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洲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2010-11-27蒋长春

关键词:湄洲岛被调查者海岛

○蒋长春

(莆田学院 旅游系,福建 莆田 351100)

一 引 言

目前,全球旅游有明显的趋海性,热带、亚热带海域的海岛是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由于海岛远离大陆、规模有限,生态、经济、文化较为脆弱,旅游对海岛的影响较早就引起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且已有较多的成果。[注]陆 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2007,(4):579-586;陈金华,秦耀辰,李晓莉.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8,(2):95-99;张广海,王 蕾.国内海岛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2):12-15;Richard W.Butler.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1980,(1):5-12;Jeannie Harvey M,John Hunt,Charles C Harris .Gender and Community Tourism Dependence Lev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349-366;Elizabeth Fredline,Bill Faulkner .Host Community Reactions: A Cluste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3):763-784.加拿大学者Richard W.Butler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在旅游型海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地演化的6个阶段,这实际上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1]5-12M.Jeannie Harvey等根据性别差异对旅游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旅游影响乃至旅游行业中的收入差距感知差异并不明显。[2]349-366Elizabeth Frediline等通过聚类分析,对旅游发展持不同态度的居民分为有矛盾的支持者、憎恨者、现实主义者、热爱者、顾虑者5类。[3]763-784

国内对海岛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资源评价、市场分析、环境保护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对旅游的区域影响研究较迟,研究成果少,但是发展趋势较快。[注]宣国富,陆 林,章锦河,杨效忠.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2,(6):741-746;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90-94;杨奇美.海岛旅游地居民的影响感知研究——浙江“普陀旅游金三角”实证研究[J].旅游经济,2008,(5):163-165;杜 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8-40.宣国富等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态度的差异。[4]741-746陈金华等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东山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对旅游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居民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感知比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烈;居民个人属性、文化、经济差异对旅游影响感知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5]90-94杨奇美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旅游金三角”中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三岛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岛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比较了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6]163-165

总之,国内外对海岛旅游影响分析过程中较多采用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研究结果仅反映海岛旅游的一个侧面,难以指导海岛区域旅游实践。而利用社会学、经济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地理学空间思维,系统研究海岛旅游影响是一个新的尝试。基于此,本文以福建省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三方面影响以及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总体态度,探讨湄洲岛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感知的空间差异,为制定湄洲岛旅游区域发展战略及建立和完善旅游地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湄洲岛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麦加”。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莆田市区东南40公里的海面上(图1)。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1988年6月,被辟为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4月,被国台办批准为台胞落地签证点;同年10月,被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根据湄洲岛管委会提供数据表明,截止2008年底,湄洲岛年接待游客达1193895人次,2004至2008年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7.48%,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热点。

2.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设计

由于不同的旅游区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很难找到一份通用的模版问卷。本研究在参考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杜 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8-40;黄 洁.旅游目的地居民与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冲突和解决[D].复旦大学,2004:44-45;李 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并结合湄洲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由被访者个体属性和被访者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调查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被访者的个体属性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人均收入、收入来源、是否为本岛出生的居民、在本地居住的时间、是否从事旅游业等社会人口学特征;被访者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涉及对社会文化影响(10项)、对经济发展影响(7项)、对生活环境影响(9项)、对收入与就业的影响(5项)、政府政策导向(4项)、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满意度(9项),共44个量测项。受访者的态度采取了5分赋值法,即:5=非常同意;4=同意;3=不知道;2=不太同意;1=完全不同意。

(2)问卷调查的实施

2008年12月13日-14日,调查小组(共13人)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及现场访谈法,在湄洲岛的西亭村、宫下村、湄洲镇中心、下山村、北埭村、后巷村、高朱村、港楼村、汕尾村、东蔡村等10个村落发放调查问卷600份,调查小组对当地居民、村委会干部及景区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由被调查者填写后交回,最后收回问卷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71份,占回收问卷95.2%。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文中赞同率等于“非常同意”的百分比加上“同意”的百分比,反对率等于“不太同意”的百分比加上“完全不同意”的百分比。

