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理性回归

2010-12-08毛振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弱化技能运动

李 强,毛振明,王 烨

(1.重庆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重庆 400047;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3.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理性回归

李 强1,毛振明2,王 烨3

(1.重庆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重庆 400047;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3.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位置,科学地分析了在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其被弱化、偏离中线的多维原因,明确提出运动技能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该理性回归本位。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本位;回归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普遍应对又常出问题的是运动技能的测试。之所以如此,可能存在两个以下原因。第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最能体现体育学科的学力教育的“成色”;第二,当前毕业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普遍偏低,难以满足《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追溯这种招考方式产生的根源、分析运动技能被弱化、偏离本位的原因,就成为研究的初衷和动力。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已经历了 8次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学中,伴随对“运动技能”认识和实践的变化,运动技能地位呈现钟摆式的两极运动,始终没能和“运动技能”学习应有的位置契合。改革开放前,体育教学和政治联系过密,基本失去它应有的、独立的学科特性,很难当作“体育教学”进行独立的研究,因而就不在本研究之列;改革开放后,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1978—1992年,总体上是以竞技训练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技能学习,本研究称之为“极左”时期;第二,1993—2000年,即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时期,批判了以“竞技训练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从“左”靠近中线 (运动技能应有的位置),本研究称之为“本位”时期,这也是最接近中线的时期;第三,2001—2009年,即执行《新课标》时期,由于其推行的一项主要改革举措是“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导致运动技能学习被淡化,是跨过中线、偏离中线向“右”极度倾斜时期,本研究称之为“极右”。本研究就是要通过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深入分析,提出对它的本质认识,将新课改以来的“极右”认识和实践“拉”向中线,促其理性回归本位,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改进学习质量,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提供不可替代的学科保障。

1 “运动技能”的本质和地位

1.1 “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概念辨析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没有在本质上加以明确界定,常常将两者混用,这就极易引起对二者概念的混淆,也是造成对“运动技能”认识上错误的根本原因。因此辨析两者的概念和关系,就成为从根本上认识“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地位必要的前提。《体育词典》对二者的解释:“运动技能”是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动作;“运动技术”是符合人体运动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能,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中学百科全书 (体育卫生保健卷)》对二者的解释:“运动技能”是一种动作技能,是有一系列有特点的动作方式构成的动作系统;“运动技术”是符合人体运动的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潜在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上述两种解释和其他相关解释也都大同小异,都是将“技术”理解为一个合理的运动方式,是一个客观和群体的概念,将“技能”理解为个人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二者的关系是,一个人因学习合理的技术、经过多次练习内化为自身的专项素质的提高而具有了较好的运动技能;一个是学习对象,一个是学习结果,是学习过程的两个侧面[1]。

1.2 “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地位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体育学科学力教育后而内化为身体专项运动能力的直接体现,是体育教学最直观、最具体、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其与运动参与结合,则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程性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检验性。传授与学习有用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业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各种功能、完成各种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它,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会无法实现。一个载体、一个主体、一个目标和一个特征都是重要的,体现了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2]。

2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技能”教学的难点

2.1 时间难点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运动技能”学习,由于受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学时分配的严格限制,本已完成的就不轻松,且又受教育部颁布的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规定中明显减少术科学时比例的直接影响,造成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不仅总量减少,而且不是很连续,因此很难满足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对时间的要求 (运动技能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相对连续的时间进行学练积累)。如何处理好这个时间安排的“度”,就是"时间难点”。这既是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较大的区别点,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比运动员低的重要的客观原因。

2.2 空间难点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在学习方式上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集中表现在学习的空间差异性上。其他种类的学习主要是以思维活动为主,表现为内隐型的大脑内部的神经联系的建立,外在动作表现不明显;体育教学属于技能学习,是一种大肌肉群参与的动作学习,表现为内隐型的大脑神经与外显型的肌肉动作联系的建立,外在动作表现明显,需要使用大量的空间,如学习所用场地、器材、场景等。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这些空间的使用就产生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这就构成运动技能教学的“空间难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要求与普通大学生的相比是高很多的,这就要求他们面对更为复杂、更为多变的“空间难点”,从而加大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学习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入学时,要求他们要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的原因。

2.3 积累难点

运动技能的习得需要不断地重复外在动作和内在思维,是一个从内到外、从心到身的积累过程,而积累又是一个较为艰苦、漫长、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多次反复的强化练习、教师科学实用的教法指导、同学间的互助、学生个人高效的学习方略等综合因素的协同作用,才可能完成积累过程;而当代青少年身心成长又恰恰缺少完成积累所需的环境支持,这就造成他们难于完成积累过程,常常表现为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反映在具体的体育技能教学中,就是学生学不会或学不好运动技能,这是导致“蜻蜓点水”式和“简单低级重复式”的学习效果的基本根源[3]。

3 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弱化原因的分析

3.1 “运动技能多级弱化链条”形成的具体表现和学科原因的分析

在当今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教学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多极弱化链的形成,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级弱化链——思想上的弱化。采用全部“拿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指导体育教育的改革,完全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培养通才理念,进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上无基础、无口径的结果,这在思想上为弱化运动技能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级弱化链——体育教改理论上的弱化。体育教育界的一些新课改专家把以上思想为依据,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直接提出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的理论。第三级弱化链——实践中的弱化行为。体育教育专业取消专项训练、早操训练、降低专项技术的技评和达标的要求。第四级弱化链——教授水平的下降。由于教改淡化运动技能理论的误导,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运动技能的轻视,导致运动技能水平的普遍下降,也连带表现在对教授运动技能的教法研究的轻视上,促使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专项技能和技能教学双双水平下降。第五级弱化链——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基础水平的下降。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 (大学入学时的运动技能基础太差)和努力程度的下降;第六级弱化链——术科弱化。术科学时过分减少。

