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2006-2008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2010-11-20祝芳
祝 芳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药理科, 北京 100048)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选择性地减轻或缓解疼痛感觉[1]。因其具有潜在的成瘾性,容易滥用,若管理有方、使用得当,可以治病;若管理失控、使用不当,则会危害生命健康及社会治安,所以在医院内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依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为了加强麻醉药品的严格管理和使临床使用更加规范,现对我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该院 2006-2008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管理专用账册、处方登记册为调查资料,结合该院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统计麻醉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
1.2 方法 使用用药频度分析法来分析。药物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为达到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新编药物学》(第15版)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为准。用药频度(DDDs)=药品消耗总量/DDD,可反映药物的动态和用药结构的变化,DDDs值越大说明药品的使用频率越高。
2 结果
麻醉药品销售金额 2008年增长迅猛,较前两年的总和还多,3年中吗啡、杜冷丁和布桂嗪销量最大,芬太尼和吗啡用药频度最高。3年住院部麻醉药品所用金额及每年金额占全年用药金额的百分比,见表1;3年住院部麻醉药品消耗量、DDDs排序 ,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得知,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 3个年度分别为39.24万元、56.34万元、110.04万元,2006-2008年住院部麻醉药品用量及用药金额的比例逐年增加,2008年涨幅相对增加较明显,这与该院床位和手术数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表1 3年住院部麻醉药品金额及每年占全年用药总金额的百分比Tab 1 The 3-year amount of inpatient narcotic drugs and the annual percentage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amount of drugs
表2 3年住院部麻醉药品消耗量和DDDs排序Tab 2 The 3-year consumption and DDDs of narcotic drugs in the inpatient sort
根据 WHO癌痛治疗“三阶梯”方案的要求:对于中度癌痛给予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对于中重度癌痛给予以吗啡为代表的强效止痛药,不提倡使用盐酸哌替啶,治疗原则上尽量采取口服、定时、按阶梯给药治疗,因人而异,个体化给药,将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尽量使患者处于满意的无痛状态[2]。由于吗啡缓释片具有药物释放平衡、峰谷比值低、成瘾性低、止痛效果好等特点,已成为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WHO将吗啡消耗量作为癌痛治疗的标尺,并认为一个国家吗啡消耗量是衡量该国癌痛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医用吗啡消耗量的总趋势也是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用量远大于我国[3]。本院吗啡控释片 DDDs值 3年中始终排在第2位,虽然吗啡缓释片在 2008年 DDDs值略有所下降,与在该院羟考酮用量的明显上涨有关。羟考酮和阿片受体结合特征与吗啡不同,是一种阿片类药物的替换品种,羟考酮缓释片作为二、三阶梯用药,其剂量范围较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于吗啡,半衰期短,止痛剂量无封顶效应,长期用药无储积,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4]。有资料[5]报道,多种疼痛中羟考酮的止痛效果优于吗啡,在本院也得到广泛应用,2006-2007年羟考酮的DDDs值处于第4位,2008年处于第5位。虽然目前口服止痛剂吗啡控释片仍占主导地位,但羟考酮控释片的用量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弱阿片类镇痛药磷酸可待因片在 2006年用量很少,DDDs排在第8位;2007年可待因片明显上涨,排在第6位。2008年略有回落,可待因片主要用于镇咳,虽然用于癌症止痛效果欠佳,但用于肺癌可以发挥双重作用,因此在呼吸科应用较多。可待因作为“三阶梯”止痛的代表药物,在该院并未受到重视。即使如此,吗啡、羟考酮和可待因的口服制剂 2006-2008年总体的用量较大,说明本院麻醉药品在癌痛治疗的使用中符合 WHO提倡的治疗原则。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止痛维持时间短,镇痛力较吗啡弱,长期应用,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长期应用导致积蓄,出现震颤、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因此,该药不被推荐用于癌症患者长期止痛治疗。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在本院2006-2007年间 DDDs始终保持的第5位,2008年下降到第6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剂量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在本院绝大多数使用于麻醉前给药、外科手术后止痛及其他剧痛如:创伤、烧伤、烫伤,并与阿托品合用治疗胆绞痛、肾绞痛,较少用于肿瘤科。盐酸布桂嗪原为第一类精神药品,2005-11改为麻醉药品管理。临床上被作为速效镇痛药用于内科、外科系统的一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有时也被用于癌症引起的疼痛。本院大多数应用于肿瘤病人早期的疼痛。
芬太尼的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镇痛作用为吗啡的80倍。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中麻醉,较少用于癌痛治疗。芬太尼注射液在该院 DDDs值始终排在第一位,这与本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手术较多,且手术量逐年增加有关。芬太尼注射液在 2008年 DDDs值略有下降,与瑞芬太尼和舒分太尼的合并应用有关。舒芬太尼注射液在本院用于手术麻醉,由于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呼吸抑制及成瘾性比吗啡轻,故广泛应用于复合麻醉的镇静与镇痛。舒芬太尼于 2006-12进入本院应用于临床,DDDs值逐年上升,上升趋势明显,在 2008年已上升到第5位。瑞芬太尼注射液是一种新型 μ受体激动剂,与芬太尼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更强,镇痛作用比芬太尼强 1.5-3.0倍,半衰期是 3 min,且代谢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期用药无蓄积作用,不影响术后苏醒。且因瑞芬太尼镇痛作用超强,使得复合应用时减少了其他麻醉药品的用量,于 2008-12进入本院应用于临床。芬太尼透皮贴剂给药简便,生物利用度高,有持久稳定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可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避免了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也给癌症患者止痛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特别适用于进食困难、有严重胃肠反应即便秘的癌症患者。由表2可知,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并无上升趋势。可能由于该药起效较慢、价格贵,用时需服吗啡控释片以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受限。
4 结论
该院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严格,品种相对齐全,能给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和选择。应用上较为合理,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对吗啡制剂的使用与WHO倡导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基本相符。但也存在不足,临床医生应根据 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遵循癌症疼痛药物治疗原则,首选无创途径给药、按阶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6],从而规范应用麻醉药品,尤其对于吗啡药品的应用改变观念,大力提倡应用长效口服制剂,尽可能避免注射给药,使该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更趋于安全、合理、有效;另外,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个性化给药,给足剂量,既达到无痛效果,又防止滥用和成瘾性的产生。
[1] 杨莹,关恺珍.2007-2008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62.
[2] 贺 罡,窦成福,许大庆.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4(1):123.
[3] 杨静,李荔,张成.2001-2004年该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4):497-499.
[4] 朱旻,魏宇宁.2006-2007年我院门诊麻醉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43.
[5] Sebastiano M,Eduardo B.Opioid switching:A systematicand critical review[J].Cancer Treat Rev,2006,32:304-315.
[6] 徐建国,于世英.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