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2010-12-01王卒平

当代医学 2010年33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生人体

王卒平

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王卒平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调查,分析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经验并对其总结,发现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根据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而进行相应人体解剖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医学教学理念也在随之不断变革,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成为目前教学的重点。而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作为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存在着专业性强、基础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等特点,是医学生学习的基础[1]。由于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主要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和规律及其基本功能,因此作为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各个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更是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学习以及工作,但是人体解剖学往往存在着内容繁多、枯燥乏味等特征,因此医学生就要掌握大量知识,所以如何改善人体解剖学临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掌握熟练程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因此我们通过以下改革措施不断创新、探索新的临床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教学前、后医学生能力的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学生60名,由同样的教师任课、并且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生一致,同时考核、评分标准也均一致,但是该组学生是以自身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且采用以下教学措施进行实验教学。

1.2 教学方法 首先,提高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强化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人体解剖学教学形式的改革(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法,包括查阅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等,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分析

3.1 提高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强化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内容繁多、枯燥乏味的课程,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而变得厌倦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以后解剖课程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为了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简单与生动,我们则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强化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①掌握学生心理、按照规律教学。解剖学由于内容量大、枯燥乏味,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抓住学生心理,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的原则进行教学,所以教学之前要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教学时则要对重点和难点具体、细致、充分地讲解,同时由一点联系到多点、中间穿插临床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是扩大了知识面(此时应注意授课语言应简练、清楚明了、重点突出);而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则可简练讲解,切忌重点不突出、拖泥带水。②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由于解剖学特点,对于重点和难点章节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解出来、还要将与之相联系的课本以外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讲解冠状动脉时,穿插一些搭桥手术等;而讲解甲状腺时则穿插甲状腺机能亢进与呆小症,就会大大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讲解扁桃体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扁桃体的位置与大小,并讲解如何辨认扁桃体发炎等。另外我们利用活泼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如将大网膜修复、包裹病灶及限制炎症扩散等作用可以形象比喻为“腹腔警察”)、丰富的现代化资源来为课堂增添色彩。

3.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鉴于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己身体形态的科学,大量形态结构是可感知的,所以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使原本就较为枯燥的知识更加雪上加霜,还能使所学知识脱离于临床(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因此我们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实践课程(如尸体解剖等等)。例如让学生进行尸体解剖,这样不但使学生对肌肉、神经等组织有了文字上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在感性上对所解剖的组织结构有所认识,进而加深理解与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记忆作用,达到更加熟练的地步;在上述基础上我们主张学生再去掌握基础理论、然后再去进行实践(即基础理论、实践、再巩固基础理论、再实践);所以通过以上这个过程我们认为这样不仅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还更好的培养了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与严谨的科学作风。

3.3 人体解剖学教学形式的改革

3.3.1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以及教师引导相结合的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作为围绕某些医学问题或其他方面而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2]。例如可以设置“胰头肿大能够对哪些主要结构进行压迫”等问题,然后嘱学生们查阅资料(包括教科书、图谱等)、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发言(在以上过程中教师不回答问题,可适当引导、提醒学生,同时注意学生们解决问题思路、遗漏点以及错误等),在上述结束后,教师对其过程进行评估、归纳与总结、给出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因此这种方法就将学生放在主体、主动的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与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样就符合了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使学生不断思考、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3.2 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人体解剖学常采用挂图、模型与标本),缺乏立体感、透视度,因此常影响到教学质量,不仅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解剖学老师讲起来也较为吃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工具常因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信息量大等优势受到师生的欢迎[3]。因此我们在课件中穿插图片、动画,配以音频和视频来讲课,例如我们在讲解心脏时,就利用三维动画和实体录像将心脏解剖及泵血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给展示出来,这样就使学生更加一目了然、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另外对于解剖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神经传导通路,现在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分解图谱,从而更加直观地看出感觉和运动传导过程及通路,对其损伤所引起的疾病也能够较为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剔除简单枯燥的味道,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小结

总而言之,人体解剖学内容繁多、枯燥乏味,常给教学工作增加难度,但是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而相应进行人体解剖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1] 刘德波.浅谈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33-935.

[2] 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63.

[3] 耿世友.多媒体语言室的管理与维护[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18(2):55-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0.33.112

402260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卒平)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生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