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迁移研究的国外现状

2010-12-08王海玲王树明

山东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肢体技能运动

王海玲,王树明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运动技能迁移研究的国外现状

王海玲,王树明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迁移原理不仅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运动领域中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迁移的基本问题作了简要概述;重点探讨了国外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现状,从迁移的特点和一些重要的迁移现象两方面进行论述;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到了迁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迁移;特点;迁移现象;模拟

1 引言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大量的技能,其中不乏很多的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运动技能的迁移。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还是在教学训练中,迁移现象无处不在。而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技能迁移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了解了有关运动技能迁移的各种知识和规律,才能正确应用迁移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效避免干扰现象的产生,以达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的目的。因此,对运动技能迁移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有关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很普遍,向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综观近年来国内外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国内研究则相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所以本文以各种重要的迁移现象为分析对象,对国外运动技能迁移研究进行综述,试图给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2 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概述

2.1 运动技能迁移定义

对于技能迁移的定义,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语词进行概括,但都具有一致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为:Schmidt和Lee(1999)将迁移定义为一种任务操作能力的获得或丧失对其他任务的练习结果产生的影响[1];季浏认为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transfer of skills)[2]。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性迁移(positive transfer),即正迁移是指能把已掌握的某些技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到学习新的技能过程中,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消极性迁移(negative transfer),即负迁移(又称“干扰”)是指已习得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学习掌握起阻碍或干扰作用。

2.2 运动技能迁移理论

早期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换理论。形式训练说是第一个系统的迁移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该学说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可证实性,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因此在20世纪初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发生是因为先前习得技能与新技能间具有相似的要素。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过分强调情境因素,未免失之偏颇[3]。概括化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该理论开始涉及高级的认知领域的迁移问题,为学习迁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原理和经验的概括化,而在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顿悟,特别是对手段—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所以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这些早期迁移理论观点都有其两面性,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具有积极的影响力,而随着迁移研究的更加成熟便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当代比较著名的迁移理论是信息加工领域中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和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这些理论涉及认知领域,科学而全面地解释了学习迁移的现象和实质[4],其作用贡献是无可比量的。

3 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现状

3.1 运动技能迁移的特点

对于迁移的特点,迄今为止最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是在运动技能研究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运动技能间的迁移量很小,只有两个任务非常相似时才会产生积极性迁移;第二种观点认为运动技能间的迁移多为消极性迁移,即已习得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学习具有消极影响。

3.1.1 运动技能迁移的量很小

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另一项完全不同的运动技能产生的迁移非常小,即使是看似有些相似的动作,这些结论主要是通过研究者对部分行为的训练或在不同情境中的模拟训练得出的。例如,Lindeburg(1949)和Blankenship(1952)的研究表明,快速练习(需要快速决策和应答的各种实验室任务)不能对其他快速练习任务产生迁移。按照运动能力的特殊性原则,这种结果并不奇怪,因为两种快速练习间可能使用不同的运动能力。如果两种任务是非常相似的又如何?自然会比相似性低的迁移量大些,但迁移的总量仍然很小。Lordahl和 Archer(1958)使用追踪旋转任务进行的迁移研究为此提供了实证。迁移量很小,这与我们所讨论的诸多现象相一致。首先,这一结论与个体差异观点相一致。运动能力是很多的,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很相似的任务间所需能力的相关性也很小。这样在迁移实验中,当一项任务在某一很小的方面发生改变(如改变了旋转速度),它可能就会与原任务不同,操作时就会包含一些不同的能力。因此,甚至在非常相似的任务间,迁移都是很小的,因为操作任务所要求的能力是不同的。

迁移有赖于所学习的两任务间的相似性。当然相似性的观点并不是新观点。Thorndike and Woodworth(1914)指出,迁移发生是因为先前习得技能与新技能间具有相似的要素[5],且依赖于两个任务间相同要素的数量。如果一个任务所包含的要素与另一任务完全不同,则不会产生迁移。如果两个任务包含的要素都相同,则可产生100%迁移。但这一理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说清楚什么是要素以及如何测量,所以理论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可见,对于迁移是如何发生这个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1.2 消极性迁移