(3)受访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51.31%,女性占48.69%,年龄层的分布较为均匀,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职业以渔民、学生、个体商业户为主,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人均月收入主要在500到2000元之间。样本居民覆盖面较广,符合当地的社会人口及经济特征,调查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三 调查结果

1.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87.0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提高了湄洲岛的知名度和塑造了良好的形象;88.27%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加深了居民对妈祖文化的认识和了解;76.0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与游客接触交流、学习外来文化的机会;68.65%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明显进步了;69.88%的被调查者认为游客的到来为旅游社区带来了活力;63.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挽救了古朴的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这6项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赞同率均在60%以上,有2项都快达到90%的赞同率。

同时在调查中,也有居民认为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的社会文化带来不利影响,40.28%的被调查者认为“宰客现象”事件时有发生;69.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得妈祖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势;18.2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导致本地居民道德水平下降;17.11%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在这4项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有2项赞同率在40%以上,而另外2项均低于20%。

综上所述,可见社区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积极影响还是相当认可;虽然,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是有些影响只是少数居民的认知,如居民道德水平下降问题和人们之间信任程度下降问题,不过妈祖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和“宰客现象”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从整体上说,湄洲岛旅游社区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正面感知较为强烈。

2.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79.3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促进本地经济发展;64.97%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旅游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62.87%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64.45%的被调者认为旅游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64.6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5项经济发展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赞同率均在60%以上,不过整体来说赞同率特别高的没有。

与此同时,受访居民认为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63.2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造成当地物价上涨;48.86%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旅游使得本地区房价和房租上涨;50.4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45.5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使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在这4项经济发展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2项调查项目赞同率已经超过50%,另外2项也是接近50%。

综上所述,与对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结果相比,湄洲岛旅游社区居民对经济发展影响正面认知就没有那么强烈,而对消极影响的赞同率却相对较高。2004年湄洲岛接待游客达到132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46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岛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湄洲岛的支柱产业,[7]5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中利益的分配不均,旅游发展引起的物价、房价、房租上涨等原因,造成居民收入的两极两化。

3.对环境影响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85.6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改善了湄洲岛的公共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79.5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提高了湄洲岛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70.6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关系良好;68.30%的被调查者认为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谐;77.76%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岛内的历史建筑和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在这5项环境积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有4项赞同率均在70%以上,另1外项也接近70%,赞同率相当高。

但是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15.5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者的参观打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给生活带来不便;35.2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发展使社区环境质量下降(噪音、污染、垃圾);50.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高峰期往往存在人群拥挤、交通拥堵现象;33.10%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造成沙滩、海水污染严重;在4项环境消极影响的调查项目中,其中 1项赞同率在20%以下,2项也接近40%以下,1项超过50%。

综上所述,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一定程度改善了岛内的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社区环境质量下降,沙滩、海水受到污染,由于岛内外是通过轮船往来,旅游高峰期(黄金周、妈祖诞辰日、妈祖升天日等)往往存在人群拥挤、交通拥堵现象。

4.对政府政策导向的感知

根椐调查结果表明,69.3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让更多本地居民投资旅游业;79.8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居民的福利待遇;43.2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旅游者的利益而不是当地居民的利益。从调查项目的赞同率看,社区居民对政府政策导向的相关问题反映较激烈,尤其是有关“政府应该增加居民的福利待遇”此项调查项目应引起注意,这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人们原有的“旅游的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观点,所以社区居民要求政府增加一些居民的福利待遇。

5.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总体态度

与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和生活环境影响的认知大致相同,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分别有65.68%、68.65%和63.04%的居民表示“我对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总的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利大于弊”及“旅游活动开展现状感到满意”。这说明,居民对湄洲岛旅游业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对发展现状感到满意,但是赞同率都在60%~70%之间,并没有特别高。湄洲岛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体制、人才开发、产品设计等各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 研究结论和讨论

1.湄洲岛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不足,影响其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度

