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评述
2010-11-23邵春
邵 春
(河南大学,郑州,475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语法学家历来都十分关注主位化评述结构(TCC:Thematized Comment Construction)。以Jespersen(1933,2006)为例,他把“It is a pleasure to teach her to drive.”这一句子结构称为外置结构(extraposition)。Quirk等(1985:1391)在研究外置结构时,把外置结构分成三种:主语小句的外置结构(即本文要研究的结构),-ing小句外置结构和宾语小句的外置结构,分别举例句如下:
(1)It is a pleasure to teach her.
(2)It was easy getting the equipment loaded.
(3)You must find it exciting working here.
他认为除了外置的-ing小句在非正式场合中不常见外,这种外置结构可以分成以下七种类型:Type SVC,Type SVA,Type SV,SVO,SVOC,SVpass和SVpassC.
Douglas Biber等人在《朗曼英语口语和笔语语法》(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1999)中,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外置结构在小说、学术、新闻和对话四种语域中的分布做了详细统计和讨论。他们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补语小句中的外置结构、带to小句的外置结构、带wh-小句的外置结构、外置结构的语篇功能和外置结构的词块(word bundle)。Biber认为,补语小句中的外置结构应包括两类,即由动词支配的补语和由形容词支配的补语两大类。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两个突出问题。首先,Quirk语法和Biber的语法均基于传统意义上的功能语言学,而“外置/外位”这一术语来源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尽管其中有历史原因,但似乎还是有些“不类”的嫌疑。其次,语法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没有统一的界定,主述位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根据Biber等人(2000:969)和Thompson(参见下文中Thompson对这一结构的讨论)的观点,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语法立场手段(grammatical stance device),或者是一种立场标记(stance marker),属于表立场的补语小句,具有很强的评价意义,因此本文以Thompson的术语,即“主位化评述结构”(简称TCC结构)来指示本研究对象,其中不但包括Biber在上文中提到的七种类型,而且还包括Biber没有提到的It seems/appears/happened/chanced/这一结构类型。
1.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研究
几乎每个系统功能语法学家都在不同时期对这一结构进行过讨论,但关注程度不同,具体的称谓也不一样。如Halliday(1994,2004)将这一结构称为后置主语(postposed subject);Thompson(2008:152-53)将其称为主位化评述结构。Fawcett和黄国文(2003)把这种结构作为强势主位结构中的一种,即评价性强势主位结构(Evaluative Enhanced Theme Construction)。
1.1 Halliday的研究
Halliday(2004:156)认为这一结构镶嵌于一个事实从句中。如表1所示:Halliday(1994:267)在讨论中认为,事实小句是一种无人称的投射。他把事实小句分成四类,即事例(cases)、机遇(chances)、证据(proofs)和需求(needs),每一类分别包含不同的词项:
表1 Halliday的研究模式
1)Cases(nouns of simple fact):fact,case,point,rule,principle,accident,lesson,grounds,etc.
2)Chances(nouns of modality):chance,possibility,likelihood,probability,certainty,offchance,impossibility,etc.
3)Proofs(nouns of indication):proof,indication,implication,confirmation,demonstration,evidence,disproof,etc.
4)Needs(nouns of modulation):requirement,need,rule,obligation,necessity,onus,expectation,duty,etc.
他认为第一类和普通非情态命题有关,如:it is(the case)that...;第二类和情态化命题有关,如:It may be(the case)that...;第三类和命题说明有关,相当于结果情态(caused modalities),如:this proves/implies(i.e.makes it certain/probable)that...,因此这一类的表达句式为:It proves/implies that...。第四类事实小句表达纯粹的意态化,比如建议可以表达为It is necessary for...to...,命题则表达为It is required/expected that...。Halliday认为,这两者都具有“客观意态化”的重要功能,即说话者拒绝承担制度规定的责任。他认为同时表心理认知和言语的过程用陈述模式投射(命题),而同时表心理情感和言语过程用祈使模式投射(建议)。在TCC结构中,没有说话者也没有感觉者,事实可以通过无人称得到投射,要么是一个关系过程,要么是一个无人称的心理或言语过程。It只是一个占位符(placeholder),因此,Halliday才认为它有对应的非外置结构。但他也认为非外置结构不常用。如:
It is/may be/is not(the case)that...