迁移并不总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性迁移。这是运动技能迁移的第二个特点。大多数迁移研究几乎都表现为微弱而积极性的迁移,消极性迁移很少发生。但Lewis等(1951)指出,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消极性迁移。Lee和Swinnen(1995)做了一项实验研究也证明了消极迁移的存在。实验要求被试学习一个与他们已有协调模式不同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双手协调模式,练习一天后要求被试重新操作其原有的熟练的双手协调模式,结果发现新任务对原来的协调模式产生了干扰。这表明产生了消极迁移。但随着练习的进行,操作水平又会提高,这表明消极迁移持续的时间较短暂。虽然如此,了解消极迁移产生的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避免消极性迁移的发生。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消极性迁移的产生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关。如果已习得的技能得到熟练的掌握,那么练习其他技能时则不易产生消极性迁移;但如果练习的两种技能都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两种技能间又具有某些相似成分时,两者便容易产生消极性迁移,如网球的高压球和羽毛球的杀球动作。

3.2 运动技能迁移现象

运动技能的迁移主要是肢体运动技能的迁移。肢体运动技能的迁移可有多种分法,如肢体间迁移和肢体内迁移;单一肢体技能迁移和多种肢体技能迁移;对侧迁移、同侧迁移和交叉迁移。当然各种不同的分法也会是相互交叉的,如单一肢体技能迁移包括肢体间迁移和肢体内迁移;多种肢体技能迁移包括对侧迁移、同侧迁移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国外研究比较深入的肢体迁移现象。

3.2.1 运动技能的对侧迁移

肢体对侧迁移(bilateral transfer)是肢体运动技能迁移中研究最早的、最多的一类迁移。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个体利用一侧肢体学习某一特定运动技能之后,对侧肢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或执行同一特定运动技能的能力[6]。一般来说,在技能学习活动中,一只手向另一只手的迁移在某种程度上总会发生。从20世纪早期到50年代,关于对侧迁移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在当时的心理学期刊上可以找到大量证明运动技能存在两侧迁移的证据。Woodworth(1899)用镜像星际追踪实验,Bray(1928)用目标定位试验,Cook(1933)用迷津试验在早期相继发现肢体对侧迁移,且发现不但手与手可以发生迁移,甚至手对脚、脚对脚也可以产生技能迁移。Eberhand(1983)发现,让被试仅仅看另一个人先做单手操作任务,就足以产生对侧迁移,其迁移量竟同发生在实际单手操作任务中的对侧迁移一样多。

关于肢体对侧迁移产生的机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解释与大脑两半球对身体对称部位的刺激不易形成分化的机制有关。当一侧肢体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后,便形成动力定型,这种动力定型便通过大脑向另一侧进行快速传递,导致另一侧肢体的技能学习快速完成。从认知论的角度来看,由于对某一侧肢体进行锻炼之后习得了关于这些操作的认知信息,个体另一侧肢体在操作该技能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已存的认知信息,从而加快学习速度。还存在一种与动作控制有关的解释。Schmidt认为,动作的执行是由程序控制而完成的,而具有一般而独特特征的一类动作是由共同的一般运动程序控制的,通过一侧肢体的练习获得了这种一类动作的一般运动程序,就可以用于相同技能操作的另一侧,从而表现出比无对侧肢体学习经验者有更快的动作速度[7]410。

关于对侧迁移作用的问题中,对侧迁移的方向(对称性对侧迁移和非对称性对侧迁移)是很令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从理论角度看,如果确定对侧迁移是对称性的或是非对称性的,将会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两半球在控制身体运动方面的角色,到底是扮演一样的角色还是不同的角色?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是,可以帮助专业运动员设计练习计划,以便他们利用某一肢体得到最佳的技能操作水平。关于对侧迁移的方向问题,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它是非对称性的,但是也存在争论,即非对称倾向的迁移是由优势肢到非优势肢,还是从非优势肢到优势肢呢?传统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最初从优势肢开始练习,会有大量的迁移发生。

