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合作组织: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题

2010-12-04朱博文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入户农技

朱博文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农民合作组织: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题

朱博文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农业科技工作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破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通道上,农民合作组织搭建了这样一个推广的平台,在农业成果所有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中,农民合作组织有效地、最大限度地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题。

农民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农业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难、最重要的环节。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制约了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出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不高的局面。如何打破传统的农业推广体制,打通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通道,破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缺陷

针对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农业成果所有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户所出现的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农业部实施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要是5个方面的入户:一是技术指导入户;二是技术培训入户;三是信息服务入户;四是技术物资结合入户;五是技术资料入户[1]。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行政推动体系、专家网络体系和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在基层和农业生产一线,一大批科技人员见身影、有声音、有影响,与农民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千万普通农户[2]。

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入户一方面是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主攻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是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为农业新技术的辐射点、高效农业的带动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这种推广模式的缺陷仍然是没有解决传统推广模式所产生的辐射效应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采用点对点的推广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来破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农业成果所有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中,农民合作组织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题。

2 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关键环节

我国农业涉及2亿多农户,规模小,高度分散。在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下,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接收是被动和单向的,农技推广人员只管“教”,农民只管“学”,缺乏双向的交流,而且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效果差。而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联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一则能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二则提高接纳高新农业技术的能力[3],三则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的范围,四则有效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效果。特别是农业合作组织功能性加强,纷纷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在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使得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并得到实用技术服务咨询,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这种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并良性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入户的效率。

3 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之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周期性、地域性都直接影响到农业推广成效。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将农民与国家农技推广体系联系起来的载体,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与沟通

在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中,由于推广的“单向性”, 农技人员面对的是单个的农户,而且与农户之间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沟通,从而出现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的结果。而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局面,改变过去那种点对点推广方式,转变为点对面,即面对农民合作组织,再由农民合作组织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开去。农民合作组织构建起了农民之间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通路。

3.2 增强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由于农民合作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形成的组织,相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言,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地了解到农民需求,更能够做到如何对症下药,从而增强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作为农民和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更能够起到组织和协作的作用,既为农民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做出了贡献,又能够对农技部门在农技推广中的薄弱之处加以补充[4]。另外,有些承担农资经营的农民组织,在推广过程中既能够保证组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经济来源,又增强了农技推广力度、服务水平与组织经营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

3.3 有利于搞好科技示范

农民合作组织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农村社区中的精英,他们在社区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在社区中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组织意识和钻研精神,以及勇于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态度,非常有利于科技转化工作的开展,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4 促进和加快了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托力量。但是这些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县乡基层“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广大农户的技术来源主要是依托自学以及亲朋邻里的传播。以邻居种的、市场上兴的为参考,小农户的这种跟风而动的技术传播途径是低效率的,甚至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民合作组织的成立,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以面对有组织的农民,展开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市场化的技术运作,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增强,也使科技推广更富针对性。

4 在农村科技推广中发挥农民合作组织作用要解决的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合作组织—农民”这种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技推广模式中,破解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面对农民合作组织出现的种种问题,仍需在其发展中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4.1 解决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空间问题

要解决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首先是当地政府从政策上继续鼓励和支持那些发育良好的农民合作组织,并从法律上加以规范和保护,为今后农民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政策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另一方面,从财政上予以支持,如相关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予以适当贴息支持。同时,地方党委和政府也应该专门制定鼓励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有关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2 解决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问题

农民合作组织在商业竞争中作为独立的竞争个体,相比较其他经济性组织具有明显的弱势,因此在初进市场享受国家政策支持后,还必须从自身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立,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支点;二是扩,大力发展会员,扩大农民合作组织规模,提升农民集体市场谈判能力;三是收,即会员之声能够及时地汇集到农民合作组织的高层,也就是说实施科学管理;四是散,即产品或服务能够高效地分散到会员手中;五是育,积极培育农村精英和技术能人,他们对成员有着充分地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着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是散的强有力的保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竞争力和辐射效应。

4.3 解决农民合作组织的良性运行问题

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适应了农民和市场的需求,在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所以,对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需要内力与外力一起使。一方面要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培训,针对组织建设、能力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提供培训,为组织良性运行提供有效的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强合作,通过农民合作组织与本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农资企业建立了长期关系,不断地把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到现实农业生产中去,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4 如何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问题

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要以农民为中心,保证农民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中心,就是以农民合作组织成员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他们的需求作为组织活动开展,以及组织工作的重点内容;保证农民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合作组织中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提高农民的归属感和拥有感,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这也是农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4.5 如何提高农民合作组织影响力的问题

农民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对内的影响和对外的影响。所谓对内的影响就是要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因此,需要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如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在合作组织内部为合作社成员唱戏搭台,这样才能让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才能够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谓对外的影响力,就是农民合作组织在市场中的影响以及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为此,需要农民合作组织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自我管理,以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同时,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从而增加自己的辐射范围,更好地为科技入户服务。

[1]赵学宁.肥城农广校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EB/OL].http://nmpx.feicheng.gov.cn/contents/4/1.html,2008-08-18.

[2]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策划和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N].农民日报,2007-07-09.

[3]李彦芳,王德娟.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 .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5):23~24.

[4]方智明,方平平.建农民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讨——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J].现代农业,2008,(9):78~79.

2010-06-04

朱博文(1968-),男,湖北天门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农业企业管理.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3.024

F321.4;F324.3

A

1673-1409(2010)03-S074-03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入户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茶条槭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通过绩效评估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进村入户正当时 益家信息助农家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