It happens(to be the case)that...
It seems/is thought(to be the case)that...
It is said(to be the case)that...
It has been shown/can be proved(to be the case)that...
表关系过程的小句,如:It is a pity/obvious/significant that Caesar was ambitious和其他非人称小句一样,句中表事实的部分是一个镶嵌小句,本身相当于一个名词化的过程,在关系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作用。
1.2 Fawcett的研究
Fawcett(2003)反对使用“外置/外位”这一术语,原因有二。第一,这一术语暗示转换规则适用而实际上则相反;第二,使用这一术语似乎给了关于这一结构的其他解释,而实际上,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一术语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他将这一结构称为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Fawcett(2003)结合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分析这一结构的功能句法并从语义层面来解释这一结构。他对这一结构的语义句法分析被总结为如表2所示之模式:Fawcett把这一结构分成两部分来考察,即表达评价意义的主句和表达评价对象的镶嵌小句,并将“It is”称为主位强化语(thematic build-up)。主句中有三个基本成分:空主语(S),操作词兼主要动词(O/M),补足语兼属性兼强势主位(C/At)。嵌入小句表达评价对象,充当补足语和载体(Ca)。
?
他还详细讨论了一些省略形式,如:It is/isn’t(the case/true)that she was unwilling to come.对于省略形式,他认为It is...的形式可以标记某种强势主位结构,加上其后的that可以肯定这是一个评估型的强势主位结构。这一点足以使受话人把没有实现的属性补充成“事实”。Fawcett还补充了和其他“主位”联合担任主位的变体结构,如:Only occasionally is it possible to reach it.或者Very nice it was to see you again.Fawcett指出,这种结构的大量使用表明,行为者通过这种方式把对事件的评价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1.3 Thompson的研究
Thompson(2008:51)认为镶嵌小句位于句首主语的位置不常见,而是常常由一个先行的“it”来替代,本身处于句尾,“it”和镶嵌小句都是主语。这和it-cleft结构很相似,但区别在于前者中主句中的评价不是后一小句的内容。Thompson(2008:152-153)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主位结构,与谓项主位结构(predicted theme)类似,允许说话人把他们的评论(价值和正当性)作为信息的出发点,这些结构是可以用来表达评价和显性客观情态的手段,因此他将这一结构称为主位化评述结构。Thompson认为,Halliday没有把这种结构当作一种主位化手段,认为在表1的例子中,只有it是主位,忽略了对这种结构的分析。他认为,有很多例子表明,主位化评述结构伴随着篇章的一些关键转折点出现,如果只把it作为主位,那么这种结构作为篇章发展的重要手段就不会得到彰显。Thompson(2008:153)给出了这种结构的主位述位分析(见表3):
表3 Thompson的研究模式
1.4 国内系统功能语法学者的研究
胡壮麟等人(2008:335)将这种结构总结为下列表达:It is(级别)[属性:评价]that[命题/提议]。他的这一模式和 Lemke的结论十分相似。Lemke(1998)试图区分对事实、命题和提议以及话语的评价和态度,并把这种对态度的分析置于巴赫金的多声的框架中。对于巴赫金的多声性来说,命题和提议是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因此Lemke归纳了对命题和提议做评价的六种语义类型,即可欲性、可保证性、正常性、经常性、重要性和可理解性。Lemke还提到了Francis(1995)的研究,Francis的语料表明了TCC结构的重要性。如果把句子或小句放在这一结构中 ,“that”引导的是一个名词小句,“it is”后跟的是一个形容词,能够进入这一框架中的形容词只属于少数几个语义类型,都是具有评价性的性质描述词。因此Lemke的结论是,至少在英语中,命题和提议所能带有的语义性质词都是评价性的。即:It is(程度)[性质词:评价性的]that[命题/提议]。
黄国文(2003)把这种结构作为强势主位结构中的一种,把它称为评价性强势主位结构。苗兴伟在Fawcett的模式基础上进行了研究,他(2007:54)认为,“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将评价意义呈现为主位焦点,不但强化了评价意义,使评价意义变成一种显性的态度陈述,而且拓展了评价意义在语气和情态系统中的选择空间。从信息组织的角度看,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符合信息组织的末端重量原则;同时,这一结构将评价意义主位化,从而使评价意义成为信息组织的出发点。”
张克定(2007)首先采用了 Thompson的方法,把这一结构称为主位化评述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对主位化评述结构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的主述位划分。他认为,“按照主位-述位理论,这一结构可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主位分析,即对该结构整体上的宏观主位分析和分别对该结构中两个小句的微观主位分析。根据评价理论,主位化评述结构中的It is...小句为评述小句,名词性小句为被评述小句,两者形成一种评述与被评述的关系”。张克定(2007:15)的模式如表4所示:
表4 张克定的的研究模式