3.2.2 单一肢体和多种肢体的技能迁移

从过去到现在,对于单一肢体和多种肢体动作学习的研究很多,因此研究单一肢体技能迁移和多种肢体技能迁移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单一肢体技能在肢体间和肢体内可产生积极性迁移已通过各种不同的任务得到了验证(Park等,2002;Sainburg等,2002)[8-9]。Koeneke 等人(2009)利用中指练习和迁移实验,得出结论,单一肢体技能可在肢体内和肢体间产生迁移,且都会产生积极性迁移[10]。

然而,对于多种肢体协调任务的迁移所做的研究不多,且得出了明显不一致的结论[11]。Zanone 等(1997)认为[12],一种新习得的相外模式(如右手食指引导左手食指画1/4圆圈)可以成功地迁移到相反的练习中(左手食指引导右手食指画1/4圆圈),或者另一种效应器系统中,即从手臂到腿部(Kelso等,2002)[13],这表明肢体间获得了一种十分抽象的相位关系。相反地,Vangheluwe等的研究却表明一种已习得的2:1协调模式对于相反的练习会产生明显的消极性迁移(右手以2倍的左手速度进行运动会对左手以2倍的右手速度进行运动产生消极性迁移)。Vangheluwe等人(2009)设计了一项实验,即让被试以2:1协调模式运动右手臂和右腿,然后进行3种情况的迁移练习。结果显示相反练习(右腿运动速度是右手臂的2倍)情况下并没有产生迁移,进行同样的练习和对侧相反的2:1模式练习(左腿运动速度是左手臂的2倍)产生了积极性迁移。

3.2.3 运动技能部分与整体迁移

动作的练习可以迁移到整体任务中。当然,进行分解性练习只有在动作技能具很强的分解性时才有意义。如果某些技能整体性很强,进行分解练习再进行综合性整体练习,不但不能促进整体技能的提高,反而会阻碍运动技能的提高。

Lersten(1969)做过的一个实验证明被试在完成整体练习时,原来练习过的直线运动技能非但没有产生正迁移,反而对整体技能中直线运动部分产生了8%的负迁移。也就是说,尽管被试开始时分解性地练习了整体练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效果比没练习还要差。

Schmidt认为,这与控制动作的运动模式有关。如果某动作由一个运动模式控制,那么将整体动作分开练习时,就要考虑分解部分的训练是否会形成不同于原运动模式的新模式。如果某动作是由多个运动模式控制,那么该动作进行分解练习,就可能会取得正迁移的效果。如排球运动,可分为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不同的动作技术,需先进行单个动作练习,如果开始就进行比赛式的整体训练是很难提高成绩的。但比如其中的扣球动作,就需要整体练习,如果进行分解练习未必会取得积极的迁移。因此,在选择何种方式练习时,应首先分析动作是整体性较强还是分解性较强。

3.4 模拟与运动技能的迁移

在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的训练中,一个重要而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模拟。模拟训练就是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践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在运动员的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其正常发挥技术、战术。模拟即是利用了迁移的原理。例如飞行员可以通过地面装置(模拟飞机驾驶舱)练习程序技能,原因是在模拟器上的练习可以迁移到驾驶飞机的实际技能上。任何模拟器的价值都是以其迁移到实际任务中量的多少来评价的。如果模拟练习不能对实际任务产生迁移,那么根据这一仪器的设计目的,它是无效的。因此,对模拟装置的评价,通常注重模拟练习对实际任务的迁移效果。

从迁移的特点可发现迁移的量很小,除非两个任务非常相似。从某种程度上说,模拟训练和实际任务是相似的,从一个任务到另一任务的迁移量应该得到提高。认识到这一特点后模拟器设计者将这一思想付诸实际,如模拟飞机驾驶舱在暴风雨中飞行,用适当的阻力、反馈等来最大化地模拟,努力创造出真实驾驶飞机时的控制感。这是很意义的。通常模拟装置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程序性知识与执行系统不同,它似乎可以在技能间发生迁移(Fendrich等,1991;Keele等,1995)。

