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
2010-12-08王国志吴志强
王国志,王 岗,吴志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
王国志,王 岗,吴志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尽管韩国跆拳道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快捷和广泛的。但是,中国武术无论在历史背景、文化礼仪,还是在技术、技法方面都是韩国跆拳道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武术;跆拳道;文化传播;礼仪
近年来,武术的发展在多元的途径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种种阻碍和挫折[1]。特别是中国武术遭受韩国跆拳道挤压的问题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武术被踹出都市时尚”,一个“踹”字让人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和伤感[2]。甚至有跆拳道馆打出了“学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口号,中国武术的千年魂魄却要靠跆拳道去传承,这不能不说是武术的悲哀[3]。韩国跆拳道正在占领中国武术市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让我们感觉到了“韩”气逼人。中国武术将如何权衡与跆拳道的关系,该如何挖掘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这关乎到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研究迫在眉睫。
1 积淀深厚的中国武术与文化单一的韩国跆拳道
中韩两国历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从两千年以前开始从中国输入文字和书籍,并引进了思想、文化和技术。所以韩国社会和中国社会之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相互共同的文化意识[4]。甚至可以说,韩国文化乃是传统的中华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产物[5]。仅从跆拳道的历史来看,便能窥见一斑。在唐朝时期,少林寺有一批和尚被流放到流球岛,传下的武术叫唐手。“唐”翻译成日语读“空”;翻译成韩语叫“跆”,唐手就变成了“空手道”和“跆拳道”。而中国武术是由原始初民为了生存需要与野兽搏斗的生产技术及原始战争中人与人搏杀的格斗技术而萌生,其后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而最终形成一种内容宏大博深、社会价值广泛、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由此可见,中国武术的漫长发展,体现出其强烈的生命力、民族性和延续性。然而在进入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洋文明的东渐。韩国开始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便开始“脱亚”或“脱中”,企图摆脱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文化在发展中不断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形成自己本民族的特点。这个特点使跆拳道甚至给人一种“比中国人更中国人”[7]的感觉,其中的“礼仪”便体现出了这一点。
韩国跆拳道的历史是零散的、破碎的,它的内涵是“惨白无力”的,它没有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无法造就出与中国武术相媲美的博、大、精、深,它只能靠依附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使自己更加具有活力。如今以韩剧、跆拳道等为主的“韩流”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大行其道,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中韩文化的同源性[8],同时,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怀念。与中国武术相比,韩国跆拳道似乎要单一的多,但也正是这种单一的文化,为韩国跆拳道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是繁杂的、厚重的、不易接受的;而韩国跆拳道的历史文化是单一的、零碎的、易被传播和接受的。
2 注重方法的中国武术与追求招法的韩国跆拳道
技击并非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专利”,更不是区别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本质属性。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技术上的差异是由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跆拳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跆拳道,而是经过改良和西方体育化后的跆拳道。传统的跆拳道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而如今的跆拳道为了迎合奥林匹克运动,为了促进跆拳道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其文化内涵注入了西方城市化和都市时尚化的因子,并在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被首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因此,跆拳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技术上追求快速,功夫上讲究速成的时尚运动。这使得原本就比较简单的韩国跆拳道越来越关注招法,越来越远离方法。
众所周知,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都存在三种表现形式,即套路 (品势)、功法 (特技)和对抗 (竞赛)。但是,跆拳道的动作是讲究招法,中国武术的动作是讲究方法。跆拳道品势是由招法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武术套路是由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招法与方法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招法简单,方法复杂。复杂的方法不是来自于创造者本身的作用,而是来自于创造者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习惯。中国武术强调以巧取胜、以少胜多,甚至是孙子所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维方式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些都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和认识。这种注重方法的思维理念自然也会渗透到中国武术之中。而韩国跆拳道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其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9]。这充分表现出跆拳道的一切动作完全从实际格斗角度出发,便于以最短距离、最快速度、最大力量、最有效的招法击中对手,不需要任何“委婉”动作,体现一种干净利索的简捷之美,也体现出写实的成分在韩国跆拳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武术的一招一式、进退开合、闪展腾挪等等是可以传授的,可以观摩习练的,但中国武术的意境与神韵、武术之道的精微与深久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要求习练者用身体去领会、去参悟[10]。中国武术是一种追求过程,注重方法的文化。而韩国跆拳道更多的是注重实用性和简捷之美,是一种享受结果,追求招法的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韩国跆拳道这种速成的招法,而遗忘或排挤中国武术这种自古就使我们引以为豪的讲究方法的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是艺术的、是复杂多样的,是注重方法的;而韩国跆拳道是写实的、是简单的,是追求招法的。