2.“双层双主述位模式”分析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主位、述位的划分,信息结构,语篇等方面并结合语料库对这一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Halliday主要在投射的层面上讨论不同过程的小句的意义,没有深究意义所对应的元功能,可以说Halliday几乎忽略了对这一结构的研究;2)Thompson把这种结构称为主位化评述结构,但他对这一结构的主述位划分似乎有些宽泛,而张克定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主述位划分;3)Fawcett研究中关于主位强化语的解释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既然是强化语是不是意味着可有可无?因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传统来看,这一结构本身是一个小句复合体;同时,虽然Fawcett花费大量笔墨解释这一结构的省略形式,但它存在一个问题:既然强势主位得到强化,为什么又被省略,使得保留下来的偏偏是强化语?Fawcett对这些问题没有给出解释和说明。
总结以上研究,本文在T hompson和张克定的研究模式下提出下列这样一个模式:
表5 TCC结构的双层双主述位模式分析法
采用双层分析法,即“双层双主述位模式”分析法来分析这一结构。第一层将句子结构宏观地划分为两部分,即评述小句“It V X”和被评述小句“that Y”,评述部分表明作者/说话人的观点、态度,被评述部分是命题或提议。根据评述和被评述的关系,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把评述小句“It V X”作为“Theme0” ,把被评述小句“that Y”作为“Rheme0”;第二层从微观上分析,分别划分“It V X”和“that Y”内部的主述位结构,从而得到两个主位“Theme1”,“Theme1’”和两个述位“Rheme1” ,“Rheme1’”的模式。
“双层双主述位模式”分析法具有三个突出优点:1)它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2)它同时结合这种结构的人际功能——评价,将评价和被评价的两个事物区分开来;3)突出这种结构术语内部之间的联系,即突出“主位化”和“评述”这两个不同意义范畴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该结构中的体现。
3.结语
鉴于TCC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它所引起的广泛关注,除了从更深层次上讨论上文中的议题外,目前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前提下,本文认为结合评价理论来讨论TCC结构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因为从黄国文和Thompson对这一结构研究可以看出,TCC结构的评价功能十分突出;而评价理论以前仅仅讨论词汇意义的层面,从未从语法的角度涉及评价意义。
Biber,Douglas&Edward Finegan.1989.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effect[J].Text 9(1):93-124.
Biber,Douglas et al.2000.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onrad,S.&D.Biber.2002.Adverbial marking of stance in speech and writing[A].In Hunston,S.&G.Thompson(eds.).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56-73.
Fawcett,Robin P.2003.The Many Types of“Theme” in English:their Syntax,Semantics and Discourse Functions[EB/OL].[2009-11-12].http:∥www.isfla.org/systemics/archive/fawcett-thempaperV3.pdf.
Francis,G,1995,Corpus-driven grammar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in a cross-cultural situation[A].In A.Pakir(ed.).English in Education: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C].Singapore:Unipress.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Halliday,M.A.K.&Matthiessen,C.M.I.M.200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Huang,G.W.&R.Fawcett.1996,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wo“focussing”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J].Language Sciences 18(1-2):179-94.
Jespersen,O.1933.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Jespersen,O.2006.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London:Routledge.
Lemke,J.L.1998.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 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J].Functions of Language 5(1):33-56.
Quirk,Randolph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Thompson,Geoff.2008.Introducing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ompson,Geoff&Ye Yiyun.1991.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Applied Linguistics 12(4):365-8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国文.2003.英语语法结构的功能分析——强势主位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苗兴伟.2007.英语的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J],山东外语教学(2):54-57.
张克定.2007.主位化评述结构及其评价功能[J],外语教学(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