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应当求真、互动、有效
——中小学体育公开课观后感

2010-12-08苏美玲

体育师友 2010年5期
关键词:缺憾公开课器材

□苏美玲

体育课应当求真、互动、有效
——中小学体育公开课观后感

□苏美玲

1 前言

近几年,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国家、省、地、市中小学的体育公开课以各种形式展现,应当说,体育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体育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使参观者受益匪浅。然而,有的公开课也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准备时间过长,脱离了一般体育教师日常备课的实际情况;有的集中了所有的体育器材,乃至借外校的体育器材,超越了一般学校所具备的实际条件;有的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预演,所教的一切,学生已滚瓜烂熟,有悖于正常教学实际;更有甚者,把全年级的体育尖子集中到一个班事先进行停课训练,弄虚作假等等。本人从事一线体育教学二十多年,兼任小学体育教研工作也有好几年,就近期出现在体育公开课的一些现象谈谈个人的看法。

2 体育公开课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应当具体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体育课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具体教材与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教学双边活动来实现的。

教学内容反映了为什么教和教什么这个根本,它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近一个时期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反映了为什么教和教什么这个根本,它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用的教材(含开发新教材)出现了低龄化、幼稚化和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如有的让初中学生再去学小学的“立定跳远”教材,让高中学生去学本应在初中学的“三步上篮”等。又如把毽球“开发”成秧苗,让中学生蹲在地上用摆放毽球,当做插秧、补苗,用空塑料瓶假装给秧苗浇水、施肥;用扔纸球来发展中学生的投掷能力等,学生练习起来都感到有些滑稽可笑。所以在选用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或不及都不好。超越了,学生完不成,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但选择的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体育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基础。

另外有的出现了为体育课命名的现象,例如,“上甘岭”、“一碗情深”、“抗洪救灾”、“闹元宵”、“射猎古韵”、“春播秋收”、“爱的合作”、“众志成城”等,为使体育课能符合课的名称,有些课选用或改造的教材,已经改变了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有的把一些可以用来达成多种教学目标的身体练习内容,当做某种简单的劳动模仿动作来处理;而有些开发的“教材”,几乎不具有体育文化的性质,不具有运动技术的特征,不具有终身体育的价值。如把扫把“开发”成战马,让全班学生骑着扫把跑,还启发学生把扫把“开发”成哈利波特的魔法扫把,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操场上飞舞扫把,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扫把可以用来打仗吗?”我们认为,这样“开发”的教材,是不符合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的,失去了体育教材应有的价值。

3 体育公开课的实质应当是求真的课堂教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然而,在现实中无论是公开展示课,还是优秀课评选活动中的竞赛课,都普遍出现同一种现象,那就是“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听课者便啧啧称赞……”笔者对这种课最大的质疑是:这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吗?不真实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如在指导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老师教了学生几个基本的健美操动作,然后宣布小组进行健美操创编练习,下课之前每个小组要进行展示。此时,离下课时间还有25分钟左右。在下课前10分钟,各组在音乐伴奏下开始展示。展示的效果出奇的好,不仅组内学生动作整齐标准,而且和音乐节奏配合恰到好处。课中的这些学生的确让人羡慕,接受知识的能力居然这么强,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不仅能编排出成套的健美操动作,而且能配合音乐整齐划一地表演,除了相信他们是“运动天才”之外,还能做什么解释呢?可是,“天才”真那么多吗?就那么凑巧,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天才”?显然,这些学生在这次课前一定是在教师安排下做过多次演练,老师甚至还有可能把“不合格”的学生剔出这堂观摩课。在这堂观摩课,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汇报演出”。演出确实精彩,可观摩者能把这样的经验带回到自己的课堂吗?第二,有的公开课,不从实际出发,不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实际来进行,而只是为了公开课而上课,脱离了公开课的精神。如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上高二背越式跳高课。离上课时间还有整整一小时,老师与其学校派来的5名协助人员便忙开了,先是从两辆小卡车上搬下5床海绵包、20床体操垫和5副跳高架,然后老师一边布置场地,一边吩咐协助人员放好器材。6人手忙脚乱花了差不多40分钟,总算把场地布置妥当。这位老师的确让人羡慕,他所在的学校有这样好的条件,但全国又有几所学校可以做到呢?即便是所有的学校能有这样的条件,可光布置和收拾场地器材就要花近两个小时,在常规的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做得到吗?如果体育课都这样上体育教学的负担岂不是很重?体育课的确离不开场地器材,可场地器材也不是多多益善。观摩课也需要展示场地器材,可展示的应该是场地器材的巧妙布置和有效利用,而不是展示场地器材的充足。在我国学校体育物资普遍匮乏的现状下,这样的观摩课除了让人顿生“同是学校,差距怎么这么大呢”的感叹,并不能带给观摩者多少的经验。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这种课堂教学,其实已经失去了它的真实性。这样的公开课它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因为我们一线教师心里都明白,正常情况下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和能力。这是由于执教者担心教学过程中出“乱子”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前刻意进行演练和安排,以达到教学场面上的“轰动效应”。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样即便是暴露出种种缺憾,那也是极富价值的缺憾,因为我们只有在发现缺憾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那种虚假的完美,却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缺憾在哪儿,也就是说它连发展完善的机会都没有。“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好课’永远是一种缺憾美!”正所谓:“课堂教学中真实的缺憾要比经过雕琢的完美更有价值。”

4 追求有效的教学效果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的效益体现在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评价一堂体育课时,必须以效果为基础,以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依据。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有效的课堂呢?笔者认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看的东西不一定管用,管用的东西不一定好看。”用在这里也一样恰当。因为,如前文所述的“一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热热闹闹……”这样的课从表面上看很精彩,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它就是一堂失败的体育课。因为学生的发展都是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努力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自身一定的努力达成学习目标,这说明学生的发展是有效的,而那种学生无须任何努力就达到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要不是课前安排了“过多的训练”,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安排不当,未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过低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一种失败的教学,因为它对学生的发展没有意义。换言之,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要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就不再需要教师再做这样的无用功了。相反,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断断续续、坷坷碰碰,场面并不好看,而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在断断续续、坷坷碰碰的学习中不断克服学习的障碍,把学生从“不会”引向“会”、从“不懂”引向“懂”、从“能力弱”引向“能力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极富意义的,因为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的成功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获得的,他们体验的是真实的课堂生活,尽管它“不好看”,但是它“管用”。

5 小结

正确理解把握体育课程的灵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用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实实在在的学习,从而得到身心的锻炼,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谋求个体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才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体育课堂教学。

[1]周登嵩,李林等.怎样看待愈演愈烈的“表演型”观摩课.中国学校体育,2008,4.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缺憾公开课器材
缺憾之美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缺憾之美
AV TOP100! 2019-2020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缺憾也是一种美
缺憾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