通常使用模拟训练并不是盲目的,会考虑它的迁移效果。在很多研究论文中可以发现,众多的练习程序中只有部分行为可以模拟。美国足球队在训练的早期阶段,使用草人进行模拟训练是有用的,但超过了这一阶段再使用似乎价值很有限。运动员需要练习阻挡那些不愿被阻挡的运动员,这种动态就很难模拟了。当然,很难评价模拟的有效性,因为这些技能对实际比赛中技能的迁移价值很难研究。但我们可以推测,模拟程序可能是有用的,应该能够产生积极性迁移。

4 运动技能迁移研究存在的问题

4.1 运动技能迁移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迁移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其实质是什么,虽然对于这些问题有过不少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迁移的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它们都只能解释某一特定范围的学习迁移现象[14]。至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用于解释复杂多样的迁移现象。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给予了充分关注,认为迁移机制的探讨是解决迁移中所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所以,对于动作技能间迁移是如何发生的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解释,仍是此领域研究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4.2 运动技能迁移缺乏实证研究

有关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缺乏实证,尤其表现在基本运动技能到专项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为了使练习者能从以前学习中受益,不管在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之间还是在专项运动技能练习之间(Rink,1998;Magill,2004)[15],技能学习结果在运动技能的教与学过程中一直是主要的问题。Gallahue等(2004)及Magill(2004)强调试图学习相关专项运动技能前练习获得基本技能的重要性[16-17]。他们预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获得一些特殊的基本运动技能,他们就不可能成功地参与那些需要基本技能或技能变化的运动。例如,一个人在学习诸如羽毛球高手扣杀和投掷标枪等专项技能前,理应掌握基本的投掷模式。同样,Gillgren(1991)也认为应当首先教孩子们各种投掷方法而不是专项动作。Rink评论说,体育课程应按照从基本运动技能到专项技能的模式来设置,但同时,她也认识到有关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迁移的实证尤为缺乏。因为,这些研究只能证明在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之间存在相似性,却不能支持技能间存在迁移[18]。

4.3 有关运动技能迁移的纵向研究缺乏

在这里所讲的纵向研究是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的研究比较,是相对于横向研究(对同一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研究)而言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趋于横向研究,比如刘建清(1995)的9~12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Daehler等(1989)所做的6岁儿童在解决问题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以及Brown等(1988)的关于学前儿童也能进行迁移的研究[19-20],都是针对同一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的研究。在运动技能迁移研究领域亦是如此。但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迁移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迁移特点有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把握,不仅需要横向研究还需要纵向研究。只有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迁移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运动技能迁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迁移与个体差异

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学习准备、兴趣爱好、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等。而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身体差异外,起重要作用的即是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主动迁移的意识便成为影响运动技能迁移效果的重要因素。主动迁移意识实际上是学习者认知的自我调控的一种表现,有效的学习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迁移的重要性,并且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来利用迁移的机会[7]413。这种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和迁移的关键。Bereiter等人(1995)认为,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个性倾向的影响,如意志坚定性、持久性、主动探索精神、自信心等。由于个体倾向性的差异,有时尽管不同学习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已有经验水平和认知水平,但具有积极、主动倾向性的学习者更容易产生稳定的迁移。因而,有关迁移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研究应该是运动技能迁移研究中很重要的且是必须的研究。

5.2 迁移与内隐学习

通常,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可以从某种复杂的刺激环境中获得一种抽象的知识,进而能够运用这种知识应付新的环境。这种被习得的知识就是制约着刺激环境形式的深层的抽象规则,而人们在面对这些刺激环境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抽象规则的存在,只是在应付刺激环境的同时,无意识地获得了这种知识。人们把以这种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称为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21]。内隐学习的研究者们认为,无意识地获得的知识,具有广泛的迁移效果,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因此,人们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会一种复杂领域知识的抽象结构,而这种习得的抽象结构能够自动地去控制将来新情境下的行为学习。

Levett和Andersson以平面几何为材料进行解题迁移的研究结果认为,解题记忆的迁移可能是内隐的。他们断言,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的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解题迁移的新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迁移的内部过程。同时,对于迁移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内隐学习的理解,将二者相结合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5.3 更加关注物理的或社会的情景因素

