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当归饮子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112例疗效观察

2010-12-04张起律

关键词:风团熟地黄变化率

张起律

(福建省三明市皮肤病医院,三明36540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学属于“风隐疹”范畴。笔者于2007年1月—2009年8月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加味当归饮子联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5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近3年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两虚型,并能入选的病例。其中男53例,女142例;年龄18~72岁,平均36.4岁;病程3个月~10余年,以2年内反复发作多见(68.4%)。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对照组8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病例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为①皮疹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风团反复发作,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有不同程度瘙痒;③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④皮疹色淡白或呈肤色,伴面色淡白无华,唇、爪甲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形体消瘦,手足发麻,舌质淡白,脉细缓。⑤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本组剔除妊娠、哺乳期及不能遵医嘱和定期随访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能按时用药、随访,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且近半月内未用抗组胺和糖皮质激素药物者为入选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1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加服中药,方用自拟加味当归饮子: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防风、荆芥、白术、刺蒺藜、茯苓各10g,党参、何首乌各12g,黄芪30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0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用熟地黄18g、白芍15 g;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用党参24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近期疗效、停药后12周随访观察痊愈病例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4、12周后分别记录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平均直径、每天发作次数等指标,其症状体征按无、轻、中、重(0~3分)的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2]。依据评分计算每次观察时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比较治疗前后的TSS,计算TSS差值(治疗前TSS-治疗后TSS)和TSS变化率(TSS差值/用药前TSS),根据TSS变化率进行疗效评定[3],基本痊愈为:TSS变化率≥0.9;显效为:0.6≤TSS 变化率<0.9;进步为:0.2≤TSS 变化率<0.6;无效为:TSS变化率<0.2。有效率以基本痊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程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TSS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S比较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TS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8,P<0.01)。

表1 两组疗程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 (±s)

表1 两组疗程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 (±s)

注:t1值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 t2值为两组间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112 83 t1p1治疗前9.52±2.84 9.43±2.68 0.23>0.05治疗后1.12±1.93 2.17±2.61 3.28<0.01治疗前后差值8.40±3.22 7.26±3.49 2.38<0.05 28.0 19.13<0.01<0.01 t2 p2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2。治疗4周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疗后 12 周两组痊愈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IgE升高是荨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NF)-γ在慢性荨麻疹中起重要作用[4]。左西替利嗪为高效、高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过敏的双重作用,起效快,无心脏毒性,作用持续时间长。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产生INF,促进IL-2的产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还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抑制IgE的生成,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起到抗过敏作用。两药合用能达到缓解症状。

中医学认为“风隐疹”致病因素不离乎风,风气往来于腠理故见剧烈瘙痒,风为致病条件,为标。患者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平素体虚,或久病气虚,以致气血不足,气不足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虚风内生,肌肤失养而致剧烈瘙痒,为本[5]。气血同宗,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气虚可导致血虚,血虚也可演变为气虚,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证见风团色淡或呈肤色,常伴面色淡白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舌质淡白,脉细缓。治当以益气养血,疏风解表为大法。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防风疏风止痒,为治风圣药,任重功专;黄芪补气生血,有明显提高非特异免疫功能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或增强作用[6]。党参与熟地黄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党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养血和营,助熟地黄滋阴养血,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可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7],使熟地黄、当归、白芍补而不滞。荆芥、防风、与刺蒺藜可祛风解表止痒治其标,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健脾和胃,调和营卫,可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益气养血,祛风固表,取“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之意,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风熄痒止,病邪祛除而达到治愈,防止复发。笔者通过观察,两组痊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药结合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较好控制复发,不论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作为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治疗方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2]朱文元.荨麻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40-241.

[3]刘玉梅,徐云英,张文君,等.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55-556.

[4]杨华,刘卫兵.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和INF-γ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5):320.

[5]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中医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6-348.

[6]蔡永敏.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15,429.

[7]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7,634.

猜你喜欢

风团熟地黄变化率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