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中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

2010-11-16张萍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泰兴花鼓个性特征

■张萍

苏中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

■张萍

一.苏中地域舞蹈的形成和发展

以泰州、扬州、南通为代表的苏中平原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是鱼米之乡。流传于民间的习俗文化和里下河地区的农耕文化成为苏中地域舞蹈的背景文化。苏中平原自古以农业为本,一般当人们破土开荒、播种插秧、收割甚至谷物进仓时都要举行一系列的形式,以祈求和期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在节令性的民俗祭祀活动中,民间舞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这些民间祭祀活动中,人们也常用神道礼仪和击鼓跳舞表演等方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以达到求祥纳福的目的。流传在扬州的《花香鼓舞》就是出自民间的祭祀活动“春供秋祭”即清代的“香火会”。花香鼓唱词中有:“香童本是男子汉,男扮女装请神灵,穿女褂,系女裙,头上扎条女手巾,手中执的花香鼓,脚跳周朝五岳神,花香鼓,列国流传到如今。”这些舞蹈同样也是乞求人们生活安定幸福,来年有好的收成。苏中向来物产丰饶,且兼具水陆交通之便。在生产劳作之余或丰收庆祝之时,人们也常把看乡土节目作为最好的消遣,如类似《泰兴花鼓》这样的民间小戏,民间歌舞便在这样丰沃的土壤和生存的空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由此可见,苏中平原自古以来,民间舞蹈活动是在民间习俗文化以及农耕文化中蓬勃兴盛,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苏中地区更是广泛普及并逐年发展,不断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很多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艺术中,如《泰兴花鼓》、《牵牛花鼓》、《滚莲湘》、《海安花鼓》、《花香鼓舞》等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并多次参加全国、全省会演。而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以这些民间舞蹈为素材创作的舞台舞蹈如以《泰兴花鼓》为素材创作的《丰收舞》、《担鲜藕》,以《牵驴花鼓》为素材创作的《送夫参军》等在全国会演中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并在全国有着极大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舞蹈艺术创作实践,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追求,苏中地区不仅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舞蹈创作特色,而且也将逐渐形成苏中地域舞蹈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江苏不同地域舞蹈的特点

民风习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象,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经济壮态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在舞蹈的表现上也会形成各自的风格特色,即使是同一个舞种,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江苏地域大致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苏南自然条件更为优越,流行于这一地区的民间舞蹈,大都具有文采风流之雅趣,柔美、委婉和抒情的风格,舞蹈中的女角具有婀娜曲线的身姿,言情微笑的神态,呈现轻盈委婉,纤秀灵巧,温柔妩媚的和谐之美,恬静的山山水水之中,显露出美丽水乡的特色,丰富多彩的水乡民俗活动,塑造了苏南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质。以徐淮地区为代表的苏北民间舞蹈素有燕赵慷慨悲歌之风,多侠义豪杰之士。西楚霸王项羽生于宿迁,汉文祖刘邦生于沛县,不管是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还是项羽的《虞兮歌》,都是悲壮凄沧、催人泪下的慷慨之辞。徐州地处四省即苏、鲁、豫、皖之交,又是五省通衢的军事重镇,历史上多次发生重大战事之地,古有“自古彭城到九洲,龙争虎斗几千秋”之说。彭城即今徐州。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代表苏北地域的徐淮舞蹈一般都具有刚健、粗犷、朴实的风格,体现着徐淮人民的勇武和力量。而苏中地区受南北经济文化的影响,舞蹈风格多样,有雅致秀美的,也有刚劲质朴的,还有活泼风趣的,有的还带较高难度的技巧,这给苏中民间舞蹈增添了不少光彩,如姜堰的《滚莲湘》、海安的《海安花鼓》、如皋的《扬柳青》、如东的《水流星》等等,都是反映了苏中民间舞蹈刚劲中见柔美,活泼中见技巧的特点。

三.苏中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

舞蹈艺术的形式和其它艺术的共通点在于:形式作为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含着“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两个方面。“内部形式”指的是内容的结构,即内容各要素的内部联系和组织方式;而“外部形式“则指内容的外部形态和特征,即直接诉诸感官的要素材料的外观。但是,舞蹈艺术的形式和其他艺术的不同点又在于: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的身体,而身体是不太可能被抽象的,因此,舞蹈的外部形式首先必须是一种直观的,包括源于人的形体动作而构成的舞姿造型、画面流动,是灵肉一致的情感流露在舞蹈艺术时空中形象生动的外化。也正因舞蹈的“外部形式”区别于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才使舞蹈有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由此来纵观苏中地域舞蹈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和苏南、苏北地域舞蹈风格特点的区别,它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刚柔相济质朴优美