在迁移研究中,学习情境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学习材料,另一类就是物理的或社会的情境因素。现今人们逐渐重视情境在迁移中的作用。以Greeno等(1993)[22]为代表,强调迁移的情境性,并提出了迁移的情境性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其他的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Campione等(1995)[23]研究者探讨了课堂情境对迁移的影响,强调通过交谈、给其他同学解释自己学习的东西,在多种情境中进行练习活动等措施,来加强合作学习,进而促进迁移。研究相同情境中的不同因素的影响和不同情境中相同因素的影响,对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境,控制影响迁移的因素,提高迁移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1]Schmidt,R.A.and Lee,T.D.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A Behavioral Emphasis,3rd edn[M].Champaign:Human Kinetics,199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2.

[3]周家铭.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教育理论与践,2009,150:20 -22.

[4]王新如.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7,(9):14 -19.

[5]S.L.OKeeffe,A.J.Harrison and P.J.Smyth.Transferor specificity?An appli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amental overarm throwing and related sport skills[J].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2007,(2):89 -102.

[6]陈龙伟,季浏,石磊,等.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肢体对侧迁移效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74 -76.

[7]季浏.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Park,J.H.,&Shea,C.H.Effector independence[J].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2,34:253 – 270.

[9]Sainburg,R.L.,&Wang,J.Interlimb transfer of visuomotor rotations:Independence of direction and final position information[J].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02,145:437 – 447.

[10]Susan Koeneke,Christian Battista,Lutz Jancke,Michael Peters.Transfer Effects of Practice for Simple Alternating Movements[J].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9,(4):347 – 355.

[11]Sophie Vangheluwe,Nicole Wenderoth,and Stephan P.Swinnen.Learning and Transfer of an Ipsilateral Coordination Task:Evidence for a Dual- layer Movement Representation[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5,17:9,1460 – 1470.

[12]Zanone,P.G.,&Kelso,J.A.Coordination dynamics of learning and transfer:Collective and component level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7,23:1454–1480.

[13] Kelso,J.A.S.,&Zanone,P.G.Coordination dynamics of learning and transfer across different effector system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002,28:776 –797.

[14]熊小红.论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J].青年科学,2010,(1):161.

[15]Rink,J.E.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3rd edn)[M].WBC McGraW- Hill,1998.

[16]Gallahue,D.L.&Ozmun,J.C.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Infants,children,adolescents,adults(5th edn) [M].Madison,Brown & Benchmark,2004.

[17]Magill,R.A.Motor learn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7th edn) [M].Boston,MA,McGraW– Hill International,2004.

[18]S.L.O Keeffe_A.J.Harrison and P.J.Smyth(2007)Transfer or specificity?An appli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amental overarm throwing and related sport skills[J].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2007,(2):89 – 102.

[19]Chen,Z.,&Daehler,M.W.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in Analogical Problem Solving by 6-Year-Old Children[J].Cognitive De2velopment,1989,4:327 -344.

[20]Brown,A.L.,&Kane,M.J.Learn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from Example[J].Cognitive Psychology,1988,20:493 -523.

[21]杨卫星,张梅玲.迁移研究的发展与趋势[J].心理学动态,2000,(1):46 -53.

[22]Greeno.J.GSimith.D.R,&Moone.J.L.Transfer of Situated Learning.In D.K.Detterman&R.J.Steraberg(Eds.)Transfer on Trial:Intelligence,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M].NJ: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3.

[23]Comprione J.O,Shap iorA.M &Brown A.L(1995)Forms of Transfer in a Community of Learners:Flexible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In A.McKeough,J.Lupart &A.Marini(Eds).Teaching for Transfer,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motor skills transfer

WANG Hai-ling
(College of Sports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The transfer principl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but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motor skills learning and improve motor skills level in sports domain.Take the overseas motor skill as the research subject,through the way of studying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simply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transfer,and discusses present transfer situation from characters and phenomena.At the same time,it realizes the problems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transfer;characters;transfer phenomena;simulate

G804.8

A

:1009-9840(2010)04-0033-04

2010-07-02

王海玲(1986- ),女,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肢体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肢体语言
劳动技能up up!
肢体写作漫谈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