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养老保险收支与我国养老金缺口精算分析*
2010-11-30刘玮玮
刘玮玮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农民工养老保险收支与我国养老金缺口精算分析
*
刘玮玮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基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而开展的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收支状况的精算分析。结果表明,将农民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变我国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转轨成本的偿付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在时间上予以错开,从而对养老资金缺口从量上和时间上给予平滑,减轻单个年份资金缺口偿付的压力。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进入低生育阶段,农民工数量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再加上农民工退休人口的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长期来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会给整个养老保险系统带来负担。
农民工;养老保险;精算分析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下,我国也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据 2005年的官方统计,中国 60岁以上人口 1.44亿,占全国人口的 11%。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中国 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 7.5%增长到 14%;预计到 2040年,我国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 20%。老龄人口的增多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又以养老问题尤其突出。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我国于 1997年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从之前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累计制。但是,这一转变也使现收现付制下的隐性债务变得显性化,而这一显性化债务的实质,就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为了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除了提供财政补贴、提高缴费率、推迟退休年龄等缓解措施外,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也不失为一种政策选择。我国农民工人数众多,200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约为 1.1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23.8%。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认为,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的数量约为 1.2亿人,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 2亿人。①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使得通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从而解决转轨成本的思路也开始成为讨论的热点。②朱冬梅:《从基金收支平衡看养老保险扩面需求以及应对策略》,《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第 12期。
2009年 2月 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定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模式的思路,只是在缴费比例和统筹比例方面与城镇养老保险有所差别,并且该办法明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累计、接续的政策,保护农民工参保缴费的权益不受损失。本文研究是基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而开展的,目的是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未来收支状况以及分析其对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影响。本文根据《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未来收支状况进行精算预测,预测时间是 2010年到 2050年。①《办法》并不一定在 2010年实行,本文的目的仅是考察纳入农民工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一、精算模型
(一)未来缴费的精算模型
《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按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确定。单位缴费比例为 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 4%至 8%,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并全部计入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以下简称个人账户)。
1.统筹账户的收入。
其中,Lf,x+f-t为 f年 x+f-t岁时参保的农民工人数,t-fpx+f-t为 x+f-t岁的人活过 t-f年的人数,a为参保农民工的最小年龄,r为规定的退休年龄,α为统筹账户的缴费比例,w2010为 2010年农民工平均缴费工资,g为工资增长率。
2.个人账户的收入。
其中,β为个人账户缴费比例。
(二)未来支出的精算模型
《办法》规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 15年以上 (含 15年),符合待遇领取条件后,由本人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提出领取申请,社保机构按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核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②《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计发比例,本文采用“低缴费低领取”的原则,按照缴费的比例来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比例,本文假设农民工领取养老金的比例是 60%。2005年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年发给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1.统筹账户的支出。
二、模型假设
1.退休年龄。农民工仍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阶段在 18-50岁的占 93.7%,①《关于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水平检测的报告》(专题与调研篇),《中国金融年鉴》2007年版。因而本文假设农民工的退休年龄是 50周岁。
2.基期农民工的参保年龄。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 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 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 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 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 30.43%、35.86%、25.54%和 8.17%。②《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之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家统计局 2007年。《办法》规定,缴费满 15年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不满 15年的,而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的,由社保机构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及资金转入其家乡的新农保制度,按规定享受新农保待遇;没有参加新农保的,比照城镇同类人员,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因而我们这里假设农民工的参保年龄为 16-35岁。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 66.3%,女性占 33.7%。③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年版。
3.基期农民工人口数。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2006)公布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全国农村住户和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数量达到 1.2亿,而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尽管 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去有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象,但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农民工又陆续地回到了务工之地。有鉴于此,我们假设 2010年的农民工数量仍为 1.2亿,应该说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假设。
4.基期农民工各年龄参保的人数。根据各年龄段人口数的比重,再乘以基期农民工人口数,可以计算出农民工各年龄段的人数 (假设年龄段内服从均匀分布),再乘以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就可以得到基期农民工各年龄参保的人数。
5.各期农民工新参保人口数。近 5年来,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 600-800万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进入低生育阶段,农民工数量的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因而本文假设2011-2020年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 550万人,2021-2030年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 400万人,2031-2040年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 250万人,2041-2050年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 100万人。农民工人口总数乘以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得到每年参保人口总数,将每年参保人口总数减去上一年的参保人口总数,就可以得到各期农民工新参保的人数。本文假设新参保人员的年龄为 16-35岁,并且服从均匀分布,男女比例依然是66.3%、33.7%。
6.最大存活年龄。本文在测算过程中假定农民工参保人口的最大存活年龄为 90岁。
7.生命表。因为本文的参保人员是在城镇从业的农民工,所以在测算过程中本文使用《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 (1989-1990)年)》。此生命表中的最大存活年龄为 90岁。
8.农民工平均缴费工资。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2006)的调查数据表明,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 966元,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 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 500元以下的占 19.67%,月收入在 500-800元的占了被调查的农民工总数的 33.66%;只有一成的农民工的月收入超过了 1500元,④《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之二:生活与教育状况》,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2007年。而2006年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1750元。⑤《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 2007年。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 60%的,按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核定缴费基数;超过 300%的,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农民工的平均工资还不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 60%,因而本文将按照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最低标准 60%作为农民工的平均缴费工资。
9.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本文在此假设的 2010年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是在 2007年城镇平均工资的基础上得到的,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24932元。⑥《2007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 2008年。
10.利率。按照成熟经济的实践,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一般不超过 5%,①邓大松、刘昌平:《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1第 6期。本文假设平均利率为 4%。
11.城镇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本文假设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年增长率为 8%。
12.农民工缴费比例。《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比例为 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 4%至 8%,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并全部计入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本文假设农民工个人账户平均缴费比例为 6%。
13.农民工的缴费覆盖率。截至 2008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仅有 2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农民工的 17%。本文假设《办法》实施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上升为 33.15%,约占 16-35岁农民工数量的一半。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民工中 16-35岁人口的比例会逐渐下降,本文假设 2010—2030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每年提高 0.3%,2031—2050年每年提高 0.1%。
14.计发年数。根据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查出 50岁退休的农民工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 195个月,折算成以年为单位为 16.25年。
三、模型结果
图 1反映的是 2010-2050年农民工养老保险每年的收支差额 (未考虑盈余再投资)。不难看出,2010-2040年农民工养老保险每年的结余是逐渐增大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农民工还未退休的原因,而到了 2040年以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结余每年在缩小,而随着退休人数的增加以及农民工每年增加人数的减少,预计在2050年以后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因而农民工养老保险在短期内能够缓解我国养老金资金缺口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会给养老保险系统带来负担。
图 1 2010-2050年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每年的收支差额 (单位:元)
四、结论
本文根据《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中的规定,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收支状况进行了精算分析。结果表明,将农民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变我国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转轨成本的偿付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在时间上予以错开,从而对养老资金缺口从数量上和时间上给予平滑,在短期内起到缓解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的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进入低生育阶段,农民工数量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再加上农民工退休人口的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长期来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会给整个养老保险系统带来负担。因而,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系统中来,更多的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予以体现,而不应该把其作为解决养老金收支压力的主要手段。
F840.4
A
1003—4145[2010]05—0109—04
*
2010-02-03
刘玮玮,女,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