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作用研究

2010-08-08李荣姣

当代医学 2010年33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循证危险

李荣姣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新的护理理念,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应用,近年来也受到我国护理学界的关注。循证护理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循证护理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仅仅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还依据他人新研究成果和科学的理论[1]。为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作用,笔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0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六病科治疗的入院时有危险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6例,均符合ICD-10各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8~64岁,其中精神分裂症5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2例,抑郁症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6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2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病例在病种、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与需求相结合,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

3 提出问题

危险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外出、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惹等行为,而自伤、伤人或毁物等以攻击行为最突出[2]。

4 收集证据

应用计算机网络及我院所订书刊杂志,对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攻击对象,后果及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文献搜索,从检索资料中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与诸多因素有关,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行为控制能力下降,无自知力)精神因素(抑郁、恐惧、感觉受到侮辱)、性格因素(男性、青壮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文化程度低等有关。攻击对象主要是病友及医护人员。后果可致伤、致残、甚至死亡。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做好健康教育,运用心理支持疗法,满足病人的需要等,可预防和中止危险行为的发生。

5 护理干预

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从获得最佳实证和临床经验与病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护理计划。(1)严密观察病情: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行为虽有突发而难以预料等特点,但从病人的表情、语言、行为中可以发现病人危险行为的征兆,当发现病人为一点小事就与人争吵,情绪激动、表情怀疑或敌意;要求多、爱挑剔、高声叫喊,情绪激动、坐立不安、收集危险物品等时可能会出现危险行为。(2)做好健康教育[3]: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预后、预防和护理,使患者认识疾病、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同时向患者讲解危险行为的表现和发生前的先兆,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分散注意力,用正确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患者从知识、态度等方面有一个根本性质上的提升和改变。知识层面上获取有关危险行为的概念和治疗护理知识,态度层面上积极地面对危险行为。(3)心理干预:以灵活、亲切、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形成的过程,以及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改变与患者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病理心理问题,使其对自身问题由:不知→知→认知→实践效果→再认知→再实践→效果巩固[4],从而使患者从心理层面上正确地认知危险行为的发生,并从缓解患者的心理冲突上着手干预。(4)改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可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情绪[5],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每个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及爱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5)加强各种危险物品的管理,将有被害妄想、自杀观念及冲动倾向的患者安置在视线范围内活动,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并做好安抚工作。

6 危险行为的评定

采用陈彦方等[6]编制的危险行为简明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危险行为,在评定时稍作改动,仅按有无危险行为两级分法,记录每一次出现危险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等。

表1 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再次发生次数比较

7 结果

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危险行为再次发生的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

8 讨论

危险行为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攻击行为危险性最强,对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伤害也比较严重,往往引起医疗护理纠纷。为探索防范危险行为的护理要点,本研究运用了现有的、最可靠的循证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强调护理人员知识和经验在寻求循证过程中的价值,并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其要求不仅仅是在原有理论指导下的常规护理,而且还是在循证护理指导下进行的护理理论升华。从表1中可以发现,研究组在预防患者自伤、自杀、伤人行为的发生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预防患者出走、毁物行为中因病房设施比较完善,两组病人出现的例数都很少,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但两组病例在发生危险行为的总例次数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将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融于到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预防中,是一个可靠、可行的护理方法、可缓解病房的各种危险因素,显著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1]詹蓓,郭健,徐凤,等.护士在循证中的信息能力及应对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7-399.

[2]王志英.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80.

[3]张燕红,陈淑娟,郑宪萍,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A):1-3.

[4]占建华,章金辉,李水法,等.心理疏导疗法在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对行为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587-590.

[5]雷志洁.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预见性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75.

[6]陈彦方,马登岱.抗精神病电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127-132.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循证危险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稿约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喝水也会有危险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拥挤的危险(三)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