3 中国武术礼仪的“修”与韩国跆拳道礼仪的“学”
人们普遍认为,跆拳道是中国武术传到大韩民族后发展进化的产物。所以,可以说跆拳道的历史远远没有中国武术的历史久远。但由于韩国长期以来受惠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儒家文化,跆拳道和中国武术在礼仪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它要求人们“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年轻人应该孝顺长辈;对朋友要诚实真挚;做人要守信用,对人要有礼节。”并有“很强的序列意识”[11],这些都体现出两者对礼仪的崇尚。因此,“礼为先”就成为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内在共有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要义。
然而,在今天国人心目中对于两者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即跆拳道比中国武术更加讲究礼仪。这是由于韩国人将跆拳道的文化进行了提炼、加工和包装,使得其中包含了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文化[12]。并且跆拳道的礼仪是一种简单的鞠躬式礼仪,简单的、大众的文化容易被接受和传播。而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就复杂的多,它要求的是终身不悔,坚持不懈,是一个终身参悟的过程。”同时,跆拳道还要求学生在每次练习前要向国旗致礼,然后向教练敬礼。练习中,只要有与教练或同伴的接触,都要先敬礼,然后再进行练习。练习结束时要向教练敬礼,向国旗致礼[13]。“跆拳道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14]但这种体现是直白的。而中国武术的礼仪却需要习武者用毕生的精力去体悟,去追问何以’成人、成己’的文化与人格真谛。这种复杂的文化就很难通过简单的“学”去获得,更多的需要去“修”来达到更高的境界。跆拳道从一开始就机械的追求礼仪,有时候一天下来要鞠好几百次躬[15],而人在这种简单、机械的运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对于“礼”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让鞠躬成为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被大众接受并不断的在生活中出现时,人们就会误认为跆拳道比中国武术更讲究礼仪。
首先,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中国武术的误读。这种误读使得中国武术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实施野蛮、暴力的工具。再加上“重文轻武”传统思想的影响,“武”常常远离了文化。时至今日,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认为它是一种“术”。往往一言及武术,便是套路、功法、攻防技击,便是如同武侠小说一般的杀人于无形[16]。
其次,是因为中国武术的礼仪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17]。因此,武术不再只是一种技艺的存在,而有许多道德教化的意义[18]。它蕴藏了许多文化的内涵[19]。这个“内涵”就是对中国武术之礼的修炼,对中国武术之道的感悟。而韩国跆拳道的礼仪表现出的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因此,韩国跆拳道的礼仪是“学”来的,而中国武术的礼仪是“修”来的。
4 传承缓慢的中国武术与传播迅速的韩国跆拳道
韩国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传播开来,其主要原因表现为:首先,跆拳道看起来挺热闹的,没什么难度,而且也不需要太扎实的基本功,它的动作体系非常简单,掌握速度快,动作大都外放,很舒展。而中国武术讲究“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给习武者在练习的道路上带来了种种障碍,从而将眼光转向简单易学的跆拳道。其次,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都属东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中国人学习和掌握跆拳道的技术、文化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三,韩国跆拳道凭借中国传统文化的“东风”,将礼仪最大化的体现出来。注重礼仪,让人感受到它的底蕴,受到孩子家长的欢迎;而对抗,则是吸引青少年的最佳层面[20]。然而,中国武术的礼仪需要的是终身体悟,它是一种“教化的文化”[21]。虽然韩国跆拳道也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但这种教化是直接的、裸露的,以及缺乏文化内涵的。正是因为它简单、直观,所以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第四,跆拳道特有的技术风格和强大的视觉冲击更是其在青少年中风靡的关键所在。
中国武术被韩国跆拳道挤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韩国跆拳道注重传播,而中国武术讲究传承。传播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而传承只能是纵向的、单一方向的。因此,传播是快速的,传承是缓慢的。能够传播的技艺,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而值得传承的技艺,则需要被传承者用尽毕生的精力来继承和修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22]。而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武术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武术技艺的传习是建立在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关系之上的,并有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和方式[23]。这使得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步履维艰,方便了跆拳道的流行。因为它时尚,所以各大城市中年轻人练习跆拳道的很多。