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62例临床观察

2010-12-04舒友廉黄晓红

关键词:生地荨麻疹皮损

舒友廉,黄晓红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2.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75)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因病情可反复发作长达数月或数年,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目前临床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自2007年9月—2010年2月采用中药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9例观察病例全部来自两院门诊,年龄19~5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 32例,女 30例,年龄(31.5±11.3)岁,平均病程(1.43±1.17)年,治疗前积分(7.37±1.33),对照组 57 例,男 30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32.2±10.7)岁,平均病程(1.51±1.12)年,治疗前积分(7.42±1.29),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等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风热型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制定: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②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③风团色红,遇热皮损瘙痒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②2周内未使用过与本病治疗有关的药物及治疗;③知情同意并能按时复诊完成临床观察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60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荆防方口服,荆芥穗5g,防风5g,僵蚕8g,金银花12g,蝉衣3g,牛蒡子10g,牡丹皮10g,浮萍 5g,生地 15g,薄荷 2g(后下),黄芩 10g,生甘草 6g,每日1剂水煎服。心烦加栀子6~10 g清心除烦;舌苔厚腻加竹茹6~9g清热化痰;大便干燥加生大黄3~5 g泻下通便;舌质红舌体瘦,脉象略细阴不足生地增至20~30 g并加麦冬30 g养阴润燥。对照组: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痊愈者并继续观察8周,观察皮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与治疗本病有关的方法治疗,并嘱忌食用鱼虾羊肉辣椒等腥发辛辣食物。

1.3 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1.3.1 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3],按临床症状轻重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记录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的数量、大小以及风团持续的时间。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症状积分指数进行评价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皮损消退,瘙痒消失。显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70%;好转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40%~69%,;无效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4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3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1.974,P<0.05)。

表1 两组积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积分情况比较(±s)

注:*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62 57 Z P治疗前7.37±1.33 7.42±1.29-0.341 0.733治疗后1.29±1.72 2.33±2.45-2.366 0.018*积分差值6.08±2.13 5.09±2.61-1.974 0.048*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有效率为56.14%,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复发率为15.38%(6/39),对照组复发率为40%(8/20),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

2.4 不良反应 中药口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微嗜睡,症状较轻,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荨麻疹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目前临床荨麻疹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但相当数量的患者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表现为皮损控制不理想或停药后病情反复,故临床对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荨麻疹,中医称“瘾疹”,《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风起瘾疹”。荆防方为皮科泰斗赵炳南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用方[4],方中荆芥穗、防风散肌表风邪;蝉衣甘寒,薄荷辛凉,可宣散风热;僵蚕、浮萍散风热止痒;牛蒡子辛苦寒,辛散苦泄,寒能清热,生浮之中有清降之性,可外散风热,内泻热毒,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牡丹皮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可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使风热之邪透达清解。原方主要治疗急性荨麻疹,笔者临床上除用本方治疗急性荨麻疹外也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原方中荆芥穗、防风等疏风散表药物的用量均较大,因为慢性荨麻疹病程渐久,正气有逐渐不足之趋势,发散药物不宜使用过大,以避免过度耗散正气,笔者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将其减量使用。牡丹皮、黄芩、生地等具清热养阴之功的药物则基本维持原用量。如正气稍有不足见舌红体瘦脉象略细见阴分不足则生地加量并加麦冬养阴润燥补益正气。从笔者临床观察的情况来看,风热型在临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荆防方散风热,清热毒,邪去则病除,本研究显示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在临床疗效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借鉴。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临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

[3]刘玲玲,朱学骏,姜薇,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06-309.

[4]北京中医医院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85-186.

猜你喜欢

生地荨麻疹皮损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百合生地粥治咽炎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孩子鼻出血, 不妨试试生地汤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