制作、居住空间AutoCAD运用、居住空间综合设计、居住空间3Dmax运用、居住空间Photoshop后期处理等课程;公共空间设计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公共空间综合性阶段设计、公共空间模型制作、公共空间AutoCAD运用、公共空间综合设计、公共空间3Dmax运用、公共空间Photoshop后期处理等课程。

这一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颠覆了传统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开发并重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支撑一项或多项能力的培养。

图2 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体系示意图

每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理念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并将行业标准和行业认证引入课程,使课程设计更加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教学反馈不断改进优化,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中。通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实践,尤其是在课程内容重构和课程序化方面,可以为高职影视动画、视觉传达、产品造型设计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群的建设。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R].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09.

G710

A

1008-6382(2010)06-0010-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6.003

2010-10-1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KR05)

徐江(1973-),男,重庆市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冉 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岗位
《花月夜》
《星.云.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