因为它有仪式感,从精神到内容是统一的,所以对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群产生吸引力[24]。而武术技术体系的繁杂和内涵底蕴的深邃,的确让早已步入快节奏的工业化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的人们难以在短期内理解和掌握,更不要说那些不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了[25]。与此同时,跆拳道十分注重技术与道德的融合。其习练者彬彬有礼,谦虚待人,表现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也十分重视“术德并重”。但由于武术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下层社会的民众中,具有历史传承的劣根性,又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发生变化造成道德传播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人们所见到的武德体现远远落后于跆拳道礼节,尤其是武术散打的出现,更加深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武术的传播与发展[26]。而跆拳道恰恰符合了当今社会积极进取、斗志昂扬的现代精神。因此,韩国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跆拳道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的传承是缓慢的,韩国跆拳道的传播是迅速的。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并不能证明一种文化的优秀程度。我们应对中国武术有着充分的自信。因为,我们的中国武术内涵是深厚的,技术体系是艺术的,文化理念是先进的。
5 结论
韩国跆拳道在近些年来改头换面,打着“学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旗号敲开了我国的大门,长驱直入。原本属于中国武术的“市场”正在被占领。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体育市场,更是其隐藏在背后的一种民族传统和文化自信的流失。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已经处在边缘状态的中国武术终将有一天被“驱逐出境”。因此,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要给中国武术一个正确的定位,让武术走出“体育圈”和唯技击论的困惑,并把中国武术中的文化要素和民族精神最大化的挖掘出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真正目的。这才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正途,也是中国武术与域外武技抗衡时所体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当我们的青少年对跆拳道痴迷甚至是疯狂之际,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关系。不应对跆拳道的“韩流”盲目跟风,也不应对中国武术短暂的迷失而妄自菲薄。
[1]王岗.保护:武术发展的征途吗?[J].搏击·武术科学. 2005.6.
[2][3]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4]韩凌.“韩流”现象——浅谈韩国影视剧的冲击[J].电影文学,2008(2).
[5]邵毅平.朝鲜半岛:地缘环境的挑战与应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56.
[6]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5).
[7]陈林群.大韩细节[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14.
[8]詹小洪.韩流汉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42.
[9]周搏龙.跆拳道:内外兼修的时尚搏击运动[J].拳击与格斗.2008(4).
[10]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 2007.4.
[11]韩振乾.韩国文化的基本特征[J].刊授党校.2008.10.
[12]赵辉.从跆拳道文化看跆拳道的传播[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4).
[13]张瑞林等.跆拳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 94.
[14]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 2008.2.
[15]陈晓光.看武术与跆拳道.中华武术[J].2008(4):7.
[16]王岗.武术是一种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5(1).
[1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18]王岗.礼: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核[J].搏击.武术科学.2008 (3).
[19]夏云飞.看武术与跆拳道.中华武术[J].2008(4).
[20]邱丕相.看武术与跆拳道.中华武术[J].2008(4).
[21]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 2007(3).
[2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
[23]王岗.武术与农耕文明[J].搏击·武术科学.2005(5).
[24]梁宏达.看武术与跆拳道.中华武术[J].2008(4).
[25]古柏.看武术与跆拳道.中华武术[J].2008(4).
[26]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W ushu and South Korean Taekwondo
W ang Guo-zhi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o research Chinese Wushu and South Korean taekwondo.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popularization speed of the latter is the highest and its range the widest,the former outruns the latter in ter m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 cultural etiquette,the tactic and the technique.
ChineseWushu,taekwondo,cultural dissemination,etiquette
G80-0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 D:1001—9154(2010)01—0048—04
G80-05
A
1001—9154(2010)01—004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TY029)
王国志(1975—),男,江苏丰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发展。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