在湄洲岛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态度调查中,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为旅游发展只是使少数人受益,自己并未从中获得利益,而且43.26%被调查者还认为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旅游者的利益而不是当地居民的利益。这主要是湄洲岛度假区管委会对居民参与旅游重视不足,大量的旅游企业由外地人经营管理,当地居民参与较少,旅游的大部分收益输出岛外,出现海岛旅游业发展的“漏损”。尽管,中央与地方政府重视海岛交通、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但是当地传统产业并未改变,居民的生计仍然如故,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力度不很高。

因此,莆田市旅游局、湄洲岛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要求,实现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湄洲岛的旅游发展决策,公平分享旅游经济利益,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更好的实现湄洲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感知强于经济感知

从湄洲岛调查可以得出:湄洲岛居民旅游感知中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强于经济影响感知,这个结论与陈金华等人对福建东山岛的研究结论[5]90-94正好相反。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东山岛的旅游是随着滨海旅游、休闲而兴旺起来的,岛外的游客一般在东山岛停留时间在2天以上,旅游带动了购物、餐饮、宾馆、景观地产等发展,居民的经济感知很强,而湄洲岛自从1987年开放台湾游客参观以来,其功能主要是政治、文化功能,旅游服务功能主要由岛外的莆田市区和文甲等镇区承担,游客在岛内停留时间只有几小时,岛内有鲜明特色的(南部)滨海沙滩风光、渔家乐与农家乐并未随着海岛浓郁的宗教观光而兴旺起来,所以,当地居民对社会文化的感知强于经济的感知。另一方面,湄洲岛东临台湾海峡,面积小(不足东山岛的1/10),基础设施较差,容易受台风等风暴的袭击,而东山岛尽管也会受风暴影响,但是海岛腹地较大,滨海绿化较好,又有三座大桥与大陆相通,抗御灾害能力较强,湄洲岛居民的环境感知更强。

3.居民的旅游感知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

陈金华等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旅游感知受到文化、职业、年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参与旅游程度等差异的影响。[5]90-94但从笔者对湄洲岛的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的旅游感知不但受文化、职业、年龄、参与旅游程度等差异的影响,还受景区辐射范围的影响,并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根据表1可以发现,不同的村落,旅游从业者的人数是不同的,结合表1和图1我们不难发现,离景区越近的村落,从事旅游业的人就越多,离景区越远的村落,从事旅游业的人就越少,形成空间递减规律。例如:宫下村是在妈祖祖庙(湄洲岛主景区)的附近,所以其旅游从业人员在岛内是最多的。根据调查,离景区越近的社区居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感知越强,形成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见表2)。

可见,这种空间差异主要是由于湄洲岛旅游业北热南冷造成的,此外,也说明度假区管委会未对南部景区和南部居民进行有效的宣传。

表1 湄洲岛旅游从业情况调查表

表2 湄洲岛宫下村与北埭村感知比较表

4.居民对政府的作为有更大的期待

海岛居民对政府在公共事务、产业发展、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有较高的期待。当务之急,地方政府要尽快做好湄洲岛旅游规划,在巩固北部宗教观光的同时,加快南部滨海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和中部度假设施建设,重视主题节日策划、渔家乐、农家乐的开展,让农民以土地、渔船、劳力等形式加入旅游股份;培训海岛居民参与度假、观光等旅游活动;改善海岛通往大陆的交通状况,比如规划大桥建设,开通南部区域通往泉州等地的轮渡航班,促进社区发展与海岛旅游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Richard W.Butler.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1).

[2] Jeannie Harvey M,John Hunt,Charles C Harris.Gender and Community Tourism Dependence Lev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

[3] Elizabeth Fredline,Bill Faulkner Host Community Reactions: A Cluste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3).

[4] 宣国富,陆 林,章锦河,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6).

[5] 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

[6] 杨奇美.海岛旅游地居民的影响感知研究——浙江“普陀旅游金三角”实证研究[J].旅游经济,2008,(5).

[7] 陈 超,蒋长春,谢红彬.重塑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产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2).

猜你喜欢

湄洲岛被调查者海岛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湄洲岛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体验经济下岛屿旅游发展对策
在海岛度假
生态文明建设下福建省“海岸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
福建“三大渔女”首聚湄洲岛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