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刊文明新戏社团宣言、章程过眼录
2010-11-16顾文勋
■顾文勋
“未刊文明新戏社团宣言、章程”,指的是未曾出版和发表过的文明新戏团体的宣言、章程。这无疑是研究中国早期话剧至关重要、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此种史料,笔者所见的有:手抄的《湖南社会教育新剧团传单》、《文社宣言书》、《文社简章》、《文社赈灾演出传单》、《春柳剧场英大马路外滩口谋得利外国戏园开幕传单》,油印的《上海市白话新剧同志联合会章程》,铅印的《苏州新剧公会章程》,等等。
1913年活跃于长沙、为湖南播下了第一批新剧的种子的文社,是文明新戏重要社团之一。欧阳予倩在1929年写就的回忆录《自我演戏以来》中专列《文社》一节忆述了该社的一些情况,成为后人谈论文社的惟一资料来源。然而忆述中没有未提及文社有宣言书和简章。为了使研究、关注文明戏的朋友们对文社有更多的了解,现将《文社宣言书(附简章)》全文抄录于下:
文社宣言书
自生人之朔,以迄于今,进化之阶,安无量程?彼所为变革转移者,其为因至繁。盖有天设国土为之首基,尤必有人为政教为之根柢,非其局之既成,本之先具,将其业无由立,且其人无由兴。当其际者,乃各以其所由,为天理人情之极,而畔之则人道于是终。有终其身不闻异说见异俗者,或见焉闻焉,乃从而大笑之。如是者自其恒于之所服习者言之,则命曰“政治”;自其神智之所执著者言之,则命曰“教育”。教育、政治必相附丽,不然不可以久。其由甲政治而入于乙政治也,必先有新教育以启发之;而其将出乙政治而入于丙政治也,例必先微撼其旧教育,而后政治由之而蜕。故其教育与政治附丽疏者其蜕易,其教育与政治密者其蜕难。此人群之大例也。故无论于如何世,凡一群之中,其体用日恢,国大政繁,咸相为此例。由是而新制立,亦由是而新功兴。遂至政法、学术、文艺、习俗,皆有日蜕其故,与时偕极之势,昧者遂以为皆出于自然,而不知其中有术焉,以为一国政法、学术、文艺、习俗之钤键者。昔孔子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即子弓,南面即帝王之术。子弓之传为荀子,荀卿书二十篇,与《史记?李斯传》其旨密合。夫李斯学帝王之术于荀子,既知六艺之归,相其君以王于天下,其为术皆昔所闻之荀子者也。故术之所施,凡以世变为天意之所存,或以运会以名世而为转者,使不求甚解,则其说亦若可存。惟归而求之,斯所持之说皆废。彼之持论著议,不过见其理之不两存已耳。于一国政法、学术、文艺、习俗所以日蜕其故之理,茫昧无当也。盖国家政法、教育,二者各有相为循环附丽之□,错综杂糅,以成其如是。故国家行政权之大用也,凡民之所为,皆有其督率者焉,皆有其指导者焉。而以己之裁断审量,举无所用者也。为之既久,其风俗既整齐矣,其民即以其奉令承教,窃幸无罪也。于德无所用其天良,于才无以表其能事,一旦督率指导者去,于德则行其欺,于才则见其无赖,此不任事而荏柔之民,其所受督率指导之术甚肤者也。与强种遇败矣,明者即社会之事实而深□之,将欲务求其事之整齐。凡教化进退,必思以其道为之转移焉。此固觉民之天职,而不可更求其转移之果操何术也。夫人以执著之理,每不可以口舌争,惟胪陈事物之实迹,而择术以导之,则执著者久而自悟。泰西往例,莫不如斯。今试使示之以天下殊俗,无不有此一境。而此一境者,其原理何如,其前途又何如,则蚩蚩者将恍然有悟于社会迁化之无穷,而天理人情之未可以一格泥,或亦扩充行政权界域之一助乎!同人某诚不知其力之不副,今乃有文社之设,分立演剧、文艺、音乐、美术四部,竭其耳目性灵之能事,观保生淑世之会通,而又丁人心囿于势力之情瞀,奋吾人区区之力以与之争,济否非吾所敢知矣。孟子曰“教亦多术”,孔子曰“以友辅仁”。使其出之以至诚,本之以阅历,守之以坚忍,事效之至,特旦暮异耳,愿与同人共勉之!
黄翼球 欧阳予倩 陆镜若 吴我尊 陈方度 马绛士
罗漫士 吴惠仁 左学谦 盛先畴 马溶焕 张先赞
吴作霖 管亦仲 蒋青心 文净凡 姚镜明 唐桂良
程天放 蒋镜澄 蒋苍松 姜济寰 郑钧 常治
文社简章
本社由旅湘新剧同志会会员全体及湘中人士发起组织,以提倡文艺、研究时代思想为宗旨。
本社先具简章呈请都督及内务司立案。
本社内容分演剧、文艺、音乐、美术四部。
(甲)文社演剧部 本部专编演各种有益社会、发人猛省之剧,务使于娱乐之中受相当之教化。
(乙)文社文艺部 本部专研究文学艺术及社会风俗、脚本、小说、中外遗文轶事,并于每星期出周报一册,以供同好。
(丙)文社音乐部 本部专研究中西古今各种音乐为主,以为改良社会之助。
(丁)文社美术部 本部专研究中外各种美术技能为主,以提倡国人之美质。
以上四部另定专章以资遵守。
本社经费由发起人担任,共集洋壹万元,计二十整股,以五百元为一整股,一百元为一零股,每月一分□息所获红利作十二成分派,以二成为公积,以十成归股东。
本社各部职员除正副社长由发起人公推外,余均由正副社长个别聘请担任职务。
凡受本社聘请人员,各须履行所主职务,不得侵越他人职务事件。
本社职员不得有违反定章之行为。
从《文社宣言书》和《文社简章》可见,文社是一个“由旅湘新剧同志会会员全体及湘中人士发起组织,以提倡文艺、研究时代思想为宗旨”的“分演剧、文艺、音乐、美术四部”的有组织、有纲领的文艺社团,而不仅仅是“春柳社同人”演剧所用的“名义”。
据《文社赈灾演出传单》,由于“南北军兴,生民涂炭,疮痍未复,饥馑又臻,金陵一隅,受灾尤烈,哀鸿遍野,转徙流亡”,文社定于1913年10月16—18日在长沙学宫街文庙内文社湘剧场演出三天,剧目分别是《不如归》、《非非想》和《错中缘》、《运动力》,“所得券资悉于助赈”。此事亦未见有人提及,包括欧阳予倩。陈丁沙的《春柳社史记》只是说,“春柳社同人……以‘文社’名义演出,从八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十六日,共演出了七次”,此后,“湘中政局大变。湖南总督谭延闿离任,汤芗铭奉袁世凯的密令到了湖南,政局马上反动起来。文社被查封,说他们是革命党”。而《文社赈灾演出传单》显示,文社在被查封前,还举行过为期三天的赈灾演出。《错中缘》系喜剧,春柳剧场于1914年农历五月初三(阳历5月27日)夜上演一次;而《非非想》未见其他文明新戏社团演出过,不过从其剧名看,以及根据文明新戏演出每场的剧目大多是一个趣剧(喜剧)一个正剧特别是悲剧的“行规”,可以判断,《非非想》也是趣剧(喜剧)。至于《非非想》和《错中缘》的剧情及作者,尚有待查考。