课程是专业存在的实体,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可知,决定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是体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和学习者的专业需求。体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应该在它的学科能力中寻找。体育的学科能力就是在体育学科中最适合发展、必须发展的能力,如运动能力、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四者的核心是运动技能获得和传递;体育学习者专业需求应该是其成为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能力,也就是其成为体育教师后,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能力,即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科学传递的方法,这应该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最关键的两大核心因素。体育教育的特性:专业化突出 (具有不可替代性),对运动技能依赖性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能和运动文化的传递与发展,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大肌肉群的身体活动,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户外,学习的主要认知形式是运动认知,学习的主要效果的体现是学会一定的运动技能等。

总之,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导向进行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导致了现行的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的重合度较小的结果,是术科和学科课程设置比例失衡的理论根源,这是造成运动技能下降重要的、深层次的原因。这对今后继续学习和从事体育教学都形成了严重的障碍。

3.2 高考扩招政策导致运动技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高考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人们的升学需求,形式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总体上是有利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度”,超过“度”就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反面效果。过度的扩招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扩招导致学生入学条件降低,新生质量整体下滑,尤其是随着体育教育专业考试制度的改变 (如部分地区的体育高考加试只有四项素质,取消了专项技能的测试),高考招生方式改革 (如没有考虑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取消面试,全部网上入取),使得新生专项技能水平大幅度降低,难以满足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项技能的最低要求,从而导致体育专业的新生难以完成体育技能的学习目标。扩招也使得教育资源的配套步伐难以满足快速增加的学额需求,使得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加大,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职称压力加大,业务提高时间锐减,教学质量整体下降,由此导致学生运动技能严重下滑并陷入恶性循环,这是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运动技能下降的政策原因。

4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教学难点的解决途径

4.1 “时间难点”的解决

主要是“快和好”的问题。所谓“快”,就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不会到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所谓“好”就是要学生在完成“快”的阶段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的运动技能水平相对较高。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效率问题,关键在教材内容选择、编排的科学性、教法实施的针对性,具体落脚点是以学科课程合并重组和术科课程精深学习为原则的课程设计。为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对增加练习时间。应尽量多地给学生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教师可在学生练习中随时讲解,做到精讲多练。②注重教材编排内在逻辑性,使教材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符合项目之间的正迁移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③注意教法实施的效率,使教师“教”的方法更科学,能促使学生的“学”更合理、更有效,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和共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④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教材化改造系统化、完整化的问题。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应该进行系统、完整的加工,完善其教材化过程的科学性。⑤教授有用的运动技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体育教师的工作需要,教给学生最有用和最有意义的运动技术体系,这就是“面向学生运动技能深度的,需要‘精学’的运动技术”,以解决“一专”的需求;“面向学生运动技能广度的、需要‘简学’的运动技术”,以解决“多能“的问题;以及“面向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学练结合’的身体锻炼技术,以解决锻炼方法和手段问题”的三类技术[4]。

4.2 “空间难点”的解决

要突出身体练习的特点,尽量不要安排室内课去讲解动作,以防“纸上谈兵”的现象;要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注意因地制宜。

4.3 “积累难点”的解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技能学习不竭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可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引进学生喜爱的新型的体育项目、采用灵活的教法等。使学生在思想层面建立从量变到质变的观念。认识和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和练习的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生体育的形成打下基础。如教师可以在每节体育课结束前给学生适当的留一些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课外锻炼身体的习惯,保持运动的连续性,更好地形成运动技能的积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学生的一生健康服务。

5 如何进行科学的“运动技能”教学

5.1 教材的科学选择和编排是一个关键问题

研究体育教学规律,按照体育学理即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使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运动技能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

5.2 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运动兴趣是“运动技能”教学质量保证的内在动力源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主动性学习的保证;有了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精力和时间,从而为克服“运动技能”教学的“时间难点”和“积累难点”提供了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率。选择灵活实效的教法,处理好小集体共性化教法的选择和学生个性化教法的选择是决定“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

6 “运动技能”教学应该回归本位

由于过度扩招政策的引领与新课程改革思想和行为上的失误等原因,导致了新课改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明显偏离运动技能教学的中线,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严重弱化,难以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对运动技能的需求,背离了体育学科的特质,降低了体育教育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技能”教学必须回归运动技能的本位,同时还应防止过度回归,即防止从“极右”跑到“极左”的现象,这就需要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要实行“理性回归”,回到运动技能的本位。

[1]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面对传统与权威的思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184.

[2]毛振明,赖天德主编.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6:115-118.

[3]毛振明主编.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4-66.

[4]毛振明,赖天德.体育课一定要让学生学好有用的运动技术[J].中国学校体育,2007(3):24-26.

Return of P.E.Students’Rationality in Learn ing Professional Skills

L I Q iang1,MAO Zhenm ing2,WANG Ye3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ollege,Chongqing N orm al U 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Using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 and otherm ethod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re position of sport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scientifically analyzes m ulti-dim ensional reasons for the w eakered and deviation from the m idline of sports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teaching.It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sports skills should rationally return to standard in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sports skills;sports techniques;standard;return

G807.01

A

1004-0560(2010)05-0108-03

2010-07-27;

2010-08-23

李 强(196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毛振明(1957-),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与课程论,E-mail:mao0618@126.com。

责任编辑:郭长寿

◂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弱化技能运动
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劳动技能up up!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