从舞蹈的表现上讲,刚与柔不是简单地定位为“刚”代表男性,“柔”代表女性,而是以舞蹈表演的情绪外观和舞蹈形象的性格内涵及其感性流露方式来区分。正如我国古代哲学概念“阳”与“阴”相对而贯穿于一切事物那样,“阳刚”与“阴柔”同样在苏中地域舞蹈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泰兴花鼓》中“喜鹊登梅”步,阳刚的舞步中韵含着一种热情、奔放的情感,体现出苏中男女的质朴、豪爽的个性,而“颠三步”则通过男女的对跳,打肩动作,使轻盈柔美的动律展现地那么充分。运用泰兴花鼓素材创作的《丰收舞》尽管是一个女子群舞,但他却用刚柔相济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人们辛勤耕耘、喜获丰收的景象以及苏中女子粗犷、直爽的性格和勤劳质朴的精神面貌。舞蹈《船娘》通过苏中女子辛勤劳作、质朴无畏的形象,同样表现了苏中妇女生生不息、劳作不止的刚强性格。同时,在表现灯下的缝补浆洗,抚育后代的情境中,其心灵情感的流露,又蕴涵着女性温柔细腻的另一面。由此可见,刚柔相济、质朴优美正是苏中地域舞蹈中一个重要特征,在一些创作舞蹈中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二)欢快有趣活泼灵巧

欢快中有趣味,活泼中见灵巧,这是苏中地域舞蹈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苏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网纵横,人们的生活富裕安定,自古民间歌舞极少用于讨饭糊口,多属于自娱自乐性质,功利色彩很淡。因此,苏中的多数民间歌舞都洋溢着轻松喜庆的色彩,如《滚莲湘》、《海安花鼓》、《泰兴花鼓》、《牵驴花鼓》、《花香鼓舞》等都表现了人们热情、爽朗、欢快、自足的精神风貌,一些独特的舞步也充满趣味和韵味。如《泰兴花鼓》的“颠三步”《滚莲湘》中的“龙翻滚“等。展现了苏中人民的勤劳朴实、灵巧能干的性格,使苏中地域舞蹈更显活泼可爱讨人喜欢。如《担鲜藕》中筐子和妹子的巧妙融合,“颠三步”、“喜鹊登梅”步的运用让妹子和筐子的活泼可爱表现到了极致,散发出浓浓的水乡生活气息。舞蹈《鸭乡恋情》、《捡鸭蛋》、《弹棉谣》、《幸福的菜篮子》等欢快有趣,活泼灵巧的特征也十分明显,这是苏中地区舞蹈工作者在长期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

(三)强化本体突出个性

在苏中地域舞蹈的作品中,比较着意强化舞蹈本体,以增强舞蹈艺术的魅力,突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同时,还着意强化作品的内涵,突出人物个性,以体现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外化的情、神、意、态。如舞蹈《鸭乡恋情》、《弹棉谣》等作品,作者着力追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的内心情感,从生活出发,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生活中纯真、朴实的深厚恋情,表现了苏中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刻画出了生动的舞蹈形象。在《送夫参军》中,舞蹈没有过多的依恋、难舍,而是从苏中人特有的个性出发,表现出了诙谐、幽默、欢快的情感,千叮咛,万嘱咐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光荣和自豪感。舞蹈《鸭司令》把握了水乡少年特有的个性和心理,表现了一个水乡的小鸭童成了率领千军万马的大司令,把看似平常的水乡生活刻画的那么有趣,栩栩如生,人物形象也更为生动和富有个性。正因为如此,苏中地区的多数作品不仅舞蹈感比较强,而且能够比较充分地运用舞蹈独具的艺术表现力,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苏中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进一步鲜明地强化了苏中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

总之,真正称得上艺术性完美的作品,还必须体现在其个性的强化程度上,也惟有个性化才能摆脱雷同化,才能更显示出艺术的创造力,其中包括思想意蕴的深层开掘,生活的独特吸取和体现,形式和结构的别具一格。应该说,地域舞蹈的个性特征,向来是群众舞蹈编导孜孜以求的追求目标。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今,要想使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不仅要从传统的地方民间舞蹈中去吸取、提炼语汇素材,更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捕捉当代的心灵情感和精神风貌。惟有这样,舞蹈作品才能真正具有我们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独特性。因此,在要求强化地域舞蹈个性特征的呼声中,我们舞蹈编导必须从当代生活中去把握生活深层的时代意蕴,同时又要能精确地体现出地域舞蹈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使我们的舞蹈作品更具有当代情感的冲击力,更具有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具有各个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如此则地域舞蹈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泰兴花鼓个性特征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清代沉船“泰兴”号百件青花瓷将入藏中海博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
泰兴花鼓的传承与创新
——兼论其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中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